右任文存(精)/海豚启蒙丛书

右任文存(精)/海豚启蒙丛书
作者: 于右任
出版社: 海豚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右任文存(精)/海豚启蒙丛书
ISBN: 9787511023834

作者简介

于右任(1879年4月11*-19**年11月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担任**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高校的创办人。

内容简介

先伯母房大夫人行述 先伯母房姓,陕西泾阳县杨府村人。外祖兄弟业 农,有男女子十五人,伯母次第九,襁褓中家人重之 ,称*九姑娘,遂不名。幼时避捻役,濒死者再。年 十七归先二伯父汉卿公。汉卿公商于香港,久无音息 ;其时家庭多故,泾阳斗口村祖居毁,避居村东湾子 杨堡。先严新三公商于四川,数年不一归;先母赵太 夫人卒之前半月,伯母方归宁,夜梦迷离风雨中,墙 头有妇人携一儿,垂泪相招,觉而知不祥。及归,先 母病已剧,即指右任托之曰:“此子今委嫂矣,我与 嫂今生先后,来世当为弟妹妻子以还报耳!”右任时 初离乳,复多病,伯母提携就医杨府村,归而新宅又 毁。自此随伯母旅食外祖家者九年。外祖家中人,莫 不敬伯母,亦莫不爱右任;虽食指数十,农产有限, 丰歉寒暖,从无不欢。村中老妪某曰:“九姑娘抱病 串串侄儿,欲了今生,岂不失算。况儿有父,父又一 子,即提携长大,辛苦为谁!又其伯父闻已卒于南方 ,九姑娘以青年寄母家,眼角食能吃一生乎?”伯母 曰:“*死者之托,保于氏一块肉,谁其望报?设无 此母家,则为佣以给吾儿。如其父归携儿去,则为尼 以终老。他无多言。”一*右任请曰:“家中兄弟皆 房也,我何独异?”伯母因告以孤弱依人之故;并谓 汝父暨汝伯父皆走数千里,图事业,儿他*欲打牛后 乎?抑远游乎?自回捻战平,农田半荒,邻人多缓耕 而急牧。表兄敏事积岁钱买跛羊,不数月得羔,右任 絮絮欲得羊如表兄。时羊值本贱,亦凑钱数百,市一 跛者。某*冬牧,右任窃随群牧儿往,伏古墓上掘野 红根(属拢牛儿苗科,河南人呼之牵巴巴)而食,忽三 狼从荒*中跃出,牧儿与羊皆惊走,两狼各啮一跛羊 于坟角,一狼踞墓旁,距右任仅数尺,村人杨姓芟苜 蓿于邻田,喘汗持镰至,挟右任归。时伯母闻警急出 ,匍匐道中不能前,由是起居不适者数十*。诸舅既 经此变,以小儿无学校收容,容易溷迹羊群,于是乱 后兴学之议以起。三水老儒第五先生(枸邑县人第五 伦之后)年六十余,出山求作农佣。见乡人修学塾, 因自荐。明年春,右任七岁,以流离之子,竞为学生 矣。第五师授读两年,见右任入学必以时,衣敝而洁 ,询里人知其故,去时抚而慰之曰:“世间无母之儿 ,安得所遇尽如汝哉?”盖师幼时亦抱家庭之痛也。 自右任有知,记岁岁寒食,伯母必携归扫墓。墓距外 家约十二里,不得车马则步行。某处老坟,某处新坟 ,时必郑重以告。至先母墓前必哭,哭必祝告:“儿 几岁矣,读书几册。”某年谒墓归途,右任询及先母 面貌并外家,曰:“*易使人不忘者,汝母面方敦厚 ,与心如一耳。汝先外祖本籍甘肃静宁,乱后逃荒东 来,手携汝母,背负汝舅,途间力竭食尽,汝母足痛 不能行,弃之山谷,数十里矣,遇驼商载以行,追及 复赠而还之。汝先外祖尝语人,弃而不死,必有异征 。今汝母竟短命而去,留汝一苗,堕地两年半,即家 破亲亡,儿乎!何*自立以报汝母?”右任十一岁, 伯母以乡间无良师,携往三原东关,依族三祖重臣公 。重臣公送人毛班香先生私塾。是年先严返里,继母 刘太夫人来归,赁居三原东关,右任仍依伯母。伯母 督课,每夜至三鼓。偶有过失,或闻在塾中嬉戏,恒 数*不欢。爱护之心,严正之气,至今梦寐中犹时遇 之。自先伯父客死广州,伯庶母刘,携弟妹返南昌, 居无何亦病卒,家中殊不之知。癸卯岁,右任领乡荐 ,赵表叔德麟,适自赣携四弟伯靖归,亲旧均来贺, 咸谓:“儿如天降,以报苦节。”是年冬,陕甘清吏 ,以右任所为诗,倡言革命,大逆不道,据以人奏; 及赴试汴梁春闱,而逮捕之令下,因遁于沪。其时风 声震里闸,传言右任已死西安菜市,有劝伯母暂匿者 ,曰:“惴惴残喘,复何所恋?母子同烬,我亦甘心 !”使人走西安收右任骨,嘱曰:“携归时,如我亦 死,即同葬其母墓中。”后以家中得免牵连,即送四 弟伯靖人学,盖自此以抚弱侄之衰躯,又辛勤移抚弱 子矣!里人至今,咸乐道之。一九一二年迎养至沪上 。越二年以思念杨府村诸舅故,遂归里。一九一八年 靖国*兴,右任间道西归,治兵三原,伯母精神,已 渐不如前,然犹黎明而起,衣必自浣,地必自扫,作 饭必人厨助诸媳。右任每请节劳,曰:“我本农家女 ,劳复何伤!”一九二。年冬,右任以生*近,欲约 亲故数人为庆,知而阻之曰:“陕西乱离如此,天灾 人祸,岁无宁*,寿我一人何为?”事遂止。一九二 一年冬,陕西靖国*解体,右任将去三原,往辞,徘 徊廊檐下,见儿时洗面木盂,惊询此物尚在?曰:“ 是物年龄长儿数岁,是汝伯父由江西携归者,将伴我 以清清之水,洗涤今生矣;人生事事,当以艰贞之性 赴之,用物亦然,木犹金铁也。”又曰:“畴昔之夜 ,梦见汝母,我头已白矣,彼如何犹是二十许人?” 又曰:“汝要做就做,要去就去,此后我自了我。” 呜呼!庸讵知自此别后,永无得侍之*矣!一九二二 年春,靖国*武功战却,右任绕道陇蜀来沪上。得家 书,康健如常。逾年秋友人西归,右任复以南来为请 ,得复,俟春暖花开,即当买车南下。既以人春多病 ,行几成,卒未果。迟至三月末,病渐痊,行有*矣 ,因往杨府村辞行,归家后,病复剧。其时四弟侍侧 ,弥留之顷,屡以此生不获见右任及诸孙为言!并遗 嘱诸孙学费,时须在意,虽极拮据,万勿致儿辈失学 云云。呜呼,右任今生真无以报我伯母矣! 伯母生于清咸丰五年十一月初七*,卒于一九二 四年五月二十八*,即旧历四月二十五*也。享寿七 十岁。闻讣时,右任方于役广州,仓卒返沪成服,茕 茕此身,有恩未报,有家难归!因念伯母平生大节, 照耀乡里,湮而不彰,负疚弥深,谨述崖略,用志不 忘。倘当世立言君子,锡以宏词,以贻来世,铭感之 私,*无暨极!一九二四年十月期服侄于右任泣述于 上海。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