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最后的文字:反基督者与被钉十字架者

尼采最后的文字:反基督者与被钉十字架者
作者: Heinrich Detering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尼采最后的文字:反基督者与被钉十字架者
ISBN: 9787108070654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德特林(Heinrich Detering),1959年生,现就职于哥廷根大学,研究现代德国文学和比较文学。著有《我童年的海:托马斯·曼的吕贝克之魔》《童年踪迹:特奥尔多·施托姆与浪漫主义的终结》《歌德与中国女性》(合著)等。 译者 袁志英 1939年出生,同济大学德语系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内容简介

探寻从“上帝死了”到“上帝还在人世间” 之间的路径,乃是本书的主旨。这条路径的重现 不仅对我们理解尼采大有助益,而且有助于理解 生发于这位诗人和哲学家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神 学方面观点的现代性。他的这些文字,有的是在 滔滔雄辩和诗意盎然之间走钢丝,有的是进行实 验性写作的文献。实验性写作愈益令作者的存在 处于险象环生的境地。他的文字同时也是对任何 力图“理解”的读者提出了异乎寻常的挑战。因 而,追寻从前一句话到后一句话的路径也意味着 对阐释学的可能性与疆界进行一次探索。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似乎有种恍然大悟的 感觉——只是,理所当然的卓见与简单的断语多 半是相互排斥的。作者在写下这些语句的几天之 后便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对于这些语句,显然不 可赋予严肃的意义;自我神化属于自大狂的表征 。所以,这最后的句子既不可视为哲学的表述, 也不可视为神学的表述,而应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另一方面,显而易见的是,作者是作为一个绝 望的上帝追寻者来宣布“上帝之死”的,差不多 在最后一分钟,他还满怀虔敬地打算撤回他那渎 神的诽谤。在接近崩溃的迷茫中,他像是那个被 钉十字架者;也许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受难的经 验和自大狂有着某种联系,在这样的感觉中,作 者与被钉十字架者成了一个人。 不用说,对于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这 (也许像在荷尔德林那里一样)到头来只是场讽 刺性的角色模仿的演出。在这场演出中,尼采以 其超越一切的言语行为发动其数十年所炼成的狄 奥尼索斯的原则精神向着他所憎恨的基督教象征 性地进行最后的冲击。自此之后,他以几近疯狂 的、肆无忌惮的攻击性将其渎神精神推向极致。 在他病染沉疴之前,他已然神志不清,最终丧失 了语言能力。 …… 1972年,雅克·德里达在其名为“马刺” (éperons)的演说中将尼采晚期的文本和手稿 说成是不可辨读的诗学,这已成为此后的后结构 主义者接受的标杆。德里达试图在他自己的阅读 和写作风格中继续保持这种诗学风格:同样不进 行解读,也确实没有进行解读。与此相应的是, 他的阅读在长短不一的小说、剧本、片段和新论 中间从不划分等级;尼采尚未写完的笔记和草稿 也都夹杂、混搭在一起;其中还有伟大的哲学手 稿(海德格尔曾据此来阐释尼采),里面也居然 有无关紧要的、有头无尾的谜一样的记载。 该说的已经说过,这里无须再加以讨论。令 人印象深刻的、各有其结论的材料陷入自相矛盾 的境地,这在后结构主义的尼采接受中是经常发 生的事。在关涉某个作者某部作品的合法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