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十二生肖+国家宝藏+中国历史+中国神话+二十四节气(套装全6册)

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十二生肖+国家宝藏+中国历史+中国神话+二十四节气(套装全6册)
作者: 谢桂梅等
出版社: 吉林美术
原售价: 342.00
折扣价: 49.60
折扣购买: 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十二生肖+国家宝藏+中国历史+中国神话+二十四节气(套装全6册)
ISBN: 9787557552978

作者简介

张权,著名图书策划人,从事少儿文学研究多年,创作出版多部儿童读物,其中国学文史类读物有《中华成语故事》《中国童话故事》等,深受少年儿童喜欢. 柳萍,《晚报文萃》编辑,青年作家,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和古典文学创作,著有《祖先的生活:体育知多少》《波斯神话》等. 施英巍,著名青年作家,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写作,著有《一只黑猩猩的宇宙史》《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画给孩子的十二生肖》等.

内容简介

春节 过年啦,过年啦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熟悉春节吧?春节非常热闹,家里人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玩游戏,它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也把它称为新年、大年、过年.在一年之中,春节可是我们的第一个节日呢,是节日中的“老大”!从古代到今天,春节被一代代人赋予了很多美好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它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 年纪很大很大的节日 春节是一个“高龄”节日,年纪已经很大很大很大了,足足有4000多岁呢!也就是说,春节有4000多年的历史,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 bao竹声里一岁除 春节期间,小朋友们一定会想着新衣服、美食、玩具或压岁钱,大概也会想到烟hua bao竹呢.要知道,以往过年时,烟hua bao竹可是一个大主角呢.bao竹声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你们又长了一岁. 一只叫“年”的怪兽 或许,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年”是怎么一回事,它是怎么来的? 是这样的,传说中,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名字就叫“年”.这只年非常不老实,一到腊月三十就跑出来,闯进村子里,伤害动物,还张开大嘴吃人,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安和痛苦.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年这只怪兽很怕红色,还怕火光,也怕竹子燃烧时发出的“啪啪zha响.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办法,每年一到腊月三十,就在家里挂上红灯笼,贴上红色对联,燃放烟hua bao竹,人们还一夜不睡,守更待岁.这样一来,年就不敢靠近了,最后就吓跑了.第二天清晨,就是初一一大早,人们开始走亲串友,互相道喜,庆祝没有被年吃掉.这就是年的由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办年货,拜大年 办年货是春节的一个习俗,人们会提前一周置办年货,以便更好地迎接春节.年货丰富多彩,包括对联、窗花、鞭pao、糖果、衣物、各类食物等.等到春节到来时,许多店铺都关门休业,店主也要与家人团聚,也要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走亲访友,送去节日的祝福. 压岁钱是干什么的 每年的春节,当家里人开始走亲访友、四处拜年时,长辈们都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一定都有过收压岁钱的经历吧?压岁钱就是红包哦.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风俗吗? 传说,在古代的时候,长辈把压岁钱用红色的纸包好,送给晚辈,由于“岁”与“祟”同音,人们认为,压岁钱能压住邪祟,让孩子们一年平安顺利. 这个风俗一代代流传,一直到今天,仍然备受欢迎,因为这个风俗中,含着大人对孩子深深的爱和祝福. 古诗词里的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bao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tóng)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在bao竹声中一年已经结束,春风送来暖意荡漾在屠苏酒上.千家万户笼罩在升起的阳光下,忙着用新桃符替换旧桃符. 小讨论:这是一首热闹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新年的景象,表达了一种积极奋进、蒸蒸日上的精神,你们感觉到了吗? 贴春联吧 贴春联、贴福字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还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贴春联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因为古人是从左往右读的,我们延续的是古代的传统.贴福字也要注意,一定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了”. 春联非常独特,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它的文字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是全球唯 一的文学形式.古人常常自己写春联,非常了不起. 年夜饭 春节的活动多不胜数,街上有耍狮子的,有舞龙灯的,有踩高跷(qiāo)的,有逛庙会的,有扭秧歌的,锣鼓喧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三十晚上,最重要的活动是吃年夜饭.年夜饭要吃饺子、鱼,预祝大家年年有余. 动动手 我们一起来过节吧 瞧,你们会做饺子吗? 来试一试吧! ① 把面团揉成均匀的小团子 ② ② 把小团子擀成薄薄的面皮 ③ ③ 把馅料包进面皮,捏成饺子 元宵节 先猜一个谜语吧 小朋友们,有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当灯、月、春、人都凑到一起时,是什么节日呢? 是的,是元宵节.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想想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写的《元宵》诗就明白了,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元宵节=上元节 元宵节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 在元宵节这天,一家老少会聚在一起赏月、吃元宵,还会出门看花灯、猜灯谜、欣赏舞狮舞龙,总之,这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 元宵节的名字 在古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夜晚被称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汉代时,汉文帝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据说,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创建历法时,把这个节日确定为了“重要节日”. 为什么要挂彩灯 为什么要在元宵节当天挂彩灯呢,你们可能会感觉疑惑不解,那就来看看这个传说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猎人,无意中射死了一只天上的神鸟.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命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那天放火,要烧毁人间. 玉皇大帝的女儿知道后,赶忙把这个消息传到人间.人们非常害怕,急忙想办法,最终,他们决定,在正月十五那天挂上红灯笼,同时点燃bao竹,这样一来,天兵天将看到人间一片红光,就会以为人间已经燃起熊熊大火,就不会再放火了. 就这样,人们保住了性命和房屋,而挂红灯笼的这个习俗也被传承下来,并慢慢演变为挂彩灯了. 猜灯谜 除了吃元宵,你们还会参与其他许多好玩的习俗,比如,猜灯谜.猜灯谜是从南宋开始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宋代人把写好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然后把灯笼挂在大街小巷.晚上,人们走出家门,一边观赏彩灯,一边转动脑筋猜谜,猜中的人会获得小奖励.这个习俗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还表现了人类的智慧. 古人怎么放假 小朋友们,不要以为只有你们有节假日,古人也是有节假日的,也要度假.元宵节这天,汉代人要休假一日,唐代人休假三日,宋代人休假五日,明代人最幸福,要休假整整十日! 古时候,女性平时是不能随便出门的,但是,在元宵节的晚上,却可以出来逛街、看花灯,可见,古人对元宵节多么重视. 古诗词里的元宵节 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xuàn)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释:女人们穿着盛装画着彩妆四处看灯,街道上的灯影中追闹着小孩子.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能做什么呢?也跟着游人一起欢声笑语. 小讨论:古代的元宵节多么欢乐啊,连内向的诗人都忍不住跟着游人一起看灯,一起叽叽喳喳地猜灯谜了,真令人向往啊. 吃元宵 在元宵节当天,有一种传统美食不可错过,它就是元宵,也叫汤圆.汤圆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还叫浮元子,后来改了名字,南方做的叫“汤圆”,北方滚的叫“元宵”.之所以要吃元宵,是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的,寓意着团圆美满. 动动手,我们一起来过节吧 瞧,你们会做元宵吗? 来试一试吧! ① 把糯米面揉成面团 ② 把面团揉按成扁圆的面片 ③ 把芝麻馅捏成小球 ④ 把面皮 四面收拢 ⑤ 把芝麻馅放入面皮中 ⑥ 把面皮收紧,搓成圆形 …… 《画给孩子的国家宝藏:精装彩绘本》五大特色 【观国宝,学知识】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座知识宝库! 《画给孩子的国家宝藏:精装彩绘本》从万千件文物中精挑细选出几十件,均为大国重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透过一件件文物,孩子不仅能看到人类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更能培养他们的历史眼光. 【有料不枯燥,好读易懂】文物背后蕴藏的故事不仅有温度,也有趣味性 著名作家撰写底稿,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每一件国宝背后的故事,让原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文物,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历史概念. 【逗趣插画】一幅幅美妙的插画,一本妙趣横生的宝藏书 专业插画师考察了大量考古发现、史料、专著和影像资料,精心绘制了千百年前的现场图和国宝文物图,进一步彰显了内容的儿童性、趣味性. 【装帧设计】内文版式别具一格,插图与文字浑然一体;全彩精装,封面大气、活泼,惹人喜爱. 【纸张印制】采用高端本白纸张,无伤害性;采用无毒大豆油墨,绿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