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的微笑(论语解密)

仁者的微笑(论语解密)
作者: 蔡志忠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47
折扣购买: 仁者的微笑(论语解密)
ISBN: 97875143804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论语》解密 《论语》可以说是中国被阅读朗诵次数最多、最有名 、最重要的一本书了。《论语》是由孔门弟子和弟子的弟 子,将孔子一生的言行整理出来而成的一本书。 《论语》全书共20章512篇,15900字。这一万多个文 字,两千多年来不晓得曾被唱颂过几千亿次。然而整部《 论语》和孔子思想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孔子说:“子贡啊 ,你以为我是学得多,才记得住的吗?” 子贡说:“对啊!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我是一以贯之的。” 有一天,孔子在学堂对曾子说:“曾参啊!我平日所 讲的道理,可以一以贯之啊!” 曾子说:“是啊!” 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 意思呢?” 曾子说:“老师的思想一以贯之,无非‘忠恕’两字 而已。” 孔子一生的思想,一以贯之就是“忠恕”二字。因此 我们要真正了解孔子所说的“忠恕”到底是什么意思,否 则只能引经据典,一知半解地知道孝、悌、忠、义、信、 仁、礼,强求自己尽可能做到温、良、恭、俭、让,而没 弄懂《论语》的真谛。 整部《论语》,“忠”一共出现十八次。而“恕”却 用得最少,除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之外,“恕” 只出现过一次,然而这个“恕”字却是整部论语最重要的 核心。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 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孔子家语》也有一段相同的讲法: 仲孙何忌问颜回说:“仁者说一个字,对仁德有好处 ,请问是哪个字?” 颜回说:“说—个字对仁德有好处,没有比得上‘恕 ’字的了。懂得什么不该做,便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了。” 由于孔子为“恕”做了批注,于是大家都认为“恕”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则被狭义解释为: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 、尽忠报国,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其实这 些刚好违反了“忠”的意思,中则内也。忠即是中之心, 忠是内在忠于做好分内的责任。 孔子所说的“忠”也不只是这个意思,“恕”也不只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么狭隘。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一生的发展,孔子要求学生从小便 要有志,通过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中间分子。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为言。不学礼,无以为立。 ” 一个学习有成的有志之士,对于如何克己复礼为仁的 自我要求,实行得非常严谨。 综观整部《论语》,都是孔子教导我们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教导学生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法则 ,以达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次第过程分内 外两方面:一面是对内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修身、齐 家;另一面是对外如何与别人相处,乃至治国、平天下。 忠、恕表现的情况和孝、义很像: 忠是对内,做自己要做到止于至善。 恕是对外,跟别人的互动相处之道。 孝是对内,对父母师长应尽的本分。 义是对外,跟别人相处应有的守则。 什么是孔子所谓一以贯之的忠?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 子,各司其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过自己的角色范围 。” 大家都知道,一个大臣想干掉君主,自立为王,就是 不忠。不忠就是: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其实这只是忠的反 面说词。 忠就是:在其位谋其政。 忠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人的一生,从作为人子、人弟开始,随着成长逐渐演 变为人兄、人夫、人妻、人父、人母、人臣、人君,不同 角色变化不已。每个人在任何阶段,应恰如其分地扮演好 自己的角色,在其位谋其政,确实做好自己所担任的职责 ,就是忠。 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么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就乱了。 P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