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给青少年的读写课(套装)

肖复兴给青少年的读写课(套装)
作者: 肖复兴 著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0.70
折扣购买: 肖复兴给青少年的读写课(套装)
ISBN: 9787570230716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曾获“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等。近著有《兄弟俩》《我们的老院》《天坛六十记》等。

内容简介

二 从比喻和拟人入手 写好一句话,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练习,带有一定的游戏色彩。 写好一句话,从哪儿入手更合适,更好一些呢?我的体会是,从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入手。因为,比喻是我们常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我们从小就有意识无意识地接触过。在日常生活中,无数次听大人说起过;也常会从自己的嘴里冒出来(我之前所举的逛天坛的小孩子情不自禁地说“树下雨了”,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并不陌生。此外,比喻也是最简单最容易让一句话变得生动的方法,我们学到了这样的方法,眼瞅着自己的这句话变得生动起来,会立刻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关键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比喻和拟人是好的,新鲜的,生动的,而不是那些司空见惯的,别人用烂的比喻和拟人。选择这样的比喻和拟人,不能照本宣科,还需要自己去消化,去学习。 首先,要把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比喻和拟人讲出来;然后,再把别人写的拿出来,和自己想出来的做比较,在这样的碰撞之下会看出差距,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才能学到一些东西,变成自己以后写好一句话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举个例子,我们看见鸟在空中飞,样子很漂亮,怎么写?要求只有一点,不要只用“漂亮”这两个司空见惯的字。比如写鸟飞的样子,像在翩翩起舞。这就比用漂亮要好得多。迟子建在她的《一座城的生灵烟火》的散文中这样写道: 一只灰鹤从灌木丛中飞起,像青衣抛出的一条华丽的水袖。 显然,这样写,比写鸟翩翩起舞要好很多。那么,迟子建是怎么把鸟飞起来这样简单的动作,写得清新动人呢?我们来看,她先把灰鹤拟人化,但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别出心裁地比作了戏曲里的青衣;然后,再把灰鹤飞起的样子,比喻成了青衣甩出的水袖。一个新颖的拟人,一个随之联想的比喻,前后的放大(开始起飞时是青衣这个人)与缩小(后来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水袖),长镜头(灰鹤刚起飞时)与慢镜头(灰鹤水袖甩出时),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作者写作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先把鸟想象成一个具体什么样的人,再联想到这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具体的动作,可以和鸟的飞翔有联系,从而写出这种飞翔的漂亮来, 将“漂亮”这个抽象的词,写得富有画面感。 我们再来看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一书中是怎样写白鹭的: 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用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 和迟子建写的灰鹤异曲同工。迟子建把灰鹤比拟为“青衣”,韩少功把白鹭比拟为“贵妇”——都是优雅的人。一个是“抛出的一条华丽的水袖”,一个是“大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我们完全可以照葫芦画瓢,将这种方法运用在我们的作文之中,并稍作变换。他们把鸟比拟成“青衣”“贵妇”,这都是大人。我们何不换个思路,把鸟比拟成小孩?那么,小孩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和鸟飞起来的样子有点儿联系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小孩爱追逐打闹?迟子建和韩少功写一只鸟,我们可以写一群鸟;他们用的是水袖和裙子作比,我们可以用声音作比。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写成: 一群小鸟从灌木丛中(或者草丛中,或者林子里)飞起,像一群小孩追着跑着打着闹着,叽叽喳喳地叫成一片。 再比如,写喜欢某一个人或某一种事物,不要用“喜欢”这个词。我以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阿拉比》为例。他写一个小男孩喜欢邻居的一位大姐姐: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同她说话,要是说了,怎么向她倾诉我迷惘的爱慕。这时,我的身子好似一架竖琴,她的一颦一笑宛如拨弄琴弦的纤指。 看,乔伊斯没有用“喜欢”这个词,却将小男孩喜欢这位大姐姐的心情写得惟妙惟肖,用的方法就是一个比喻句,只不过这个比喻很新颖,他把小男孩比成竖琴,把大姐姐的一颦一笑比成拨动琴弦的手指。这里的“喜欢”,不仅有了画面感,还有了音乐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呢?比如,写我们想念远在外地的爷爷和奶奶,可以照葫芦画瓢这样写: 每逢想念爷爷奶奶的时候,我的心都好似鼓满风帆的小红船,禁不住向爷爷奶奶的家划去。 我们的小红船,替代了乔伊斯的竖琴;划动小船,替代了乔伊斯的拨弄琴弦。方法就是这样简单,像魔术里的“换头术”。 再比如,如果写清晨刚刚出来的太阳,该怎么写?常见的句子是这样的:“清晨的太阳冉冉升起。”显然,这是陈词滥调。或者如这句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一点儿也不新鲜。我们来看看迟子建在同一篇文章里是如何写清晨的太阳的,她写的是初冬时清晨的太阳: 它蹄子旁的水洼,有时凝聚了薄冰,朝晖映在其上,仿佛大地做了一份煎蛋,给承受了一夜霜露的他们,奉献了一份早餐。 看,她写太阳映照在冰面上,像早餐的一份煎蛋,多么生动,又多么新鲜别致,带有童趣。我们写太阳映照在冰面上,也可以模仿这个“煎蛋”的比喻。我们还可以写太阳在树林里升起,像挂在树梢上的一盏灯笼;太阳映照在水里,像水里的一条圆圆的大船;太阳升到我的窗前,像爷爷叫我赶紧起床上学…… 相信受此启发,我们肯定能够一下子拔出萝卜带出泥,想起很多好玩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在别人的书里,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喻,是写好一句话最现成的帮手,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学到,一点儿都不难。但是,需要多练习,一次不行,再多来几次,这考验耐心和恒心。 为和怎样写阳光做个对比,我们再来看怎样写月光。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写他家乡的月光,是这样写的: 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 “拥挤”显然是拟人了,不仅拟人,还哗啦哗啦地带着声响,便是将拟人进一步深化。韩少功描写这样的乡间景物,得心应手,妙语迭出,非常值得学习。比如他写在乡下最常见的蚊虫的叮咬。他说这是蚊虫“送上一份热烈的问候,一份稍觉粗野的亲近”。人的问候,不算什么新奇;蚊子叮咬人,算是问候,就很新奇。一个拟人化的句子,透着一份别样的亲切。 他写乡间的湖水。他说:“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人痒痒,不算什么新奇;水也会痒,就很新鲜,嫁接出一种有趣的效果来。他总能用最平常的文字写出他独特的感受,让最普通的拟人方法出彩,让最简单的句子生动活泼,有了韵味。 推荐阅读 ☆ 迟子建《一座城的生灵烟火》 ☆ 韩少功《山南水北》 1.作家谈读书、作家谈写作:肖复兴为当代著名作家,尤以散文知名。他的散文、小说及读书笔记等畅销多年。他结合自身多年来读书的经历及写作的经验教青少年读书、写作,颇具指导意义。 2.说理明晰,浅显易懂 谈阅读: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由入门到精通…… 谈写作:说、看、读、抄、改——成句、成文、生动、具体…… 3.巧读上百部殿堂级文学经典,细解古今中外大师写作技巧 4.全新绘图,图文结合:作者肖复兴亲笔手绘彩色插图(32幅)+内文全新绘图 5.附赠肖复兴写给青少年的亲笔信、阅读与写作全套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