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蓝色思维(与幸福感相关的大脑模式及思维偏好)
ISBN: 9787510869402
第3章 幸福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节选) 在不同的研究中,我们反复看到,自然环境能提 升我们的幸福度,而水又会进一步加强这一效果。 如果让你说说幸福的定义,你会怎么回答?午后 的河上之旅?工作上的成功?健康快乐的家庭?冲浪 板和完美的海浪?与心爱的人约会?暖乎乎的宠物, 就像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史努比”的创作者) 那句名言说的一样?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幸福的定 义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感觉,而是能够产生这种感觉的 情景和条件。因为对个体来说,幸福是非常主观的, 而幸福的终极仲裁者总是“隐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和埃德·迪安纳说。的确 ,我们所说的“幸福”通常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情绪。 不久前,心理学教授兼计量心理学家(量化评估知识 、能力、态度、个人特质和教育的科学家)瑞安·T. 豪厄尔在旧金山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周末,他这样 描述自己的体会:我沿着海滩漫步,感觉“安定”“ 精神焕发”“充满活力”;野餐时“放松没有压力” ;乘渡船前往天使岛的路上看到的景色令我震撼;在 农夫集市上我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整个周末我一直 觉得和家人十分亲近。这样看来,“幸福”到底是这 个周末的整体,还是说在此期间每一种单独的体验都 是幸福?或者两者皆是? 豪厄尔的体验包含了哲学家们定义的两种不同的 幸福。第一种是当下的体验,也就是周围的环境与当 前的状态带来的积极情绪。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幸福定 义为“快感”:通过感觉体验到的愉悦。快感通常转 瞬即逝,在很多关于幸福的研究中,它表现为个人的 情绪。不过,瑞安·豪厄尔在农夫集市上体验到的归 属感代表了幸福的另一种面貌——“最高善”,即生 活本身的安康和福祉带来的愉悦。就算愉快的情绪逐 渐消失,最高善依然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并且有助于 促进我们的主观幸福感,即SWB,心理学家、社会学 家和神经学家经常用这个概念来衡量幸福。SWB由三 个关键元素组成:正面效应(或情绪)、负面效应( 不愉快的情绪出现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和生活满意度 (对生活是否愉快的整体感觉)。归根结底,人不会 无缘无故地一直感觉幸福;在某些情况下产生适当的 负面情绪在所难免,这是健康的情绪响应。只要积极 的情绪大体上能超过消极情绪,那么你对生活的满意 度就比较高——就像豪厄尔在那个周末里体验到的一 样——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你的SWB值达到了“幸福 ”的程度。 现在我们转变一下话题,不再讨论瑞安·豪厄尔 有多幸福,而是探究他为什么感到幸福——再推而广 之,探讨人类的幸福从何而来,无论是当下的还是整 体的。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 就是比别人更幸福?认知生物学家拉迪夫·科瓦克曾 说,幸福“既有转瞬即逝的感觉和情绪,也包含内心 深处永久保存的你有意识地珍视的东西”。我敢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