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你:读懂道德经

老子@你:读懂道德经
作者: 刘琬琦|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89.00
折扣购买: 老子@你:读懂道德经
ISBN: 97875570320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号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传统译文 可以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最根本最恒久的道。可以 命名的,都不是事物 的本质。天地最初始的状态是无,而有则是世间万 物的开始。所以要以无欲 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以有欲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有”和“无”这两者 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可以称为玄妙。但又不是 一般的玄妙,而是玄妙中 的玄妙,是世间所有奥妙的门径。 经典对话 朱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 句我更喜欢的是另一个 版本: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可道:条条道路通罗马。想讲述一个道理,它在 不同的环境和人身 上,可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阐述;想完成一件事 ,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或用 不同方法去打造。非常道:但人不能认死理。想用 一个亘古不变的标准来应 对变化的环境,这是行不通的。有很多人会喜欢用 看到的一些“道理”,去 要求别人,殊不知他人与自己经历各不相同,认知 也不相同。同一句话也许 对自己有用,换一个人,他不一定接受和认可。 名可名,非常名:当某些人物或事情(件)被人为 定义了,我们反而容 易对其所具有的定义外延理解得更加狭隘。而有些 从来没上过学的人,脑子 里没有条条框框,很多时候反而更能把握住某些事 物的本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事万物本来 是没有“名”的,当 我们不去定义它的时候,在使用 的时候反倒能意识到它的潜能;当它被定义 为 ×× ×,有了称呼、有了功能描述时,“名”就开始延伸扩 展了。正反、 高低、长短、好坏 …… 就像家里有一 把扳手,我爸爸可以用它完成很多事; 而有的人看到 扳手,只能理解其作用为扭螺丝,所以就买锤子、起子 、梅花 刀 …… 从而产生更多“名”,更多定义,也 就带来了更多否定,继而遮住了 自己运用智慧看到本 质的眼帘。 002 ~9 第一章 有无之名:道中有乾坤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欲:这里我理解的 是“不用心思考”,而是去感 受“道”的更多妙用。在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 它可 以通过对不同人或事的信手拈来,以效果为前提,产生 自己需要的效 用。常有欲:代表有意识地观察,观察 到凡事都有边界,有局限,凡事都会 在一定的规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