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宽地厚任笔秀
作者简介
玛拉沁夫,中国蒙古族作家,1930 年出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旗。1945 年参加革命,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 年起从事文艺创作,1951年创作成名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 1952 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班学习。1954 年返回内蒙古,随即到草原长期深入生活,挂职任明太旗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其间,出版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创作完成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6 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常务副主席,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
内容简介
神女峰遐想 清晨,在蒙蒙细雨中, 我们乘坐的客轮航行在三峡 之中的巫峡江面上。我冒雨 站在甲板上仰头观望,只见 那轻云笼罩的两岸,奇峰挺 拔,绝崖壁立,一条条喧声 如雷的悬泉飞瀑,从万仞峰 顶上向巫峡倾泻而下,江面 越狭窄险曲,水势越峻急奔 暴,使人感到森严壮观之外 ,又有几分神秘而幽深的气 氛。这使我想起杜甫那气势 雄浑的诗句:“高江急峡雷 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啊,雄伟险要、变幻莫 测的三峡,自古以来,你曾 吸引过多少诗人与散文家, 不辞艰辛,跋涉千里,“到 此一游”,从而为我们留下 了多少瑰玉珍珠般的灿烂文 字!我想,如若有人专事搜 集自古以来描绘三峡雄姿的 诗文,足可称为“三峡文学” ,而成为我国文化宝库的一 个门类。 雨渐渐小了,江风吹来 细细的雨丝,轻轻抽在脸上 ,反倒给人一种爽心惬意之 感。我还在仰望千姿百态的 两岸群峰,这时,在一座游 云缭绕的高峰上,突然出现 了耀眼的晨光,峰顶景物, 霍然清清楚楚,看去恰似一 位神女,从一片轻纱帷幕中 显露出秀丽的颜容……这时 ,同船的几位外国乘客,从 休息室一拥而出,照相机的 快门声,顿然像密集的炮火 ,一阵大作。有人告诉我说 ,这,就是巫峡十二峰中最 著名的神女峰。 啊,神女峰,过去我虽 然不曾游过三峡,但我听说 过关于你的多少传说啊!不 管那些传说是何等优美,但 我今天才领悟到优美中最优 美的还是你现在显现在我头 顶上的形影。有人形容你微 微前躬的身姿,像神女俯视 江面,关注着每个航行者的 安危;也有人把你比作秀美 的少女,亭亭玉立。在巫峡 十二峰中,由你第一个迎来 曙光,也由你最后一个送走 晚霞……为什么会由你扮演 迎曙光、送晚霞的角色呢? 据说,因为你是十二峰中的 最高者。 由此传说,我想到,当 年在战乱中,我们那位不善 于从政的李白老人,从庐山 下来,稀里糊涂“站错了队” ,被唐肃宗流放夜郎,他途 经三峡时,仍以诗人的豪迈 情趣去“登巫山最高峰”。那 一天他很晚才走下山来“挥 策还孤舟”,写下一首意味 悲怆的诗篇,“题壁”而去。 莫非李白登上的就是这座神 女峰吗?自然这已无从查考 ,但如果是,那么李白站在 神女峰的绝顶之上,发出“ 巫山高不尽,巴国尽所历” 的感慨情景,该是多么令人 神往啊! 然而,当我看见在那茫 茫云海之上昂然挺立的神女 峰时,不只是想到了李白, 我也立刻想到了另一位名人 ——王昭君。 奇妙无比的神女峰啊, 在我心目中,你就是大自然 的神工妙手雕成的一尊王昭 君的塑像。王昭君诞生在你 的身边,是你亲切地眼看着 她长大成人,是你满怀惜别 之情目送她踏上北去长安的 旅程,也是你遥望着她从深 宫掖庭中,挺身而出,慷慨 应召,身负匈汉和亲之重任 ,欣然出塞的情景…… 诚然,你不是王昭君的“ 同时代人”,但你那巍峨高 昂的形象,不就是活生生地 像那位落落大方、勇敢刚毅 、胆识过人的王昭君吗?就 在我这样一边翘首仰望,一 边遐思默想的当儿,我们的 客轮已经穿过幽深秀丽的巫 峡(此前已游过雄伟险峻的 瞿塘峡),来到了三峡的最 后一段——滩多水急的西陵 峡。在这里,我们凭栏观赏 了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 城,由此顺流而下,不出十 余里,便是香溪——美丽的 王昭君诞生与成长的地方。 原来王昭君和屈原还是“老 乡”哩! 读者会奇怪,我在描写 航游三峡的文字中,为什么 总是让笔头围绕着王昭君转 呢?回答很简单:在两千年 前,王昭君生长在三峡岸边 ,她却出嫁并生儿养女于现 在的内蒙古土地上。我从内 蒙古来到三峡便时刻想起王 昭君来。 从历史资料上看,王昭 君并非豪门富户之女,史书 上只记载她是“良家子”,或 许就是一般平民乃至农家女 吧!她进长安时,正值匈汉 争战多年之后,匈奴呼韩邪 单于附汉,入朝后娶王昭君 为妻。昭君出塞,播下了匈 汉两族和平友好的种子,致 使匈汉之间长达六十年再无 战事,王昭君作为“和蕃使 者”,是起了一定历史作用 的。她来到匈奴地区,与匈 奴人“同吃同住”,过着同样 住穹庐、被旃裘、食畜肉、 饮酪酩的游牧生活,生一男 二女,最后死于匈奴地区。 P3-6 :年过九旬的蒙古族作家,用散文的手法描绘了他眼中的中外自然生态文化和社会生态文化。 1. 作者玛拉沁夫是中国蒙古族作家,先后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突出贡献奖,中国电影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的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其作品曾获得文学大家老舍、矛盾的肯定,被翻译成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种文字。 2. 这是一本富于哲理性的游记类散文集,作者足履所到之处,既有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有异国的别样风光,他用富有诗意的文字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家国情怀融入对风景的描绘中,启发读者对人生和不同文化差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