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无有恐惧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9.50
折扣价: 31.80
折扣购买: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
ISBN: 9787539991085

作者简介

林清玄 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家,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他的文章简约、明快、睿知、深邃,意境清明,极富禅理,看似寥寥几笔,却蕴藏着广博的心度和极丰的内练。读他的书,能让人感受到蓝天白云,夜空星斗,原野芳草;能让人摒弃平日的浮躁与杂芜,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国文选,还曾被收入2015年大陆高考语文试卷,2016年香港高考语文试卷,受到了全国各地语文老师的推荐,更是被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转载,是华文世界被阅读最为广泛的作家之一。

内容简介

心无挂碍 无有恐惧 ——选编自林清玄最新散文集《心无挂碍 无有恐惧》 引语: 修行,不断创建内在的美好,生活就不同了,会变得从容。 我经常边读经文边感动,把这些句子背诵下来。 它们就像雨露、闪电、梦幻,都留在我的心里面。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便会进入内心更美好的境界。——林清玄 1/10 什么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法门? 活在苦中,也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 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 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是面对苦难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当我们活在当下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当我们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2/10 心无挂碍,是一种至高的生活方式。 在生命的漂泊中,只有不念过去,放下苦乐束缚才能活得简单自在、优雅从容。 心无挂碍,是一种超然的大境界。 在不安的世界里,只有放下执念,抛开焦虑烦恼。才能让内心回归平和,活出人生的最好时节。 心经不只是智慧的教导,也是生活的老师,世间的一切显现,最后都会成空。 步步起清风 我很喜欢禅宗的一个公案: 五祖法演禅师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佛果克勤 、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人号称“三佛”。 有一天,法演带着三个弟子,在山下的凉亭夜话 ,回寺的时候,灯突然灭了。 在黑暗中,法演叫每一位弟子说出自己的心境。 佛鉴说:“彩凤丹宵。” 佛眼说:“铁蛇横古路。” 佛果说:“看脚下!” 法演当场给佛果印可说:“将来传扬我的宗风只 有你呀!”后来,佛果克勤禅师弘法时果然宗风大盛 。 我喜欢这个公案,原因首先是它的直截了当,一 个人在无灯的黑夜走路,不必思维,只要看脚下就好 。其次,我喜欢它的明白平常,简单的三个字就说明 了,禅的根本精神是从站立的地方安身立命,没有比 脚下更重要的地方了,因为一失足就成千古恨。 “看脚下”虽然如此简明易懂,却意味深长,六 祖所说的“密在汝边”,祖师所说的“会心不远”, 都是在说明真正美妙的心灵经验,不必到远处去追求 。可惜大部分的人,都是舍弃了心灵的空地,去追求 远处的境界,那就无法“直心是道场”,不能即刻点 起已被风吹熄的烛火,继续前进。 不能看脚下的人,自然不能立定脚跟,这在禅宗 里叫作“脚跟未点地”,也叫作“脚下生烟”,一个 人的脚下如果生起烟雾,便无法落实于真切的生命, 就好像腾云驾雾地过着虚妄的生活。 有时候我到寺庙里参访,在门槛的柱子上,或在 容易跌倒的阶梯上,就会看见贴着“看脚下”三字, 顿时心里一阵感动,有一种体贴之感,因为那时如果 不看脚下,立刻就会跌倒了。 “看脚下”其实包括了禅宗几个重要的精神,第 一个精神是要活在当下,不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人 生的忧恼,大部分是来自过去习气的牵绊,以及对未 来欲望的企图,如果时刻活在现前的一境,忧恼立即 得到截断,例如喝茶的时候,如果专注于喝茶,不心 思外驰,立刻可以得到专注之境。这不只是开悟的境 界,一般人也可以领受与体验。 马祖道一禅师开悟以后,声名大噪,他未出家前 结交的几位老朋友,对马祖的开悟半信半疑,于是相 约一起去见马祖,并且希望能沿路想一些问题去请教 请教。 这几位农民出发不久,就看见二头老黄牛绑在大 树上,鼻子穿了一根绳子。黄牛由于不能走远,就绕 这棵树行走,最后把鼻子碰在树上,又往反方向绕, 越转越紧,又碰在树上,其中一位就说:“我们就拿 这件事去请示马祖好了。” 再往前走不久,突然看见一只秋蝉飞来,脚跟被 蜘蛛丝粘住了,飞不过去,心里一着急,吱吱大叫。 蜘蛛看见秋蝉粘在树上,立刻赶过来要吃它,在这生 死关头,秋蝉奋力一冲,呼噜一声,离开蛛丝飞走了 。其中一位说:“我们再把这件事拿去请示马祖。” 最后,他们见到马祖,第一位就问:“如伺是团 团转?” “只因绳子不断。” “绳子断了,又如何?” “逍遥自在去也!” 马祖的老朋友听了都很吃惊,马祖明明没见到老 牛,怎么知道我们问什么昵?第二位又问:“如何是 吱吱叫?” “因脚下有丝!” “丝断了,又如何?” “呼噜飞去了!” 马祖的老朋友当下都得到了开启。 使人生不能自在的,是由于过去习气的绳子拉着 我们团团转;使我们不能自由的,是情丝无法斩断。 如果能回到脚下,一念不生,就自由自在了。 “看脚下”的第二个精神,是以平常心过日常生 活,例如经常教人参“无”字公案的赵州禅师。每每 对初来的人说“吃茶去!”“吃粥也未?”马祖道~ 也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百丈怀海说的 :“一目不作,一日不食。”都是在示人,以圆融的 态度来过平常的生活,而不是去追求不着边际的开悟 。 “看脚下”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里的一切 ,不为某些特殊的目的而放弃对历程的深思与体验, 在每一个朝夕,都能“不离当处湛然”,如果喝茶吃 粥时有湛然清明的心,其尊贵至高并不逊于人间伟大 的事功。 《六祖坛经》一开始时就说:“于一切时中,念 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 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 在每一刻的真实中,万法的真实即在其中,“掬 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水或弄花是平常而平等 的,明月在手、花香满衣就变得十分自然。如果不能 善待眼前的片刻,不就像以手捉月、舍花逐香吗?哪 里可得呢? “看脚下”的第三个精神,是以法为灯,以自为 灯,去除依赖的心。 山中的烛火熄了,不仅要照看自己的脚下,还要 以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为灯,小心地走路,这个世界上 虽有许多人可以告诉我们远处美丽的风景,却没有一 个人能代替我们走茫茫的夜路。 只要点燃心中的灯,一心一意地生活下去,便可 以展现充实的生命。一般人无法见及生命的丰盈,不 能冤于恐惧,只缘于没有脚跟着地罢了。 P2-6 <p>1、【林清玄2017全新力作,高水准“心经”主题散文集】</p><p>《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是林清玄执笔46周年,禅意散文的高水准体现,完整收录林清玄禅意风格和佛学智慧的58篇佳作,其中多篇作品被选入电视散文、高考阅读等栏目,受到了百万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愿这些经岁月洗涤与万千读者甄选的林清玄经典文字,让你的内心回归平和,以自在从容的方式过好每一天。</p><p>2、【心无挂碍,进入内心美好的境界】</p><p>林清玄用数十载的人生经历和佛学智慧不断思考和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找解脱痛苦*好的法门,*后发现:唯有“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才能进入内心的美好境界,获得圆满人生的至高状态。本书从自在安然、一心一境、日子如莲、尘世牛马、正心修身、草木有情等六大主题出发,为内心浮躁者提供禅意的安抚和生命的启示。</p><p>3、【浮躁世界,如何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p><p>修行,是不断地创建内在的美好,从而让我们活得简单自在、淡定从容。《心经》说,心无挂碍,无有恐惧。只有放下执念,抛开焦虑烦恼,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才能让内心回归平和,活出人生的*时节。</p><p>4、【在不安的世界里,做一个安静的人】</p><p>活在苦中,也活在乐里;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在不安的世界里,做一个安静的人,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放下苦乐束缚,方能自在从容地过好每一天。</p><p>5、【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一切都是*好的安排】</p><p>林清玄的文章意境清明,极富禅理,看似寥寥几笔,却蕴藏着广博的心度和极丰的内练。读他的书,能让人感受到蓝天白云,夜空星斗,原野芳草;能让人摒弃平日的浮躁与杂芜,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平和。</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