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彩虹(科学虚妄和对奇观的嗜好)(精)

解析彩虹(科学虚妄和对奇观的嗜好)(精)
作者: (英)理查德·道金斯|译者:李虎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00
折扣购买: 解析彩虹(科学虚妄和对奇观的嗜好)(精)
ISBN: 9787508647746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首席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演化论生物学家。他是英国著名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道金斯赫然在列。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道金斯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本书《解析彩虹》是道金斯向公众普及科学的部作品,由此他迈上了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漫漫长路。其他作品有《盲眼钟表匠》《地球上伟大的表演》《魔鬼的牧师》《攀登不可能的山峰》《祖先的故事》等。 李虎,翻译家,河北邢台人,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工程师,厦门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从事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和科学史的翻译工作。译著有《物种起源》(1859年第一版)、《众病之王:癌症传》、《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进化的证据》、《最伟大的医生:传记西方医学史》、《全球变暖探索史》、《海滨的生灵》、《细胞叛变记:解开医学最深处的秘密》、《进化论传奇:一个理论的传记》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熟悉的麻木 人固有一死,但正因为此,我们才是幸运儿。大 多数人根本就不会死去,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诞生。 这些潜在的、没有出生的人,数量超过了阿拉伯大沙 漠中的沙粒;他们本来可能活着与我们同列,但事实 上却永远也没有机会见到一丝阳光。显然,在那些没 有诞生的生灵中,会有比济慈更伟大的诗人、比牛顿 更伟大的科学家。我们知道这些,是因为我们的DNA 所允许的“可能存在的人”的数量,大大超过有机会 出生的人。拥有这些罕见机会的幸运儿,就是你和我 ,就是生活在这世上的平淡无奇的人们。 伦理学家和神学家极其重视受孕的时刻,将此看 作灵魂成为存在的时刻。如果你像我一样,不认可这 种言论,你仍然必须将(你出生之前九个月的)某一 特定的时刻,作为你个人命运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时刻 。在这一时刻,你的意识突然比一刹那之前具有了上 万亿倍的可预知性。可以肯定,胚胎状态的你还需要 克服许多困难。许多胎儿在母亲还没有意识到其存在 时,就流产夭折了,而我们却有幸逃离了这种厄运。 有些个体则更加幸运,比如同卵双胞胎(它们在受精 之后就分离开了)。无论如何,在你个人回顾的时候 ,某一个特定精子穿过某一特定卵子膜的一瞬间,构 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迹时刻。曾阻止你降生为 人的天文数字般的重重危机,在这一瞬间,降为了个 位数字。 这种生命的彩票开始于我们受孕之前。你的父母 需要相遇,在他们背后,还有四位祖父母和八位曾祖 父母需要相遇,还有更多的曾曾曾祖父母——不知该 追溯到哪里为止。戴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在其自传《陪伴动物的日子》(Animal Days,1979年)的开篇,这样引人入胜地追溯: 一切都始于拿破仑!如果不是拿破仑,我可能就 不会坐在这里写这些文字了……是拿破仑在半岛战争 中发射的一颗炮弹,轰掉了我的曾曾祖父詹姆斯·莫 里斯的胳臂,从而改变了我们家族的整个历史进程。 莫里斯说他祖先被迫改变职业,对他产生了一系 列连带影响,臻于顶峰的是莫里斯对博物学产生了兴 趣。但莫里斯真的没有必要为此烦恼。这里面不只是 “可能”而已。千真万确,他当然要把自己的存在归 功于拿破仑——我和你也都是如此。拿破仑也没有必 要非得轰掉詹姆斯·莫里斯的胳臂,才能决定小德斯 蒙德的命运(以及你的和我的命运)。不仅是拿破仑 ,就是中世纪最卑微的农夫打一个喷嚏,也会影响某 些事物,接着影响另一些事物,经过长长的链式传递 ,结果到达了你一个可能的祖先那里,使他最终没有 成为你的祖先,而是成了另外一个人的祖先。我并没 有在谈论“混沌理论”或“复杂性理论”,我只是在 谈论因果关系的普通统计学。事实上,我们之存在所 系的历史诸事件构成的细线,极其脆弱,吹弹可断。 哦,我王,同那些我们不知道的荏苒时光相比, 人们目前在大地上的生活,就好比过堂之雀。冬天, 万岁爷和将帅公卿端坐于殿堂。麻雀从一扇门飞进来 ,又从另一扇门飞出去,虽然鸟儿在殿堂之中的时候 完全不接触冰雪风暴,但这样短暂的、平静的时刻转 瞬即逝,鸟儿来自寒冬,又返回寒冬,消失在我王的 视线中。人之生命与此仿佛,前不知古人,后不知来 者。 ——“可敬的”比德,《英吉利教会史》,731 年 这是另一个我们幸运的方面。宇宙的古老超过一 百亿年,在一个可与之相比的时间内,太阳将膨胀成 一颗红巨星并且吞噬地球,而这百亿年中的每一个世 纪,都已经担当过“当前的世纪”,或者将担当“当 前的世纪”。 有趣的是,一些物理学家不喜欢“移动的现在” 这一理念,他们视其为一种主观现象,在他们的方程 式中找不到位置。但是,我现在要做一项主观论证。 就我的感觉而言,现在,是在从过去移向未来,就像 一盏聚光灯,正沿着一把巨大的时间标尺向前缓慢移 动。我猜你的感觉也是这样。在聚光灯的后面是黑暗 ,是死亡的过去的黑暗,而前面又是不可预知的未来 的黑暗。你所在的世纪,位于聚光灯下的概率,就好 比你随手抛起一枚硬币,落地时恰好砸中了一只在从 纽约到旧金山的路上爬行的蚂蚁一样——极其偶然。 换句话说,你大有可能不是活在这个世纪。 尽管命途多舛,但你还是会注意到——事实上, 你是活着的。已经被聚光灯光临过的人们,以及还没 有被照到的人们,都不能阅读我的这一本书。而我能 坐在这里写这本书,是同等幸运的。当你读到这本书 的时候,也许我已经不在人世。事实上,我非常希望 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死了——请不要误解我 ,我热爱生命,希望活得越久越好。但是,每一位作 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而又因为 将来的人口非常有可能超过今天的人口,所以我才希 望你看我的书的时候,我已经死了。幽默地看,我只 是在希望自己的书不要很快绝版。但是,我在写这本 书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我幸运地活着,你也幸运地 活着。 我们生活的这颗行星,极其适合我们这种生物的 生存:地球不冷、不热,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轻柔的 流水;这颗行星温柔地自转,由青葱色和金黄色构成 了一场丰收的节日盛宴。是的,地球上也有沙漠和贫 民窟,也能找到饥饿、痛苦和不幸。但是,看一看地 球的竞争者们!和大多数行星相比,我们的地球就是 天堂!而且不管按照什么高标准,有些地方仍是天堂 乐园。随机挑选一颗行星,能具有如此温柔的性情, 其概率为几何?即使采用最乐观的计算,我们也是中 了百万分之一的大奖! 设想:一艘遨游太空的飞船,里面装满了冷冻起 来的沉睡旅客——他们远赴某一遥远星球,要做星际 移民。飞船在执行一项拯救人类的凄凉使命,因为一 颗彗星,就像引起恐龙灭绝的那颗彗星一样,正在不 可阻挡地撞向地球。乘客们进入深度冷冻状态时,心 知自己很难找到另外一颗宜生的行星。机会微乎其微 ,最多只有百万分之一,而且从一颗恒星飞往另一颗 恒星需要几百年,这艘飞船凶多吉少,能找到一颗其 乘客可以忍受的星球,就已经非常难得,更遑论安全 的天上人间。 但是,请设想:自动驾驶飞船的这一趟漫漫旅程 ,运气好得简直不可思议。几百万年之后,飞船的确 找到了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温度和地球相近 ,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有新鲜的氧气和水。这些星 际乘客——李伯们,跌跌撞撞地走进这光亮之中。经 过一百万年的沉睡,他们来到了这样一颗全新的富饶 星球,这葱翠的世界,气候温润、牧草繁茂、溪流潺 潺、瀑布飞流,还满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突然飞奔冲 入这片奇异的绿色乐园。我们的乘客心怀狂喜,目瞪 口呆,蹒跚而行,几乎不敢相信这些不同寻常的感觉 ,或他们的好运气。 正如我说过的,这个故事需要太多的幸运,也许 永远也不会发生。可是,这样的好运,难道不曾降临 到你、我头上吗?我们不都是顶住了天文数字的重重 逆境,从亿年沉睡中苏醒过来的吗?只不过,我们不 是乘飞船来的,而是被生出来的。我们也不是突然地 感知到这个世界,而是通过童年,逐渐熟悉了这一切 。我们是缓慢地理解了我们的世界,而不是突然地发 现了这颗星球,但这一事实并不应该减损它的奇妙性 。 当然,我是在耍弄幸运的理念,把马车放到了马 的前方。我们这类生命,生存在一颗温度、降水等等 一切恰到好处的行星上,这并非偶然。如果这颗行星 适合另外一类生物,那么进化到今天的生物,就不会 是我们,而是它们。但是,我们作为人类中的一名名 个体,仍然是洪福齐天、幸运之至!我们不仅仅乐享 我们的这一颗行星,而且更加幸运的是,我们被恩赐 了机会,在永闭双眼之前的短暂一生中,能去理解我 们的眼睛为什么是睁开的、明亮的,以及它们为什么 会看到这些。 我认为,这里有一句话,绝妙地回答了那些总是 问“科学有什么用?”的小气鬼。据某一作者不明的 “妙答”轶事,有人问迈克尔·法拉第:科学有什么 用?法拉第回答:“先生,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法拉第(或本杰明·富兰克林,或其他科学家)认 为:很明显,婴儿现在当然什么也干不了,但他未来 的潜力无限。而我现在考虑,法拉第还另有弦外之音 :如果生存的唯一目标就是——不断地工作,以便能 继续活着,那么把孩子生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判断每一件事的标准都是“有用”——对活着 有用,那么我们的生存,就面对着一个了无意义的循 环。生活一定还另有价值。至少,生命中的一部分应 该致力于那样一种有价值的生活,而不是不断地工作 ,以求不死而已。所以,我们才把纳税人的钱用于奖 掖艺术,用于保护稀有动植物和精美的建筑。我们用 这一条,就能回答一些鄙夫所说的“只有当野生大象 和历史遗迹‘有利可图’时,才应该去保护它们”。 而科学也是同样的。科学当然是有利可图的,也是有 用的,但它还远远不止这些。 经过百亿年的沉睡,我们终于在这样一颗欣欣向 荣的行星睁开了眼睛,置身色彩闪烁、生机勃勃的人 间。但人生苦短,仅仅几十年之后,我们又要闭上眼 睛。我们在阳光下度过的短短的一生中,如果能致力 于了解宇宙的奥秘,知道我们为什么睁开眼睛,难道 不是一种高贵的、开明的生活方式吗?当别人(经常 !)问我“早晨何必还要起床?”的时候,我就是这 样回答的。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从生到死,都 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降生到这个世界,岂不惜哉痛 哉?这样一想,难道你不会从床上蹦起来,迫不及待 地重新开始认识世界,并乐于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