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史铁生传)/常春藤传记馆](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728/16/20210728162154476.jpg)
出版社: 长春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2.30
折扣购买: 鉴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史铁生传)/常春藤传记馆
ISBN: 9787544546737
第一章幸福童年与沉重青春 奶奶屋檐下的星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应该是在 童年,可能正处于童年的小朋友会反驳这一观点。相 对来说,纵观人的一生,单纯稚嫩、无忧无虑的童年 时期,人的幸福指数会比较高。对于多半人生都在遭 受病痛折磨的史铁生来说,更是如此,童年是他一生 中最为幸福和美好的时刻。 据史铁生的自传体小说《奶奶的星星》,以及他 的生前好友孙立哲等撰写的回忆文章中所写,史铁生 小的时候,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他是跟随着奶奶长大 的,整个童年时期他与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进入青 春期后,受当时的政治风波影响,史铁生在内心深处 不得不控制与奶奶的情感,他反叛的心灵陷入了渴望 亲情却又不能拥有亲情的矛盾中。当奶奶被迫离开北 京返回河北老家后,史铁生对奶奶充满深深的思念, 后来他插队下乡因患病才返回北京与奶奶重聚,他非 常珍惜这段美好的相处时光,直到奶奶离世。史铁生 的奶奶一生勤劳质朴,忍受众多生活苦难,总是保有 着自强不息的上进精神,这对于青年时期的史铁生影 响很大,甚至是对史铁生的童年和人生成长起着非常 重要的表率作用。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草厂胡同39号, 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据他的奶奶回忆,史铁生 是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凌晨来到人世的。关于自己名字 的由来,史铁生以一种风趣的口吻谈道:“我的第一 位堂兄出生时,有位粗通阴阳的亲戚算得这一年五行 缺铁,所以史家这一辈男性的名中都跟着有了一个‘ 铁’字。堂兄弟们现在都活得健康,惟我七病八歪终 于还是缺铁,每日口服针注,勉强保持住铁的入耗平 衡。好在‘铁’之后父母为我选择了‘生’字,当初 一定也未经意,现在看看倒像是我屡病不死的保佑。 ”①史铁生在堂兄弟中排行老三,自己家中有一个比 他小十三岁的妹妹。史铁生的父亲史耀琛毕业于北京 农业大学林学系,“文革”时期辗转于东北、云南等 地工作,后调回北京任林业部职员。史铁生父亲为人 憨厚老实,平时不善言辞,儿子瘫痪的灾难对他打击 很大,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加之妻子中年突然离世 ,史铁生的父亲更是把沉重的苦难深藏于心,默默地 支撑和照料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陪伴着儿子史铁 生,直到1996年秋因心肌梗死去世。史铁生的母亲是 北京林学院的一名会计,出身名门,是一名性情浪漫 、聪明贤惠、漂亮多姿的女子,年轻时颇有几分才情 ,喜欢文学,得知儿子想写小说后,极力鼓励儿子从 事文学创作。 史铁生的父母都出身于家业显赫的大户人家,他 们的婚姻是门当户对的家庭包办。只不过后来发生变 故,家道中落,到史铁生这辈时变成了一般出身的职 员家庭。如果追溯到史铁生的祖辈,那是一个非常富 足和高贵的大家庭,祖籍是河北涿州,家境相当殷实 。史铁生在八十年代初期发表的自传体小说《奶奶的 星星》中,谈及全县近一半的土地都归史家所有,史 家是全县最富有的家庭。史铁生在访谈中也多次谈道 ,他的祖父是大地主,外祖父曾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 高官,新中国成立后被枪毙。由此可见,史铁生父母 应该就是今天所说的“富二代”“官二代”。佃事实 是,这种出生在那个讲究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带给子女 乃至整个家庭的却是一种耻辱和压制,甚至是痛苦和 灾难。当然,这种牵连和影响也蔓延到青年史铁生的 身上,他自小是由奶奶带大的,在时代政治风波中, 奶奶无疑被归为地主阶级,这必然影响到少年史铁生 的心理成长与个人发展,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史铁 生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加入共青团。 在历史沉浮和变迁中,史铁生的家庭发生重大变 化,祖父英年早逝,由祖母承担起整个家庭。史铁生 的祖母出生于一个开棉花店的买卖人家,因长得漂亮 ,父母执意以女儿为复兴家业的筹码而将其上嫁到富 贵的史家,但事违人愿,祖母嫁入豪门却生活得并不 幸福。祖母在大家庭恪守规矩,看人眼色地小心行事 ,受尽屈辱和压制,实际上并没有给娘家带来荣华富 贵。史铁生曾以巴金小说《家》中瑞珏的人物命运, 来形容祖母的“富贵”生活,在~个严格遵守封建等 级制度、讲究三从四德的传统大家庭中,祖母失去了 自由,因为遵守封建家规,她痛失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①可见,史铁生的祖母并不是当时政治意义上的“ 地主”,她也是遭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受苦人群,却因 为嫁入地主家庭,在“文革”时期的政治运动中,无 法避开被归为地主阶级的命运。这样一位饱受封建压 迫青年守寡的妇人却坚强地支撑家庭,含辛茹苦地把 三个儿子养大成人。虽然史铁生的祖母从未读过书, 却对读书有着深深的崇拜和敬意,深知读书可以改变 人的命运,自己没有遇上好的时代,但是一定要让儿 子们读书上学。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