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精)

孟子旁通(精)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复旦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5.76
折扣购买: 孟子旁通(精)
ISBN: 9787309131581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内容简介

春秋无义战 现在我们为了要研究《孟子》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先 了解一下孟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现实社会的环境, 就会觉得并不枯燥。而且对孟子的人品和风格,也更有一 层深刻的认识。那么才会知道后世的人,为什么把孟子承 继在孔子之后,称他作“亚圣”,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远距我们现在大约二干五百年前,我们 的历史上,出现一个非常紊乱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我们历 史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当然,这只是站在我们现在的立 场,事不干己,无切肤之痛地加个评论而已。如果我们也 生长在那个时代,在那种痛苦悲愤的现实环境里,大概就 不会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了。这个时代,也就是有名的春 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这两个名词所包含的时代,都 有几百年之久,如果我们用人物作中心代表来讲,孔子是 春秋时期,孟子却是到了战国时期了。春秋时期也罢,战 国时期也罢,这两个衔接起来有五百多年的时代,却是我 们民族最痛苦的阶段,打打杀杀,乱作一团。 可是在后世看来,这个时期,则是百家争鸣、诸子挺 秀的时代,也为我们后世子孙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 。这深厚的文化,一直流传到现在,也会一直延续到未来 。 我们知道,孔子当时亲身经历了痛苦时代的忧患。他 在晚年,有系统地整理了中国文化的宝典,删《诗》《书 》,订《礼》《乐》之外,他又集中精力,根据他本国鲁 国的历史资料,开始著作了一部最有名的历史和历史哲学 的书——《春秋》。 在这部书里,记述了东周以来两百多年的政治、社会 、军事、经济、教育等等变乱的前因后果,同时也包含了 对于历史人文、文化哲学的指示——如何是应该?如何是 不应该?怎样才是正确的善恶?怎样才是正确的是非? 我们先要大概了解一下春秋时代的大题目。那个时代 侵略吞并的战争,绵延继续了两百多年,由西周初期所建 立的“封建”的文化基础,开始逐渐地被破坏,社会的紊 乱、经济的凋敝,所给予人们的痛苦,实在太多。现在我 们简单引用董仲舒的话,便可知道那个时代乱源的要点: 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战伐为 之者,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董仲舒认为,在那个时代,各国诸侯之间的霸业,都 不培养道德的政治基础,因此政治道德衰落,国与国之间 ,人与人之间,谁也不相信谁,彼此不敢轻易亲近,所谓 “德不足以亲近”。对于文化的建立,更是漠不关心,只 顾现实,而无高远的见地。国与国之间,没有像周朝初期 那样远道来归的国际道德关系,所以说:“文不足以来远 ”。因此只有用战争来侵略别人。但是他们每次在侵略的 战争上,却加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说自己要侵略别人, 而是找些借口来发动战争,这就是“断之以战伐为之者” 。这便是孔子著《春秋》的动机和目的,也是孔子著《春 秋》最痛心疾首的中心重点。“此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 非义也。”他说,春秋时代几百年的战争,都是没有道理 的。所以也有人说,春秋无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