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的优雅/优雅中国

中式的优雅/优雅中国
作者: 郑晋
出版社: 湖南美术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中式的优雅/优雅中国
ISBN: 978753564510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高尚涵养(春秋战国) 如果给“中式的优雅”挑选一个近义词,中国人会很容易想到 “修养”二字。好的修养似乎可以包容一切美好的词,诸如仁、义、 礼、智、信、忠、孝、毅、贤、雅……这些词恰恰又是两千五百年前 的春秋战国时代使用最频繁的词汇。 要关注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就要去关注在当时文化典籍中出现 最多的关键词。 哪些是儒、法的圭臬,哪些是老、庄的悟得,哪些是墨、名的坚 持?只不过,历史的泉水流至今,却不知还有谁愿去汲取。 ◇青铜器的盛宴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之前,中国就已有了成熟的文明史。既然能拥 有卓越 的文明时代,那么自然就会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优雅。 面对如此遥远而陌生的时代,或许青铜器能带给人们些许直观的遐想 。 在铁器、瓷器未发明或未广泛使用之前,青铜器就像一面镜子,见证 了从商 周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上层阶级最崇尚的一种精神面貌。 商代是一个重视祭祀的时代,青铜器多为酒器,神秘的宗教气氛充满 于器物 的纹样。狰狞的饕餮纹、夔纹、龙凤纹是当时纹饰的主角。学者李泽厚称 这种美 叫做“狞厉之美”,这是华夏美学里最具原始宗教性质的美。直到今天, 人们还 能从四羊方尊、人面方鼎、虎食人卣等一系列商代青铜器中,被某种神秘 而威严 所带来的宗教情结和内在的扩张感所深深震撼。 周代是一个重礼仪的时代,青铜器多为礼器。礼祭的时候,天子用九 鼎,诸 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大夫用三鼎;而盛饭的食器“簋”则用偶数 ,天子 用八,诸侯用六,依此类推。青铜器上的纹样则多了窃曲纹、环带纹等极 富节奏 感的庄严性,工艺美术理论家田自秉以“朴实洗练,疏朗畅达”称之。周 代的优 雅,让孔子毕生追求而不得,这种优雅,来自周代“礼治”所带来的崇高 感和荣 誉感。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逐渐脱去祭祀和礼器的束缚,开始了一派“钟 鸣鼎 食”的生活。宴乐攻战纹铜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充分展示了战国时 代“错 彩镂金”的艺术风貌,同时又展现了诸如竞射、采桑、攻战、饮宴的场面 。清新 的纹饰,活泼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华夏美学由此真正迈向了真实世界, 迈向了 自然,迈向了人性的勃勃生机。 ◇贵族的优雅 在先秦,特别是春秋时代,拥有着中国历史上最华丽的贵族精神。这 个时 代,被史学大师钱穆称作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 极高 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钱穆《国史大纲》) 在这个时代,贵族们能用赋诗的方式,去化解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 能用一 个信物,去托付整个家族乃至国家的生死。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贵族,深厚 的人文 教养必不可少,为了实现这种修养,他们需得花大量的时间去精通“六艺 ”:用 礼、乐提升他们的人文气质;用射、御强健他们的身体;用书、数去训练 他们的 逻辑推理能力。 “贵族精神”追求的是荣誉和道义,为此,生死、钱财都可完全抛开 。春秋 时的宋襄公,这个东周列国里血统最纯正的贵族,在短兵相接之时,要等 实力远 在自己之上的敌国列好阵形,而不愿乘人之危,最后落个虽败犹荣。“战 国四公 子”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为抵制秦国入 侵、挽 救所属诸侯国危亡,广招门客,礼贤下士,让贵族精神从此有了侠客的意 蕴。而 这种侠义情怀,在中国文化里深深隐起却又从未断绝地流传着,一直延续 到了今 天古龙、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之中。 ◇君子 优雅的绅士,在中国,叫做“君子”。 春秋战国时代,是制定“君子”评判标准的时代。先秦,自然是“盛 产”君 子的时代。回顾这些带“子”的先哲圣人,或许我们便可探知那个时代的 精神脉 络,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中国的“君子”。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