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7.77
折扣购买: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必修课
ISBN: 9787540446604
About孙靓芸教授:备受尊崇的人生规划导师,精通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 拥有二十余年教学及培训经验,受益学子高达十数万人。 因心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和信心,孙靓芸教授将自己多年的教育心得创作为《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必修课》,从做人到做事,均给出积极的解决办法。 此书一经出版后立即在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中产生极大反响,好评如潮。并持续在亚马逊、诚品、金石堂等书店畅销多时。 孙靓芸教授也因此被誉为女版“李开复”。 本书也被誉为“大学毕业生必读书”、“含金量远超毕业证书”。
千万别急着吃棉花糖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举办一个日后经常被人引述的棉花 糖实验。实验的内容是:邀集一群小孩进入房间,发给每人一 支令人垂涎欲滴的棉花糖。命题是,小朋友可以选择马上吃掉, 或者是,拿在手上先不吃。等过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回来之后, 抵抗得住诱惑者,还会再获赠多一支的棉花糖。 这个实验追踪好几年后有了如下的结果:研究发现,当年 能够忍住美食诱惑,不吃棉花糖的小朋友,或者至少是忍耐 时间更长的小朋友,要比立刻就吃下棉花糖的小朋友,在各 方面都有较佳的表现。包括人际接触、压力的处理等等。 后来有人将这个“棉花糖理论”写成了一本畅销书,这 本书也反映了作者三十年来的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 人失败? 这本书的作者相信,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并不仅是 工作能力的高低、或是聪明才智的大小,而在于拥有“延迟 享乐”的能耐。有一个书中的结论就是“不急着吃棉花糖的人” 可以获得较佳的成功,而其他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则 是在不断地累积债务,及时消费的心态让他们无论在工作还 是收入上,表现都相对欠佳。 《先别急着吃棉花糖》就是在传达这样的人生哲学。千万 别急着吃棉花糖,与中文说的不要“寅吃卯粮”,是有些精神 上的相通。将未来可以活口的食物,当下就吃掉,等于吞噬 了更好的未来。那么,我们愿不愿意延迟享乐、愿不愿意好 酒沉瓮底、愿不愿意先牺牲后享福? 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美国西北大学最 新研究显示,人们比自己想象的更难抗拒诱惑。很多人会以 为这只不过是意志力的展现,“忍一下就过去了”,但这真的 是知易行难,人们真的难以想象,抗拒诱惑是多么不容易。 每个人都有许多欲求,有衣、食、住、行的需要,也有爱与 利益的争夺需要。要放弃眼下的利益,遥想着长远的利益, 对太多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及时行乐、及时消费,“人 生得意须尽欢”,诗仙李白的诗句不知被多少享乐主义者作为 堂皇的理由。所以,拿着棉花糖而无动于衷,真的就像面对 诱惑而抗拒不从,洵非易事。 再回到心理学,如果能抗拒诱惑、放眼专注在长久的利 益上,确卖能对我们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告 诉我们:“当面对诱惑情境时,较能克制自我、耐心等候未来, 以得到更大的奖励者,长大成人之后,也会是较受欢迎、较 勇敢自信与肯负责的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我常跟学生说, “我们很难事事求诸于人,但我们一定可以反求诸己”,要求 自己比要求别人毕竟直接多了。若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就能不断修正自我的偏差,从而就可以有相对较好的行为举 止,可以获得别人较佳的印象与评价。 人的为难,是如何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中做抉择。 从“容易的路”出发,就是选择了眼前的利益,让自己先图轻松,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相反的,长远利益则是从“困难的路” 出发,或许起步艰辛,但希望的是先克服难关,日后就能步 上康庄坦途。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会造成两种泾渭分明的 结果。 而我们怎么测知自己或别人是属于哪种心态呢?其实很 简单,只要看这个人是否喜欢“躲”就可以窥知他是先苦后 甘型,还是先甘后苦型?同事或朋友,如果遇到事情既不肯 负责,又喜欢躲避,那么毫无疑问地,这是一个先甘后苦型 的人。他们既期待未来的前景,但更重视眼前的利益。当从 这么一个“躲”的观测点来理解一个人的性格时,我们该如 何正视这些缺点,从而改进人生呢? 爬山的比喻,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人生这条路,到底是条什么样的路?是笔直的线条,一 路可以无阻无挠,顺畅到底吗?这样的人生恐怕绝无仅有, 没有人是不曾遇到困难的。那这条路应该还是像波浪状,有 高有低,起起伏伏,但一旦真到了谷底就会有着上升的机会。 所以,人生这条路应该要像爬山。爬山会有两种过程,就是 上坡与下坡。上坡是辛苦的、是费力的,可是当我们一步一 脚印,千辛万苦、气喘吁吁登上山顶的时候,那种喜悦是难 以形容的。而我们同时也知道,接下来的下坡路,将是轻快、 不费劲儿的,印证了艰难的路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我的一位学生毕业后自己创业,从事的是泡沫红茶的开 店工作。他跟我说,喜欢服务人群的感觉,而自己又对餐饮 极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泡沫红茶店的经营工作。尽管这行 的入门门槛或许并不特别高,但他知道,正因为如此,他提 醒自己,才必须要更积极地做出差异化,然后才能赢得顾客 的青睐。于是,他不断研发新的口味,并且保持一定的汰旧 换新率,从数字报表看各款饮品的销售量,后百分之二十的 饮品种类,就会被淘汰掉,借此来维持顾客的满意度与新鲜感。 他几乎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中,创业五年下来,没有 休息过一天。他知道这是自己的经济命脉与未来保障,他必 须要经营成功。否则,当其他人都去上班累积资历的时候, 他选择走自己的路,万一经营不善重新回公司上班,那他的 资历将更不如人了。抱着这样必胜的信念,他工作时间极长, 几乎将工作当作生活习惯。任何场合他都不忘与红茶的生意 扯上边,比如只要有机会遇到任何人,他一定递上名片,请 对方有空光临红茶店;他的电子邮件署名也打上红茶店的名 字,个人生活几乎与自己的事业融为一体。晚上到家后,还 会设计网页,将他的红茶店网站更新,希望能在网络上累积 消费会员。虽然他经常黑着眼圈,但看起来精神很好。我曾 经要他多休息,他却跟我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老师, 现在天天工作天,以后就天天星期天。” 这是说,现在工作得辛苦些,别人的周休二日,他依然 是上班日,但是先期的累积是很重要的,当基础打好后,以 后才会有舒服的日子过,甚至可能可以提早退休。这句听起 来俏皮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也与本篇的主题可以呼应。我 的学生选择了一条初始辛苦的道路,万事起头难,但是只要 能够顺利度过,后面的日子可以预期将有幸福的光景。 这就是延迟享乐。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先苦后乐,把该做、难做的事情,立刻当下就去执行。不推托, 负起责任有担当,这样的人是多么令人感到可靠。设想一个 情境,如果眼前有两个人,一个人畏苦怕难、争功诿过、处 事拖延;另外一位则是剑及履及、处事明快、勇于负责。这时 要我们预测这两位人士日后谁会有比较好的发展与人生晚景 时,我想每一个人应该都会将票投给二号。如果我们都会看 好后者,那我们的做事态度为什么不能向二号看齐呢? P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