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1787-1868)

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1787-1868)
作者: (澳)罗伯特·休斯|译者:(澳)欧阳昱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5.90
折扣购买: 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1787-1868)
ISBN: 9787305273902

作者简介

罗伯特·休斯,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历史学家,也是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其著作影响了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艺术评论的发展,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代表作有《新艺术的震撼》《绝对批评》等。欧阳昱,华东师范大学英澳文学硕士、墨尔本LaTrobe大学澳洲文学博士,中英文双语作家、诗人、翻译家。

内容简介

第七章 拔腿就跑者和丛林漫游人 八个人在逃跑的肾上腺素驱策下,把船划过海港, 划到岸边,用一把偷来的斧头把船底劈开,然后徒步出 发了。起先,他们走得很快,穿过了岸边树林潮湿的迷 宫,把斧头和微薄的口粮在身后拖着。他们在索热尔山 上过了一夜,不敢生火,第二天早上便往东走,向德文 河进发,准备在那儿偷一条“斯古纳”,顺流而下,经 过霍巴特,进入风暴湾,然后“就往家转”,走一万四 千英里去英格兰了。路线的第一部分是越过达尔文高原 ,靠着戈登河的北边走。 尽管他们并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情况,但他们面前横 亘着澳大利亚最难行的一部分地区。哪怕在今天,丛林 行者都不敢贸然进入麦夸里海港和内地平原之间的山峦 之中:这地方重峦叠嶂,巨树参天,岩缝间树的高度可 达一百英尺,手抓腐烂的树枝攀爬,踉跄地穿越纠缠不 清的蕨类植物和藤蔓,人是无法走直线的。这几个流犯 从黎明到黄昏,始终在滴水成珠、暗若晨昏的光线中挣 扎而行,最前面由一个人击打灌木“开路”。夜里,他 们像筋疲力尽的穴居人,又怕风,又怕影子,在岩缝间 生起一堆火,围火而坐,尽可能睡一觉。不到一个星期 ,天变了,刮起大风,下起冻雨,他们储藏的一点点火 种也浇个透湿。跟着,最后一点口粮也吃光了。大家饥 饿寒冷,体力不支,又挣扎了两天,穿过“一片极为难 走的地区……因缺乏食品而处于极差的状态”。 此时,逃犯已经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小布朗… …是最不能走路的。他总是掉在最后,老在叫唤,于是 我们就说,他要再不跟上来,我们就把他丢在后面不管 了。”没人有力气拾柴烧火。因为精疲力竭而歇斯底里 ,他们开始有气无力地争吵不休,互相推诿,不肯做事 ,结果,每个流犯为自己拢够一堆小树枝,点起了八小 堆火。肯纳尔利有口无心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他对皮尔 斯和格林希尔说:“我太虚弱了,真想吃人。” 他们一整夜都在想这句话。“第二天,”皮尔斯继 续讲述道: 我们有四个人可以大宴一餐。鲍勃·格林希尔是第 一个提起这个话题的人。他还说,他以前也看人们这么 做过,并说吃起来有点儿像猪肉。 约翰·梅瑟提出抗议。这无异于谋杀,他说,而且 也没有用,因为人肉可能咽不下去。格林希尔把他的话 头压了下去: “我可以向你保证,”格林希尔说,“我本人第一 个来做这事,吃第一口肉,但你们大家都得搭个帮手, 这样,就是犯罪,人人也都有份。”于是,我们商量了 先对谁下手。格林希尔说:“达尔顿,因为他自愿当了 鞭子手。我们先把他宰了再说吧。” 这种讲述平铺直叙,其所勾勒的画面颇似伊丽莎白 时代的复仇悲剧:秘密开会讨论;举行仪式,以克服伟 大的禁忌;采用文学的措辞;带有复仇的动机,有意选 择鞭子手作为牺牲品。的确,这可能言过其实,因为达 尔顿在麦夸里海港从来都没当过鞭子手。这篇叙事中的 ★罗伯特·休斯经典力作重磅面世!他是享誉全球的历史学家,被《纽约时报》《卫报》盛赞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 ★澳大利亚版《古拉格》|入选《时代周刊》100部非虚构佳作 ★苏珊·桑塔格、彼得·阿克罗伊德力荐!堪比索尔仁尼琴与狄更斯! ★骇人听闻的流放×惨绝人寰的刑罚×澳大利亚的起源 ★披露大量尚未发表的一手资料——无数信件、证言、回忆录 ★流犯首度亲口讲述,鲜血淋漓、触目惊心的流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