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在新工作时代学会积累财富和参与竞争)(精)

零工经济(在新工作时代学会积累财富和参与竞争)(精)
作者: (美)玛丽昂·麦戈文|译者:邱墨楠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零工经济(在新工作时代学会积累财富和参与竞争)(精)
ISBN: 9787508682310

作者简介

玛丽昂·麦戈文是M Squared咨询公司(M Squared Consulting)的创始人兼CEO,该公司是“零工经济”这一概念形成之前的早期零工经济人才中介。她还创办了科拉布拉斯(Collabrus)——一家专注于独立承包人合规性问题的公司。麦戈文是《新时代专业人士:独立咨询师、自由职业者和临时经理人如何改变工作世界》(A New Brand of Expertise: How Independent Consultants, Free Agents, and Interim Managers Are Transforming the World of Work)一书的作者。她还是多家私营公司和非营利机构的董事,同时也是一名活跃于人力资源领域的导师。

内容简介

导言 “世上无新事,唯有你未知的历史。” ——哈里·S.杜鲁门(Harry S.Truman) 2015年夏天,我经历了一次有点儿超脱的体验。我接到了三个邀请,原因都在于我开创和运营M Squared的经历。这是一家我创办于1988年并于2005年出售的公司,此后直至2014年,我一直担任该公司的董事成员。M Squared在它的时代算得上是创新者,它是美国首个为客户项目匹配独立专业资源的公司。我们早在这项工作成为一门学问之前就进入了零工经济领域。离开该公司两年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接到了一系列有关这一领域的电话,我的兴趣又一次被点燃了。 其中的一个电话来自一名风险投资人,该投资人想要为因家庭原因离开职场的职业女性搭建一个市场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她们找到零工工作,培训她们使用最新的职场工具,为她们组织“职业妈妈论坛”。另外一通电话来自一家私人股本公司,该公司计划为非洲东部按需能源行业的工人打造一个市场平台。原油领域的人员配置问题难度很高,因此,为潜在的工人创造一个合格的缓冲机制能够缓解生产问题。最后一个电话来自两个科技领域的成功企业家,他们正在为初级专业新员工打造一个市场平台,减少招聘过程中人为监控的需求。就像申请大学时的常见过程那样,这个人工智能的前端将会识别出初级管理级别员工的最佳人选。 这三组投资人都提到了“市场平台”这一要素。至少一家(即招聘网站)被认为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重大干扰。其他两家则被视为瞄准了缺少服务的大型市场里的机遇。而最重要的可能是,上述三种技术都是由技术人员发起的。这些平台是为了人力资本而开设的,与企业并不相关。说得更简单些,这些开发中的服务是由那些从来都没有运营或筹办过服务企业,甚至从来都没有提供过软件服务的人设计的。 我们公司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在虚拟咨询工作中为客户提供高度接触性服务,因此,我对每项议题的关注点都围绕着这个过程中的人性化因素。我提出了有关女性咨询师、原油工人以及招聘者在交互上的特点等问题,质疑这些人与网站合作的理由。我想知道投资公司为何会支持这种服务,同时,我也发现它们并没有考虑针对需求端的销售模式。其中一位风险投资人傲慢地回答了有关获得零工工作的问题,他说:“我们会从谷歌抓取所有的公开职位记录。”我不忍心告诉他咨询市场并不是这样运作的。 尽管如此,我们讨论了盈利模式、知识产权问题、合同要点以及隐私问题。这种头脑风暴非常有趣,并且让我意识到我曾经熟悉的零工经济正在进一步发展。 那些讨论促使我重新思考这种我曾经运营过相当长时间的按需咨询市场。市场平台的建设速度飞快,但是它们的算法真的能够取代战略性的判断吗?在我的经验中,客户使用中介的一个理由是为了减少来自大量自动订阅和在线简历的干扰。如果M Squared说 “你应该和玛丽、哈里还有克里斯谈一谈,这就是原因”,那么这对很多工作过度、压力过大的经理而言,都是一种解脱。一个优质的算法真的能够提供同样水平的安慰,并且因此减少这个过程中的人力消耗吗?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通过自己的人员推动所有的业务创新,那么我们招募到这些人的过程难道对他们没有什么价值吗?这一理念引发了其他问题,例如,随着市场的激增,咨询师们会怎么做,是加入所有的平台呢,还是押注在少数他们最喜欢的平台上? 另外,我生活在旧金山,这是优步(Uber)的总部及其竞争对手来福车公司(Lyft)的所在地。这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有关共享租车市场平台以及它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人力伙伴——司机——的故事。所有这些有关优步司机应该成为雇员还是合同工的讨论,似乎淹没了零工经济的其他方面。我过去所在的领域、高端咨询师以及他们在零工经济中的经历,似乎都已经被淡忘了。 鉴于此,我决定重新审视我在2001年写的《新时代专业人士》一书。该书聚焦高端独立咨询师和他们的服务市场。除了阐释这个新现象究竟是什么之外,它还为那些想利用这些服务的公司和走上独立工作道路的咨询师提供了指导。尽管很多部署按需专业资源的商业理由没变,但整个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高端零工工作者构建自己的能力、市场以及服务合同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样地,公司现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这样的专业资源,因此,内部的审核过程就变得更加重要。 此外,公司现在必须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才能高效地部署这些零工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它们必须用新的方式给自己的劳动力赋能,因为它们不仅要和零工工作者打交道,还要为自己的员工在未来成为零工工作者做准备。 重新审视这一主题让我感到很兴奋,因为我已经不再是市场的参与者。尽管我在《新时代专业人士》中表现得非常中立,它依然是我的老东家M Squared的一个宣传工具。而这次我只是个旁观者,因此,我对公司、业务模式以及行业发展的观察是更坦诚的。这个领域中有更多的人愿意和我沟通,因为他们认为我现在是没有倾向性的。 而他们也确实和我沟通了。为了理解零工经济世界的新领域,我必须——用哈里·杜鲁门的话来说——学习我不了解的历史。为此,我采访了数字平台公司的一些友好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和首席技术官。我了解了针对网络安全专家或大数据科学家等高端专业人才的全新平台。我与专业咨询公司进行交流,这些公司拥有狭义上的人才资源,如社交媒体影响力人物或资深临时经理等。我曾和开发附属系统的企业家会面,他们开发的系统能帮助公司更好地部署咨询师、管理独立承包人及合同雇员的合同和付费工作。我还与开发平台以及让咨询师获取和购买他们在新工作领域中所需的保险及退休金项目的企业家会面。最终,我与业内权威人士进行了交流,了解我们在这场运动中身处何处,是在尖端还是在低谷,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未来的工作世界。 除了这些采访,我还成为零工经济的参与者。(或者可以说,我的角色超越了参与者,因为根据定义,我是一名做着规律性零工工作和两份带薪董事工作的“临时自由工作者”,有关这些定义我将在第二章详细讨论。)为了了解它们的操作步骤和其与社群的沟通方式,我加入了所有我符合条件的数字平台,也加入了一些我不符合条件的平台。我很想知道有多少平台能给我带来零工工作。在我加入的九个平台中,只有三个给我提供了机会。其中只有一个工作是和我的专业背景有关的,这是个很有趣的数据点,但只有这么一点。正如我之后在第五章所说的,你必须充分运用这些平台,才能让它们给你带来成果。而过了一段时间,这本书的写作阻碍了我在这些平台上的工作。 我同样也成为客户,我利用数字平台为我的个人网站找到了程序员,同时也找到了市场调研服务,从而获得了有关这个新工作世界中不同参与者的数据。网站编程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我的噩梦,在我最终找到一位可以按我的期望完成工作的人之前,我在两个大洲找了三位程序员。这个项目最终取得了进展,但之前的程序员带来的错误导致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对最终的成果并没有感到欣喜,甚至连同我的新程序员菲尔(Phil)也不太开心,即便这对他而言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工作。成为平台客户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因为这有时令人感到惊讶,又常常让人困惑,但它有助于我对今天这种工作形式形成自己的认识。 此外,我甚至考虑过成为一名优步司机,但是我驾驶的是一辆捷豹敞篷车,通常顶篷都是被放下来的,这似乎并非一个可行的选择。 在写作过程中,我和朋友及同事讨论了本书,因此,我开始注意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很多人对这个新兴人才市场的多样化商业模式一无所知。比如那些真的会通过市场寻找大数据极客的首席执行官们,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网站存在。在我们就我的一些发现进行讨论时,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西海岸经理因发现有人终于理解了这种新型工作领域而感到松了一口气。“我只能试一试。”我回答道。 我的成果是一本书,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对这个非常合时宜的主题有所了解。在某些方面,本书也许太及时了。我的第一本书《新时代专业人士》并没有提供章节注释,而本书平均每章有约10个注释。这是因为即便不是每天,每周也会有零工经济的新信息涌现出来。我在2016年1月展开了研究工作。在我开始写作本书时,市场上已经有四本讨论这种现象要素的书籍以及三个主要行业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对这一主题的首个综合性报告。此外还有五项行业研究,包括MBO Partners的年度《美国独立工作者状态报告》(State of Independence in America)(该报告被认为是该领域数据的一致性来源),以及行业协会——人力资源行业分析公司的名为“测量零工经济”(Measuring the Gig Economy)的新研究。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被数据淹没了,因此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理解它们。这并非易事,因为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潜在的假设和相应的结果。我试图收集一些重要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让我的读者更好地了解零工经济的内部运作方式。 我呈现的内容是经过仔细研究的,但我并没有从学术视角考察这个新兴工作领域出现的原因和方式,以及它的运作和发展。《零工经济》一书将对这些趋势的重要方面以及其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它将对数字人才市场及其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方式进行阐释,并且概述这些市场的特点和成本结构。 尽管不是一本指南手册,但是本书有望提供一个清晰的阐释,告诉我们零工经济参与者(从为客户公司提供服务的工作者到服务提供商)如何才能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取得成功。本书先让我们就零工经济的定义达成共识。接着,本书开始讨论零工经济中的角色,他们的数量、人口统计以及动机。相应地,本书还讨论了公司是如何利用这些自由职业者的,这也是工作者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必须了解的。紧接着,本书对比了传统中介公司和数字人才平台,阐释了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及个人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来发挥自己的长处。本书深入讨论了个人品牌,并对如何打造数字品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然对很多人而言,就这种工作模式的法律问题进行解释并没有那么有趣,但它的重要性与管理工作的小窍门是不相上下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框架,让他们可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可以在新工作领域中蓬勃发展的心理模式。 本书的结构是为了确保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获得可以为己所用的价值而设计的。有关销售策略、定价、合同条款和创造理想独立工作环境的章节,旨在为现有的零工工作者和那些正考虑尝试这一方式的人提供实际的帮助。同样地,我还提供了有关成功实践的指导以及热门自由职业应用软件清单,讨论了获得福利的方式,并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提出了营造社区的观点。每一章都包含“本章要点”部分,向读者强调为了成功发展而必须领会的要点。 由于这门学问正在持续发展,我还得提供一些有关未来的观点。简而言之,这一趋势只会继续发展并持续下去,因此,未来看上去是光明的。尽管如此,由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法律、监管以及社会问题仍有很多,需要在未来加以解决。就如韦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所言,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曲棍球运动员,是因为他能够预测球的运动方向。希望我的读者们通过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也能够成为零工经济中更加成功的预测者。 写作本书的过程就好比一场冒险,我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非常期待与大家分享接下来的内容。 “零工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以颇具前沿性的分析,指引你抓住新工作时代的巨大商机! 紧追热点趋势:在同一家公司朝九晚五按时上班,沿着职业阶梯慢慢向上爬,这曾是公认的事业发展路径。而随着Uber、Airbnb、TaskRabbit 和 Instacart 这样的技术公司的出现,“零工经济时代”也悄然而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能自主分配时间,毅然决然摆脱办公室的束缚,加入了自由职业者的行列。如何在新时代的工作中积累财富和参与竞争,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引导市场认知:据美国皮尤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都市年轻人群体中非常流行开私家车去送货、出租家里的房间、分享办公室等赚取外快的方式,但大多数人对于互联网介入的零工市场,在观念上和实践上还是有太多的不解。而2016年被定义为“零工经济元年”,基于此,如何正确认识零工经济并在未来把握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填补市场空白:零工经济时代来了,市场参与各方迫切需要一本相关内容的图书,以介绍零工经济与共享经济、需求经济之间的差异,使用数字人才平台和传统咨询中介的有效方式,针对数字品牌、合同管理和雇佣关系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