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技术(精)

什么是技术(精)
作者: 胡翌霖|责编:杨波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什么是技术(精)
ISBN: 9787571006259

作者简介

胡翌霖,男,1985年生于上海,2004年至201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2017年起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史与技术哲学。已出版著作有《科学文化史话》(北京大学出版社)、《过时的智慧》(上海教育出版社)、《媒介史强纲领》(商务印书馆)等。

内容简介

今天的“技术”概念,已经很大程度上科学化了,但同时,更传统的意象也并没有完全消失,也就是技能、技巧这一层含义。当我们谈论格斗技术、游戏技术之类时,“技术”更多地是“技巧”的同义词,而不是“科技”的同义词。 当我们谈论某个人的技术时,我们谈论的是某种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内化为他个人能力的东西。 于是,“技术”一词在通常的用法中,就包含有“外化”和“内化”两重含义。 “科技”这一理解偏向于“应用”或“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技术意味着把内在的知识付诸于外在的器具或产品。甚至有时“技术”直接指代具体有形的装置和器具。 而“技巧”这一理解则偏向于“潜能”层面,关涉到无形的、内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学习、培养和操练的。 这两重含义并不矛盾,这恰好暗示出为何麦克卢汉会把“媒介”视为“技术”的同义词。所谓“技术”既不只是外在的对象,也不是内在的潜能,而恰恰就是那个在“内”与“外”之间沟通协调的“媒介”。 整个现代思想深受笛卡尔以来的“心物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人的内在世界(思想、意识)和外在世界(物体、客观对象)是相互独立的,然而这内外之间如何可能相互沟通,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这里牵涉到理解整个哲学史的大问题,我不会太过深入,嫌烦的读者也可以直接略过。 首先,“媒介”的存在揭示出人的有限性。全知、全能的上帝没有任何阻碍,可以“心想事成”,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想做到什么就做到什么。但人类不行,人类不能“直接”地,毫无阻碍地在世界中畅行。人类想要认识世界,或者改造世界,就总是要“通过什么”。在这个意义上,“媒介”是人们通达目的的阻碍。 就像水既提供游泳的阻力,又提供游泳的浮力那样,“媒介”对于人而言也既是通达的阻力,同时也提供了通达的可能性。如果不借助于媒介,我们什么都干不了。 笛卡尔以来,现代哲学家们发现了“媒介”,但他们仍然奢望模仿上帝,寄希望于通过对“媒介”的选择和改进,尽可能无阻碍地,直接地通达对象。但到了马克思之后,或者说到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后,越来越多的哲学家清醒过来,意识到“上帝视角”的虚妄。与其不切实际地设法去除媒介,不如深入反思媒介。 人们意识到,“内”与“外”都不是首先互相独立地孤零零矗立在哪里,默默等待着媒介去架设桥梁。相反,“内”与“外”的边界倒是不断由媒介塑造起来的。 媒介决定了内在意识的“表达方式”,也决定了外在对象的“呈现方式”。它不只是中立透明的传递通道,而是参与着一切内外事物的塑造。 “技术=媒介”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只有高新科技容易受人关注,而“寻常”的技术往往被人忽略。因为当“媒介”正常运转时,我们总是径直穿过它,关注于其通达的对象。 这也提示出反思技术的困难所在,因为如果要专题考察某件事物,我们似乎就不能再把它作为媒介,作为环境,而必须把它作为对象,置于中心了。把眼镜(图1.6)放在对面冷静观审,可以了解到眼镜的结构与材料,但很难理解其“作用”。 好在,在“日用不知”和“抽身旁观”之间,并不是截然二分的,还存在某种中间状态,某种切换和游移的状态。 在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和日常的、沉浸的态度之间,恰好是在“学习”或“试用”时的状态。例如在我拿起麦克,但尚未投入演说之前,我可能会去“试音”。此时我已经开始使用麦克,但却尚未把通过麦克所传达的东西作为焦点。我可能只是发出“喂喂喂”之类无意义的音节,或者通过麦克询问“后面的同学听得见吗”。在这个时候,我们既在使用麦克,又可以说尚未使用它,我们既关注麦克风,又可以说并未关注它。我们在留心着麦克所传达的东西,但并不真正关心它的内容。我们注意听着,但并不是注意到“喂喂喂”这几个音节本身有什么寓意,而是在注意或检查麦克对话语的影响或作用。以这样的方式,我们恰好是在研究媒介的作用,但又不把媒介置于聚焦的中心。 这也再次确认了,为什么技术史的追溯是反思技术的必要方式,因为我们只有回溯到技术刚刚流行,人们仍在“学习”、“试用”的时候,才能追究这些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世界所施加的作用。 畅销书《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弟子重磅新作,从多个角度解构技术与我们的关系。 在技术时代,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本书将在技术史与技术哲学之间穿梭,试图理解我们这个“技术时代”的来龙去脉。 我们想要自由地“生活”,而不仅仅满足于“活着”。如果说这本书有意义,前提是对理想的生活方式的思索与追求是有意义的。 技术=媒介?媒介决定了内在意识的“表达方式”,也决定了外在对象的“呈现方式”。它不只是中立透明的传递通道,而是参与着一切内外事物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