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的路标:在历史与政治之间

修昔底德的路标:在历史与政治之间
作者: 编者:任军锋|责编:宋林鞠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6.10
折扣购买: 修昔底德的路标:在历史与政治之间
ISBN: 9787108072832

作者简介

任军锋,1971年生于陕两淳化,2001年获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美国政治等,著有《地域本位与国族认同》(2004)、《民德与民治》(2011)等。

内容简介

在21世纪即将步入第二个十年之际,修昔 底德,这位生活在2400年前的雅典人,突然与中 国人的文明经验和生存体验如此切近!是我们的 生活世界正在重演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的悲喜剧? 抑或修昔底德深切的理论洞见再次彰显出穿越时 空的生命力? 修昔底德既是历史著作家,又是政治理论家 ,修昔底德的路标因此也呈现出如下双重面向: 作为著作家,修昔底德为读者精心设定了进人其 文本的路标;作为理论家,修昔底德本身为我们 提供了进入西方精神大传统中的路标。只有依循 修昔底德文本中的路标,方能有机会真切领会著 作家的著述主旨和精神教诲;只有将修昔底德作 为观照西方精神大传统的路标,才能对修昔底德 一系的政治理论传统做出更为准确的定位。修昔 底德从政治本身审视政治,在他眼里,政治、城 邦、帝国,并非柏拉图笔下的“洞穴”,更不是 奥古斯丁眼中的“魔鬼之城”,而是至高的存在 ,是个体生命价值的根本所系。修昔底德对政治 世界权力意志及其作用机制洞若观火,并从政治 实践出发探索和平与秩序的现实途径。修昔底德 开辟的政治理论传统在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那里 得到了系统继承和充分发挥。 一 历史著作家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采用戏剧笔法,将听众变成观众, 而著作家自已经常隐身于绵密的战争叙事和激烈 的政治论辩背后。作为政治人,修昔底德的观察 视角置身其中;作为著作家,修昔底德的理智视 野却超然事外。 若仅就写作体例而言,修昔底德与柏拉图如 出一辙,无论是柏拉图的哲学戏剧还是修昔底德 的政治戏剧,都力图在读者面前展示思想场域的 纵深。然而,与柏拉图笔下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的哲人苏格拉底不同,面对迫不得已的政治情势 ,修昔底德笔下的政治人经常显得纠结彷徨、进 退失据,他们时常在手段与目的、公益与私利间 委曲求全,在言辞与行动间虚与委蛇。与真理和 谬误截然两分的哲学世界不同,政治世界的常态 往往并非黑白分明,其中充满善恶相杂的灰色地 带。因此,修昔底德对政治人的评价往往显得含 混不清、模棱两可,任何试图穿透著作家本人立 场主张的阐释,也变得歧义丛生、左右为难。 对于政治人物,修昔底德经常寓贬于褒、似 褒实贬、明贬暗褒。在修昔底德笔下,伯里克利 无疑是政治家的典范。看到雅典人自信爆棚、摩 拳擦掌,伯里克利提醒他们注意潜在的危险,使 他们保持头脑清醒,准确估计雅典的实力。外有 斯巴达大兵压境,内有瘟疫肆虐,雅典陷人内外 交困的时刻,伯里克利号召他们鼓起勇气,保持 必胜信念。为此,修昔底德评论说,在民主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