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俗图谱(带书匣版)
作者简介
青木正儿(1887-1964),日本汉学界京都学派的领袖之一。文学博士、历任东北大学、京都大学、山口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教授。他一生中访问过三次中国,与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人有过直接的交往。其著作《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国文学概说》《中国文学思想史》《清代文学评论史》《中华名物考》等多被译介到中国,是学术成果被介绍到中国最多的一位日本学者。 内田道夫(1916-2000),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毕业。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文学专业。著译书《中国小说研究》(评论社)、《西湖佳话》(平凡社“中国古典文学大系”所收)、《校本冥报记》(日本东北大学中国学研究室刊)。 译者: 张小钢,文学博士(名古屋大学),日本金城学院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2009年)。著有《中国人と書物》(2005年,日本あるむ株式会社出版)、《青木正儿家藏中国近代名人尺牍》(2011年,大象出版社出版)、《日本における中国画題の研究》(2015年,日本勉诚出版株式会社出版)。
内容简介
关于《北京风俗图谱》 看到青木正儿的名字,自然就会格外留意,又不仅出自对编纂者的钦敬和信任,同时在于书里多有我关心的民俗风物,因此这本书很早就托旅居东瀛的友人购得,虽然是平凡社“东洋文库”的小开本,除两卷卷首各有一幅彩版之外,其余都是尺寸不大的黑白图,不过印刷质量很好,图版算得清晰。内山道夫的解说部分又穿插了若干照片,如“民国初年的正阳门”,“民国初年的西四牌楼”,如竹枝词、子弟书中多有描绘的二闸风光。又有“最近的厂甸”,“最近的琉璃厂”,所谓“最近”,当然是作者撰写说明的年代,距今则也不算近了,因也可称难得。在这之后,承友人相助,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借得平凡社一九八六年的彩印本,彩图的好处是可以看清很多细节,便更觉喜欢。前几年赴京都看展,这一部也终于买到手。同时还买到也是青木爱赏的宽政本《清俗纪闻》。此书十三年前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中译本。该书《译者前言》曾特别提到《北京风俗图谱》:“除了《清俗纪闻》这本书之外,清末民初时,在日本人的著作中,关于中国北方的民俗,有青木正儿编辑的《北京风俗图谱》,收集也颇为详尽。这两本书加在一起,日本人眼中的清朝盛世及末期的中国南北方风俗文物,就都可以尽览于眼下了。”确如所言,两部书时代有早晚之别,地域有南北之异,前者详于礼俗,后者详于风俗,正不妨互补,而不少相近乃至相同之处,对照来看,也很有意思。比如《纪闻》卷二《居家》中列举的乐器中有“铜角”,上细下粗的上下两节,上端吹口像个小杯子,下端状如长筒。在《图谱》中正可以看到它在“迎亲”和“烧船”等场合中的使用。若有兴趣寻找大铜角更早的图像,那么位于阿里扎达县古格王国遗址拉康玛波(红殿)的殿堂壁画“庆典图”中已经有它的身影,时代约当十五世纪中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人《出警入跸图》里,也有大铜角和唢呐两两成对。这自然属于我关心的名物,特别是名物之沿革,而两书都有不少。比如《图谱》“綵丝系虎”一幅所绘孩儿戴着的艾虎,即早高悬在故宫博物院藏明人《春景货郎图》中。两相对照,便有史的意思在里边了。 与出自南方商人见闻的《清俗纪闻》不同,《北京风俗图谱》纪录了不少满族服饰,图像旁边标示名称,自是极便认知,这里便又有我所关注的实物与图像的对应。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件清代的藏獭卷檐帽,帽顶彩绣八枝蝴蝶捧出的四枝粉白牡丹,顶心一个红线结。后垂的两根飘带上端并拢从帽檐预留的小孔穿进来,用一个小钩挂在线环里,底端分别结流苏,算上流苏总长几近三尺,红飘带上彩绣两相对称的花枝蝴蝶。首都博物馆藏清代年画《唱影戏图》里,足登花盆底鞋的满族女子戴着的正是如此式样的一顶。《图谱》服饰部分的“礼冠便帽”一项绘有此物,标名曰“旂帽坤球”,因知此即清人笔记中说到的“困秋”。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说妇女服饰曰:“冠则带困秋帽,与男冠相仿,但无顶,无缨,皆以组绣为饰,后缀绣花长飘带二条,此冬季所用者。”夏仁虎《旧京琐记》“俗尚”一节说道“便帽曰秋帽,以皮为沿者曰困秋”。因是冬季所用,故多以毛皮翻折为帽檐。所谓“无顶”,是顶为组绣。追索物名,能够得到这样的印证,最是教人欢喜。 以图谱的形式详细介绍北京风俗,我所知道这是唯一一部。它的好处,其实展卷即知,原无须他人辞费。想必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看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或发现久在寻觅的风土人情,收获故事,丰富知见。今欣然于中译本的问世,受责编之命拉杂写下几行文字,实在是很多余的。 扬之水,己亥花月初十 、王冶秋、老舍感慨“中国也没有这么全的风俗图谱” “以图谱的形式详细介绍北京风俗,我所知道这是唯一一部。”( 扬之水 语) 2.尘封日本近百年的图谱,国内首次引进出版 3.作者的知名度 编者青木正儿是 20世纪著名汉学家,曾与胡适、鲁迅、周作人等名家有密切来往,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文字注释者内田道夫,亦为风俗研究专家。 本书翻译者张小刚,系青木正儿的研究专家,曾主编过《青木正儿与中国近代名人信札》。 4、此书早已“名声在外”,孔夫子旧书网有日文版书,许多人对它甚为关注并多有赞誉。下图为目前孔夫子旧书网关于该书的拍价,但均显示的是1965年黑白缩印版,1986年的彩色大幅版版本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