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词

生僻词
作者: 何诚斌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生僻词
ISBN: 9787559648983

作者简介

何诚斌,1965年9月出生,安徽怀宁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出版著作:散文随笔集《老儿戏》《心随万物转》《文心开朗如满月》《皖江历史人物散记》,长篇小说《我的红楼》《小柏和外星犬》《跳蚤穿上红衣裙》《丝难》,传统文化作品《中庸处世智慧》《〈庄子〉新悟》《佛说人性与心灵感悟》。

内容简介

dù yú 蠹 鱼 【释义】又称蠹、衣鱼、壁鱼、书虫或衣虫,是一种灵巧、怕光、无翅的昆虫,它的身体呈银灰色,因此也有白鱼的称号,嗜食糖类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老家屋子里的千册图书并没闲置,一只只书虫沉湎其中,饱览不厌。有一年中秋节,我回家小住两日,随便从书橱里抽出一本书翻阅,惊动了一只小小的银色的书虫,它在书页中疾速爬动,瞬间消失。我特别感慨,对着手上的书喃喃道,当今时代还有书虫先生如此爱书,也是造物之所幸! 印象中,书虫都是银色的,或许是吃纸的缘故。人在异乡,倒羡慕起书虫来了,何时能无忧无虑地坐在书房里看书?所谓无忧无虑,指的是不为生计发愁。曾经,我凭几百块钱的下岗生活费过日子,不去找工作,一天到晚读书,读了两年。有一次,一位亲戚来访,惊呼道你都养成“银人”了。我揽镜自照,的确皮肤白皙,无红润之色。分明,我跟书虫的颜色一样了。我不得不说服自己,离开了书房,随身带上几本书开始北漂,而把几大橱的书交给了自由自在的书虫。 非以读书为业,却爱读书,又不能让书房随自己移动,我于是多了一些理解,为什么历代不少读书人甘愿做一只书虫,且赋予书虫不少美名,如蠹鱼、银鱼、衣鱼、书鱼等,并且喜欢自比于书虫。陆游这只“书虫”游于书,“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他在《灯下读书戏作》云:“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耀,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还有人用书虫给图书命名,如《银鱼集》《蠹鱼集》《书蠹艳异录》《书鱼知小》等。 自比书虫,或许还有自嘲的意思,而书虫到了别人嘴里就成了挖苦之词,“死读书”“读死书”之意了。想必很多读书人都不愿被人骂作僵化、迂庸的“书蠹”。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想象与写实》中说:“许多书蠹读过成千成万卷的书,自己却无能力写出一本够得上称为文艺作品的书……”读到这句话,我吓坏了。对于写作,我从来低调、谦虚,不说自己文章如何,文学成就如何,但我常说自己读书多,又何尝不是流露自己有学识、有文化呢?爱读书可以,夸耀自己读书多则不好,容易被看作不成材的“书蠹”。 想必徐霞客是见过书虫的,他不同于陆游宦海游得不好便游于书海,尽管他也读了很多书,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志于游历山川名胜,边旅游边观察,三十多年写下二百四十万字的游记,大异于当时很多只知道噬书、蛀书的书虫。徐霞客生计不成问题,才是他能出游的重要条件。无生计来源的人,谈何终日以书为伴,谈何山川?“破帽无檐垂败絮,袜履皆穿足趾露;严冬犹服夏时衣,如丐何往趁食去?”这种状态,就难以谈读书游历了。人到中年,家庭的重任,生活的压力,都让自己忙碌得无暇休息,更何以谈读书呢? 古人用芸草做书签,可以起到辟蠹驱虫的作用。唐代杨巨源有诗:“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闻一多在《致臧克家》的信中说:“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至于把恋家的书生撵出去谋生,这样的老婆就好比驱虫的芸草了。 记得十多年前,一个写诗入迷的朋友,因企业改制,赋闲在家写诗,可赚得的稿费却少得可怜。一日,我在他家喝酒,只见他老婆突然抹着眼泪数落起他对家庭不负责任,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过不多久,诗人去了北京,改写畅销书,经济上终于翻了身。我老婆听说后,也要把我这个已养成“银人”的书虫赶出书房,恰好我已有北漂之意,就索性结束了书斋生活。现在,那个朋友转战南方做生意发了财,不再读书写作。我不知道他可有我一样的心理,时而羡慕家中那些浸淫文字的“蠹鱼”? 1.选词独特:精选40个具有代表性又个性特别,在当下仍具有生命力的生僻词语 2.文化厚味:作者旁征博引各类典籍,呈现生僻词背后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意蕴 3.装帧特色:小32开,方便携带,随时阅读;双色印刷,实现简约大方的阅读观感,古意中有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