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人的故事(让你感动到落泪)

大国工人的故事(让你感动到落泪)
作者: 编者:顾士胜//蔺波//孙博文|责编:刘天一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大国工人的故事(让你感动到落泪)
ISBN: 978751156281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从“小焊工”到大工匠 一位基层岗位上的焊接工,却用焊枪创造了堪比艺术 品的高精度产品,为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奉献了自己的力 量,他就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 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技能传承师、2016年“感动 中国”人物、被称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高铁焊接 大师”的李万君。 从1987年8月拿起焊枪到现在,30多年来李万君在岗 位上始终不懈地钻研技能,优化岗位技术,兢兢业业、孜 孜以求。当年仅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初入长客公司( 当时叫长春客车厂),在配焊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当 工人。一进焊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刺鼻呛人 。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枪喷 射着2300℃的烈焰,夏天时,穿着几斤重的装备干完活出 来,全身都得湿透。这样艰苦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 下来的,但李万君坚持了下来。 李万君的好学和好问是出了名的,一开始,一些老师 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师傅们发现,这个小伙子凡事问 过一次,就会举一反三。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把焊枪下的 产品当成艺术品来做”,因而从来没有停下过追求技艺的 脚步。不知不觉中,李万君的焊接手艺在同龄人中已出类 拔萃。在车间里,哪个员工哪个地方焊得不好或者出现错 误,他不用看,只要一听焊接的声音就能知晓,是宽了还 是窄了,是质量好还是不好,他一听一个准。这样的技术 ,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可能达到的,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练 习,一次又一次不断精进之后,李万君的焊枪早已变得出 神人化。 2005年,他在中央企业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 外观第一名,还发明了适合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的“新 型焊钳”,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其后,他不断总 结经验,开拓创新,发明了好几项新型专利。 转向架制造技术,是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 。我国的高速动车组之所以能跑出如此之高的速度,其主 要原因之一就是转向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转向架制造 中,转向架环口焊接历来是最关键的工序之一。李万君就 工作在环口焊接岗位上。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车型,法国 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由于转向 架环口要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因此成为高速动车制 造的关键部位,其焊接成型要求极高。试制初期,因焊接 段数多,焊接接头极易出现不熔合等严重质量问题,一时 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关键时刻,李万君凭着一股 子钻劲,终于摸索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型好 ,质量高,成功突破了批量生产的关键。这项令法国专家 十分惊讶的“绝活”,现在已经被纳入到生产工艺当中。 2008年,中国北车从德国西门子引进了时速达350公 里的高速动车组技术。由于外方此前也没有如此高速的运 营先例,转向架制造成了双方共同攻关的课题。带着领导 的重托,李万君参加了转向架焊接工艺评定专家组,并发 挥了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作用。以李万君试制取得的有关数 据为重要参考,企业编制的《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在 指导批量生产中解决了大问题。 2010年,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 焊接难题中,李万君经过不断试验摸索,成功总结出了氩 弧自动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骤,一举填补了我 国氩弧焊自动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也为我国 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2012年,针对 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 ,李万君总结出了“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 操作方法,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累计为企 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余万元。 2015年初,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我国首列国产 化标准动车组,转向架很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未 接触过的。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 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必须100%合格,不 允许有任何瑕疵。由于不规则焊缝接头过多,极易造成焊 接缺陷,使这个部位的焊接成为制约生产顺利进行的“卡 脖子”工序,影响了标准化动车组的研制进程。李万君大 胆尝试,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攻关团队, 群策群力,艰难探索,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最终总 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质量缺陷的 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这项焊缝接头过多导致焊缝射线检 测难以100%合格的难题,总结出一套“下坡焊创新焊接法 ”,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而且合格率高达100%,填 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当时他和工友为了攻克 这个难题,每天下班后加班到晚上10点多是家常便饭。“ 虽然攻关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成功后的喜悦是难以表达的 。” 如今,长客股份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5000个,比 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 的总和还多。李万君也因为在高铁制造中所做出的特殊贡 献而赢得了“高铁焊接大师”的美誉。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