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作者: [英]西蒙·鲍尔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ISBN: 9787213113826

作者简介

〔英〕西蒙·鲍尔 英国利兹大学国际历史和政治学教授。曾出版《卫兵》《阿拉曼:伟大的战争》《痛苦之海:1935-1949掌控地中海》《托斯卡纳》等作品。 译者简介 李茜,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历,有多年外企工作经验,现任某五百强公司部门主管。

内容简介

情报也能绥靖? 1940年5月,莫里斯·汉基在对情报机构进行了为期八个月的调查之 后总结道:“情报工作的结果是其唯一评判标准,且只有在极端或紧急情 况出现时,才有机会证明它们是否有用。”但偏偏和他的期望相反,就在 他完成最后报告的前一天,德国入侵了法国和低地国家,引发了“极端或紧急情况”。 20世纪40年代初的英国情报历史有自己偏好的主题。这段历史往往 围绕着失败展开,此时历史的核心问题不是“为何英国这么擅长情报工作”,而是“英国的情报工作是如何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20世纪40年代初的历史就像重写羊皮书卷中的一页,虽然覆盖了之前 的很多东西,但很快又被1945年的历史所覆盖。因此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 事实,即虽然后来的历史挪用了大量早期的历史案例,但那些年历史的目 标和进程与后来几年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正是因为对早期历史的大量投 入,所以后来的历史才会过度地关注战争初期。固然人人渴望胜利,但矛盾的是,失败的道德感似乎更加令人着迷。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历史尝试在政策制定方面采取的措施可以说是无效的。德国的可怕威胁被广泛宣传,但德国情报机构的情况竟无人了解。入了“绥靖模式”。到1945年,英国情报机构对德国 情报机构的情况已经尽在掌握:作为战胜国,这些机构在英国眼里不值一 提。只要英国愿意且准备充分,就可以将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一网打尽。为 了找出后期取胜的根本原因,1945年的情报史写作者们把1940年的历史翻了个遍, 一心想找出奠定基础的功臣。 然而,对20世纪40年代初历史的研究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掩盖了其 初衷。那些当时不被重视的案件在后来反倒显得极为重要。而那些后来 “改革重组”的当时被认为令人满意的、曾经蓬勃发展的情报机构,在战争结束时却被看作是其他机构改革的一小块垫脚石。只是,在1940年时没人意识到这些。 但毫无疑问的是,早期的一些历史学家在1940年就开始为1945年撰写 历史。如温斯顿·丘吉尔和以往一样, 一边打仗一边写作。当军事情报局 局长决定写日记,记录自己上任前五个月的“狂乱”时,相邻办公室的每 个人都在写日记。军事行动局局长、帝国副总参谋长兼前军事行动和情 报局局长同样在写日记。 1941年底成为军事情报局上级的帝国总参谋长 艾伦·布鲁克(Alan Brooke )①被证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职位最高的日 记作者。从1938年起,外交部常务次官亚历克·卡多根(Alec Cadogan) 作为秘密情报局和政府密码学校的监督,开始写日记。安全局调查处的副 处长盖伊·利德尔(Guy Liddell)②也在写日记。最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1940年,海军情报局局长约翰·戈弗雷就根据获胜的假设,委托他人编写了一本海军情报史。 情报界的道德游戏成为当年的一种现象。左翼对绥靖主义“罪人” 的批评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7月,当时他们以“凯托”为标题,出版了 一本小册子。但在更早之前,批判张伯伦的保守党就把火力集中到了情 报工作方面。根据这个早期公开的版本,腐败的政客们背叛了英国情报部 门。 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把英国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温斯 顿·丘吉尔对此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声称英国皇家海军被撞见“在意大利的港口里闲逛”。 丘吉尔称情报部门并没有因为这样惊人的失误而受到指责。他说:“在经历了25年的战争与和平之后,我相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情报部门, 错的是政治家对情报的玩弄。”丘吉尔谈到了“一只隐藏的手……它干预、筛选或扣留大臣们获得的情报”。对此,丘吉尔总结道:在我看来,如果大臣们允许筛选和篡改情报部门搜集的信息(我相信 情报是第一时间发送给他们的),以降低其后果和重要性,那么只要他们 陷入自己希望世界维持和平的诚挚愿望中不可自拔,且一腔情愿地只重视那些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他们面临的风险便是不可估量的。 1938年10月慕尼黑阴谋发生时,对张伯伦政府最有效的抨击也是关于反间谍工作的。用贵族政治家和军人悉尼·赫伯特爵士(Sir Sidney Herbert )① 的话说,英国政府只是一个小型的“坦慕尼协会(Tammany Hall )② ”,滥用情报人员来诋毁其国内政敌,而不是维护军事安全。他甚 至能听到这些“蝗虫”的“碎嘴”在大臣们背后窸窣作响。英国的反间谍 工作一无所获,全拜张伯伦及其集团所赐。英国的军事弱点不仅被“希特勒先生”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对“自己村里的孩子”来说也同样明显。 赫伯特和丘吉尔这些言论并非是门外汉之谈。由于丘吉尔已经出版 了自己的情报史,因此他在情报界的背景人尽皆知。此外, 工业情报中 心负责人德斯蒙德·莫顿(DesmondM orton)还向他递送了一些非法渠道获得的、极度敏感的秘密情报。 1.本书是国内当前首部揭示英国情报机构从20世纪初期组建到20世纪50年代介入冷战的历史,细致地表现两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中,英国特工出生入死在情报战线战斗和英国情报机构的诸多秘史,当前市场无类似图书,具备极高的独家性和前瞻性。 2.本书上市恰逢当前世界格局大变,情报战日趋激烈,因此极具话题性和吸引力。 本书由英国知名教授西蒙·鲍尔创作,他本人是此领域权威专家,拥有大批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