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46.50
折扣购买: 袁殊传记
ISBN: 9787520359337
第一章 苦难童年 蕲春袁氏家族曾是当地的一门旺族。据《蕲春袁氏家 谱》记载:明洪武年间,蕲春袁氏远祖参加朱元璋的起义 军,获得“百户”功名,从江西来到蕲州落户,出了几代 读书人,成书香门第,当递嬗到袁氏第十七辈袁晓岚时, 便家道败落了。 袁殊出生于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 日),正是这一天,黄兴率120多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 督署,发动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 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虽失 败,但其革命精神震动了全国,促使全国革命高潮更快地 到来。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命运也注定了袁殊的一生是传奇 的。 一 书香门第出生 袁殊的父亲袁晓岚是清末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 的一名增贡生,幼年时,便有文名。稍长,去武昌入两湖 书院及文普通学堂肄业,与黄克强、宋教仁、田桐、黄侃 等人先后同学,为文字道义之交。 袁晓岚兄弟五人,祖业析产分家后,袁晓岚名下仅有 两三亩花红园(类似于沙果之类的果园)。袁晓岚一度做 过教谕。袁殊母亲贾仁慧出身官办盐商家庭。袁晓岚积极 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他是武昌日知会的发起人之 一,后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成功后,袁返鄂任战时司令 部秘书。1913年湖口、南京的革命活动,以及1916年讨袁 运动和1917年护法运动,他都参与过。在新思潮的影响 下,1919年,袁晓岚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的路途。可是, 船过新加坡,同友人上岸游玩,袁不幸将手脚都跌伤,一 度留在新加坡医伤,后来回上海广慈医院继续治疗。未能 前往法国留学,这是袁晓岚常常引以为憾的一件事。1920 年,袁在广东任非常国会文牍主任。1921-1926年,袁晓 岚积极“参加劳动运动,扩大国民革命的政权,反对帝国 主义及北洋军阀”。 袁晓岚在外奔走革命,无法眷顾家中的妻儿。贾仁慧 在家带着袁学易(袁殊)和袁学礼(比学易小4岁)艰难 度日。贾氏身材娇小,又裹着小脚,不事农活,只能靠娘 家周济和典当些许物品来维持生计。5岁时,袁殊便开始 其3年的私塾生活。他自小聪慧、记性很好,尤其擅长记 忆古典诗文,打下扎实的国学根基。1919年,贾仁慧的父 母过世后,母子三人的周济便无,生活日窘。后来,贾氏 接到袁晓岚从上海寄来的家信,便带着袁学易和袁学礼兄 弟二人投奔袁晓岚。 对于袁晓岚,作为儿子的袁殊曾回忆:“他是国民党 右派(同盟会会员),在北伐后做了几任县长,因身残志 懦,以一个反动的、没落的小官僚而终其生。他不照顾、 也无能力照顾家庭,母亲带着我和一个小我4岁于17岁病 死的弟弟,受过贾仁慧的三姐(董纯才之母)的帮助,度 过我饥饿的童年,直到16岁时,我就走入社会独立生活 了。” 二 童年生活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