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博维茨的赞歌

莱博维茨的赞歌
作者: (美)小沃尔特·M.米勒|责编:曲申|译者:栾杰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莱博维茨的赞歌
ISBN: 9787547744079

作者简介

【美】小沃尔特·M.米勒(Walter M. Miller Jr.,1923—1996) 美国科幻小说家,一生只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莱博维茨的赞歌》,荣获1961年雨果奖。之后37年,没有再发表任何作品。 米勒曾在二战中作为美国空军机炮手,参加了55次空战,其中包括引起巨大争议的对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空袭。正是这次空袭,使米勒在15年后创作了《莱博维茨的赞歌》——这部发生在古老肃穆的修道院中的科幻小说。 “米勒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困扰已有半个世纪了,”作家乔·哈尔德曼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说,“我不知道他自认为欠了多少条人命,但一定很多。” 1996年1月,米勒自杀。警方发现他坐在草坪的一把椅子上,头部中枪。

内容简介

那时,来自犹他州的弗朗西斯·杰德勒还是个年轻的见习修 士,孤身在沙漠中心奉守斋节。若不是遇到那位束腰的朝圣者,那份神圣的文件永远不会因他而重见天日。 在此之前,弗朗西斯修士还从未亲眼见过一位束腰的朝圣者。那个朝圣者的出现让他脊背发凉,镇静下来他才确定来者不抱恶 意。要知道在那个时刻,灼热的大地上腾起微微晃眼的热气,朝圣者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他的身躯在热浪中只是个晃动的黑点 儿,几乎没有腿,只见一颗小脑袋。他在破败不堪的公路上,在如镜子一般反光的热浪里忽隐忽现,看起来不像在走,而像在蠕动着逼近。弗朗西斯修士紧紧攫住念珠上的十字架,嘴唇颤抖着念叨了一两声“万福玛利亚”。这蠕动的影子定是这毒热的邪性天气催生出的鬼魅。正午的酷热折磨着大地,沙漠里一切活物都一动不动地趴在洞穴里或藏在石缝中,避开这灼烧的太阳。唯有秃鹰和像弗朗西斯这样修行的隐士才曝晒在阳光下。除此以外,畸形的怪胎、超自然的怪物,还有神志不清的东西才会在这样的正午倔强徒步。 弗朗西斯修士急忙向畸形儿保护神独目圣人劳尔补了几句祈祷词,祈求他那些不幸的门徒不会伤害自己。(那时候谁不知道地球上有怪物,谨遵教会法律和自然法则的人们竭力将自己诞下的畸形儿拉扯大,让他们在世上饱受折磨。虽然不是人人都遵守法律和法则,但那些唯命是从的人也足以抚育一批数量不少的成年怪物了。这些怪物遍布四处,常常选择到荒僻的沙漠游荡,夜里在旅人的篝火旁徘徊。)等小黑点儿蠕动着离开了滚滚热浪,走到跟前,弗朗西斯看清对方是一位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这才舒了一口气。修士松开紧攥的十字架,轻叹了一声“阿门”。 朝圣者是个身材单薄的小老头儿,拄着拐棍,戴着草帽,长了一脸毛糙的大胡子,肩上搭着一只皮水囊。他正津津有味地嚼着食物,怎么看也不像什么鬼魅。而且他看上去又跛又瘦弱,“胜任”不了食人怪或拦路大盗。可不管怎样,弗朗西斯还是悄悄避开朝圣者的视线,静静蜷伏在一个碎石堆后,这样他就能默默观察而不被发现。陌生人在茫茫沙漠中不常碰见,可一旦相逢,就要暗中做好准备,分辨敌友。 这条古老的道路经过一座修道院。一年里,经过这里的在俗信徒或异乡人不超过三个。修道院矗立在一片绿洲之中,本该是旅人休息的天然客栈。可对那时候的旅人来说,这条路既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并非必经之地。 早年间,这条路想必是从大盐湖通往老艾尔帕索的捷径。路在修道院南侧与一条东西向的道路交叉,那是一条布满碎石的古旧道路。十字路口饱受时光的摧残,但没有人为的损坏,因为近些年来已经没什么人经过那里了。 ◆ 史上TOP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时代》周刊 ◆ 人类反复遭受苦难,是因为反复忘记苦难。 ◆ 这本书完美得无可指摘。——卡尔·萨根 ◆ 一切废土题材的起源:启发《辐射》游戏、《海伯利安》小说。 ◆ 连续30年稳居《轨迹》杂志TOP10科幻。 ◆ 雨果奖桂冠,人类文明的轮回史诗,140+版本风靡世界。 ◆ 罗翔老师在《圆圈正义》中特别推荐本书! ◆ “记住这个地球,但永远不要回来。” ◆ 赠精美镭射设定卡。 ◆ 跟着读客读科幻,经典科幻全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