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蒙:从欧化到再生

新启蒙:从欧化到再生
作者: 高力克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30
折扣购买: 新启蒙:从欧化到再生
ISBN: 9787520709712

作者简介

高力克,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著有《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调适的智慧:杜亚泉思想研究》《求索现代性》《自由与**——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论》等。

内容简介

1941 年,国难方殷,贺麟于战时颠沛流离的西南联大撰写《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一文,刊于昆明《思想与时代》创刊号。文中**揭橥“新儒家”旗号,呼唤“建设新儒家思想,发挥新儒家思想”,并对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复兴的关系做了新的思考。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反孔教的激进反传统主义为特征的思想革命,启蒙者信奉革故鼎新的进化论和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主张:“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牵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贺麟不赞同这种古今断裂的激进文化观。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连续体,现代与传统具有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儒学的发展,是现代与古代的融合。“在思想和文化的范围里,现代决不可与古代脱节。任何一个现代的新思想,如果与过去的文化**没有关系,便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文化或历史虽然经外族的入侵和内部的分崩瓦解,但也总必有或应有其连续性。……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里,我们可以得到现代与古代的交融,*新与*旧的统一。” 鸦片战争以降,追求泱泱古邦之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复兴,是百年中国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伟大目标。在救亡图存的抗*战争中,哲学家贺麟尤为关切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华文化的复兴,他将儒学的复兴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中国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时代。民族复兴不仅是争抗战的胜利,不仅是争中华民族在**政治中的自由、独立和平等,民族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其主要的潮流、根本的成分就是儒家思想的复兴、儒家文化的复兴。假如儒家思想没有新的前途、新的开展,则中华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也就不会有新的前途、新的开展。换言之,儒家思想的命运,是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盛衰消长同一而不可分的。” 在贺麟看来,中国近百年来的危机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的危机。中国学术文化上的国耻,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儒家思想之正式被中国青年们激烈地反对虽起于新文化运动,但儒家思想的消沉、僵化、无生气、失落孔孟的真精神和应付新文化需要的无能,却早*蚀在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生活上失掉了自主权,丧失了新生命,才是中华民族的*大危机。 关于新文化运动之批判传统的思想革命,贺麟予以高度评价,将其视为中国文化古今转型的契机,盛赞其之于儒学开新的重大意义:“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表面上,新文化运动虽是一个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思想的大运动,但实际上,其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功绩与重要性,乃远远超过前一时期曾国藩、张之洞等人对于儒家思想的提倡。曾国藩等人对儒学之倡导与实行,只是旧儒家思想之回光返照,是其*后的表现与挣扎,对于新儒家思想的开展,却殊少直接的贡献,反而是五四运动所要批判打倒的对象。” 贺麟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是显露出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为古老的儒学提供了一个去芜存精、推陈出新的现代转型之契机。 对于新文化**胡适“打孔家店”之解除传统道德的束缚和提倡诸子之学的“由经返子”主张,贺麟颇表赞同。在他看来,推翻传统的旧道德实为建设新儒家的新道德做预备工夫。提倡诸子之学,正是改造儒家哲学的先驱。用诸子来发挥孔孟,发挥孔孟以吸收诸子的长处,从而形成新的儒家思想。假如儒家思想经不起诸子百家的*击、竞争、比赛,那就不成其为儒家思想了。愈反对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愈大放光明。 ★高力克教授“启蒙三书”,致敬“五四百年” ★当西化幻想破灭、五四**退却,中国启蒙之路通往何处? ★十位拥抱西方现代文明的民国大师 十颗具有传统文化自觉的开放心灵 ★以现代性批判传统,以传统反思现代性 ★寻一条兼容中西、和合古今的现代中国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