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出来:不同文体的朗读教学(大教育书系)

语文读出来:不同文体的朗读教学(大教育书系)
作者: 陆智强 著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语文读出来:不同文体的朗读教学(大教育书系)
ISBN: 9787570222513

作者简介

陆智强,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课程部主任、语文教师,曾荣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朗读大赛特等奖、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最具媒体关注奖”,杭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撰写二十多篇论文、案例发表于《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先后成为《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小学语文教师》新秀人物;已出版著作《中国孩子的朗读手册》。

内容简介

朗读,语文课生命的节拍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并在学段目标与内容及实施建议中对朗读教学做了清晰的表述。崔峦老师曾说:“朗读教学,要体现这样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平淡到读出感情。”叶圣陶先生则把朗读称为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就是运用朗读这一教学策略达成阅读教学目标的手段。即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儿童语感,发展儿童思维,提高儿童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然而,当下朗读教学正处在窘境。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尴尬的朗读教学》中所言:听了不少语文课,发现哪一堂都少不了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范读、引读、以问促读……花样繁多的朗读方法让语文课书声琅琅,甚是热闹。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就某一段文字反复进行朗读,结果除了读得熟练些,几乎看不到变化,学生原来怎么读,现在还是怎么读。尤其是那些“读书腔”,你再怎么教怎么练,都少有见效。薛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现状,“读不好,不会教”这成为朗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教不行,教了没用,朗读教学俨然成了一根鸡肋。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火烧圆明园》、闫学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慈母情深》、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火烧云》……这些课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的反响,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琅琅书声让每一位听课老师叹为观止。纵观前辈们的课堂,他们的朗读教学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太多技巧的指导,有的只是师生之间水到渠成的情动辞发。每一处的朗读都是在学生热情高涨之下的顺势而为,将朗读变品读,带领儿童在品读中一次次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核。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各式各样的朗读高达四十四次。为什么要反复朗读?显然,每一次朗读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从言到意,从意到象,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朗读并没有使学生厌倦,而是有着反反复复的沉醉与享受。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一直所向往的朗读教学,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语文课。 于是,我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着。我常常思索,课堂上儿童每一次朗读的目的与意义何在?如何将朗读指导做到适切、精巧和得体?在这个过程中,答案渐渐地在我眼前明亮起来:朗读,往往创造出语文课堂的美好境界。如果说童话、寓言、儿童诗、散文、神话、小说、说明文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那么朗读就像是雨露,就像是阳光,不断滋养它们,不断呵护它们,使一朵朵花苞竞相开放,芬芳扑鼻。 例如,在儿童诗教学中,通过阶梯式朗读、想象式朗读、比较式朗读、情境式朗读,带领儿童读准字音和节奏,建构画面和意境,发现表达的秘密,增进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真实情感得以积蓄,最后自然而然地迸发,而不是抽象地呼喊。再比如,朗读在小说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说的三要素,通过有声语言展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人物的细腻情感和内心世界。同时,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烘托,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既能增强儿童对作品的理解力,又能提升儿童的语用能力。又比如,说明文的语言决定了其朗读不像童话、寓言故事那么有趣,不像散文那么优美,不像古诗词那么有节奏。但我认为,进入语文教材的“说明文”,毫无疑问其姓“语”,就要用语文的方式来教学,朗读同样在说明文教学中适用。 这本书就试图从不同的文体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这一角度切入,试图扩大“读”的范畴,丰富“读”的路径和维度,打破固有的认知,丰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内涵。我们都深知,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语言组织形式和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我在书中结合统编教材具体的课例或教学片段较系统地阐述朗读如何在不同文体教学中自然渗透。我力求通过多样化的课堂,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当下一线老师们在朗读教学方面的困惑,展现朗读教学所达到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尝试和探索朗读是如何促进学生言语建构,以及该如何借助朗读促进儿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加深儿童对思想情感的领悟。 站在课堂之外,我时常瞭望,一堂语文课的柔韧度,如何像滔滔不绝的一千八百公里之长的波浪;让我想象,一堂语文课的姿态,如何在琅琅书声中笙歌飞扬。朗读是活的,如同给文字以生命,如同那悠远深厚的运河,永葆生命的节拍。 陆智强 2021年 京杭大运河畔 1.90后教师陆智强汇集朗读教学经验和名师点评,为语文教师量身打造的朗读教学指导用书; 2.9类文体,涉及童诗、童话、寓言、神话、古诗文等各方面,应邀名师观摩,还原课堂情境,给老师们全方位的教学体验,聆听文字的声音,感受阅读的力量。 3.以朗读课堂为始,从儿童视角出发,以朗读联系教师与学生,构建不断培植与生长的儿童朗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