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辛亥(从孙文崛起看晚清日落)](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518/16/20230518163101174.jpg)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6.70
折扣购买: 走向辛亥(从孙文崛起看晚清日落)
ISBN: 9787201153124
第一章 海东青 1895年10月中旬,台湾附近海域。 青年在甲板上眺望着波澜不惊的海面,恣意地伸了个 懒腰,惬意道:“好安静……不知陆地的骚乱消停些了没 有?” 他乘坐的是一艘饱受风浪、残破不堪的罗查式帆船。 所谓罗查式,是指安装上西式蒸汽设备的中式传统帆船。 这类船只在当时的中国沿海随处可见,船员不需要很多, 数人就足以应付。 时值闰年,农历有两个五月。洋人眼中的lO月,按中 国的老皇历算来,才八月份。去年的农历八月,甲午战争 爆发,半年后,以清国战败落下帷幕。 事后,李鸿章在呈给朝廷的请罪书中说:“以北洋一 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北洋军原本是李 鸿章麾下的“私军”,所谓“一隅之力”,便是他李鸿章 一人之力。这位晚晴名臣的话中话再明显不过——以我一 己之力,敌一国之师,安有不败之理? 青年正眺望着远方的海平线,一个豪放的声音从下面 传来:“消停得了吗?……有些人扼腕叹息,有些人暗自 窃喜。你没见咱船上的客人个个喜上眉梢?”说话者年近 四十,外形彪悍。 青年问道:“夏威夷也在庆幸清国战败吗?” 彪悍男人懒洋洋地站起身,抖去手上的灰尘,幸灾乐 祸道:“何止夏威夷!那伙人哪个不跟过节似的?我也是 。” 谈话问,台湾最南端的鹅銮山己近在咫尺。船头的油 漆字已脱落,几乎无法辨认,但这艘老船有一个响亮的名 字——FALCON(“隼”号)。 “大竹哥,昨儿在安平港口还能瞧到几艘洋船,今儿 怎么只剩几艘破渔船了?”青年问道。 大竹就是那个彪悍的男人。他望着前方不远的陆地, 叹道:“阿福一定在昨天的船队里。从今往后,世上再没 有清国的台湾了。” 青年口中的骚乱,指的正是日军接管台湾一事。 今年4月17日(以下皆公元),清国被迫签署了丧权辱 国的《马关条约》。按照条约内容,清国割让给日本的领 土,除台湾外,本还有辽东半岛。但在俄、法、德三国的 干涉下,日本不得不放弃了辽东半岛。但是日本接管台湾 是势在必行的。新任台湾总督——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早已 率近卫师团与第二师团,企图武力接管台湾。6月初,日军 占领台北。时任台湾巡抚的唐景崧乔装为平民,混入德意 志商船弃城而逃。而在台南方面,有曾在越南力克法兰西 军队的猛将刘永福坐镇。刘将军固守安平炮台,怎奈弹尽 粮绝,不得不乘洋船于昨日从台湾撤退。 大竹口中的“阿福”,便是堂堂台湾总兵刘永福。中 国人自古以来便习惯于在他人的姓名前加个“阿”字,以 表亲昵。刘永福本为流民出身,后投奔太平天国军。太平 天国覆灭后,他流亡至越南,归顺阮朝政权,之后组织“ 黑旗军”,抵抗侵略越南的法军。在他的率领下,黑旗军 成功手刃两名法兰西司令官卡尼尔和瑞莱。也正因为如此 ,他被软弱的阮朝所疏远,后来降清,做了广东总兵。但 他毕竟是招安而来的叛军,甲午战争开幕之际,清政府便 调遣他去镇守台湾。 “我还盼着阿福能让假洋鬼子吃些苦头呢……”青年 的失望溢于言表。 “唉……看来黑旗军也不过如此。而且,阿福也不比 当年。别看日本的架势大,只不过是卖昔日英雄一个面子 罢了。”大竹叹道。 刘永福曾严词拒绝日军大将桦山的劝降。这位年近花 甲的老英雄,以撤退保全了自己的晚节。 每天都会有人驾舟而来,将岛内的形势传达至“隼” 号。这些探子似乎都是大竹的旧相识。 依照条约,台湾的官吏、军队、庶民均不得有异动,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接管自己的家园。揭竿而起之 人自然不在少数,但多是企图趁乱逃亡岛外之辈。揭竿而 起无外乎暴力反抗,到头来,只是害得清国背上违反国际 公约的骂名。 一场战争的失利,并不足以压垮中国。真正可怕的是 随之而来、贻害数代子孙的巨额赔偿——白银两亿两,五 十年分期偿还。 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甲午海战前的光绪十七 年(1891年),清国的岁入约为八千九百六十八万两,岁 出为七千九百三十五万两。甲午战争中,清国未踏入日本 领土一兵一卒。这一赔,却赔去了两年以上的财政收入。 难以想象,未来五十年这个国家将会是何等惨状。 “隼”号已是第三次游经此地了。对此,大竹自嘲道 :“此番阿福溃逃,台湾气数已尽。说来也是造化,我一 介海民,竟亲身经历了国家国土沦丧,被自己国家所抛弃 。” “无论是国兴,还是国亡,大竹哥都能赚个钵满盈盆 不是?”青年调侃道。 “你这张嘴真是越来越欠抽了,小军。” 大竹敲了敲青年的后脑勺儿,惹得青年那垂在脑后的 辫子抗议似的跳了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