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走过所以懂得
作者简介
易小宛,80后。18岁创作《焰火熔城》获得2003年全国第二届“新作文”杯作文大赛三等奖;19岁创作《月夜情思》获得2004首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做过记者、写过专栏。2011年加入内蒙古作家协会。2016年出版畅销读本《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2017年出版新书《因为走过,所以懂得》。微信公众号:易小宛小时光
内容简介
不够努力, 才有时间去焦虑 1 一个朋友说,每天叫醒她的不是闹钟,而是焦虑。 每天晚上,她都因为焦虑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而失眠,而清晨又因为自己昨晚短暂的睡眠而焦虑。陷入一个死循环,导致她每天都很恍惚。 泡茶叶的时候泡成了木耳,眼睁睁地看着泡发的木耳溢出水面。 总是粗心大意打错材料被领导批评,站在西北风底下哭,不发工资光是喝西北风也喝得挺饱的。 好不容易心血来潮想打理一下自己,听说鸡蛋清可以保养头发,洗澡的时候打了个鸡蛋在头上,结果水太烫挂了一头蛋花。 她总觉得自己太糟糕了,觉得自己一无所获。 你以为这就是她的日常。 其实还没有结束。 工作的时候,她的节奏并不是很快,通俗点说就是很闲,所以就有了和同事的各种聊天版本。 “听说××的老公是××,怪不得她这么嘚瑟。” “听说××和××好像很暧昧,上次还碰到他们一起吃饭呢。” “听说新来的那个小姑娘和领导是亲戚呢,以后得小心点。” “听说××刚买了一个包好贵,可是咱们这里都不流行那个牌子。” 然后又唉声叹气,觉得没完成好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觉得自己的未来好渺茫,好焦虑…… 其实从她们的聊天内容上来看,她完全可以做一个好编剧,把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编成一部狗血剧。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不够努力,请不要焦虑。如果想在北京买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辆玛莎拉蒂,那么你不妨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说先活它个20年,然后向天再借500年。 2 我们焦虑别人比自己优秀,却忘了用时间和努力去证明自己。我们焦虑别人比我们快乐,却忘了修炼自己的内心,我们焦虑别人的成长速度快,却忘了我们只是在原地踏步。 记得《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里有一段台词说: 太阳突然从云层里钻出来,阳光洒到地面上,我突然看清了所有人的脸,我看见无数个你我,叫着喊着笑着挤进车厢,一辆接着一辆,我在想,车厢里挤进多少人,就塞进了多少梦想。 焦虑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充斥着太多的“你看别人怎样怎样……我好没用……真的来不及了……哎呀这样下去怎么办……” 有时候我们所说的顺其自然,其实只是无能为力。 你的焦虑更多的只是逃离,而焦虑背后真正的原因:你真的喜欢你现在的生活吗? 亚楠是个特别要强的姑娘。上学的时候就特别上进,人美学习好,在别人眼中,她的每一步都走得特别顺利,我们总是在照片中看到她用心去过的每一天,那些风景,都是她独有的。 可是在一次聊天中,她对我说,其实在她高考完那一年,她的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不愿意给她更多的生活费,所以上大学的时候,她依靠自己课余时间打工去赚钱养活自己并且照顾妈妈。每一天她都过得很辛苦,但是看着自己付出得来的成果,她依旧像一个小女孩一样买一件自己心仪的礼物送给自己。 无论生活多难,她都笑靥如花。无论有什么不开心,好像一个冰淇淋就能解决。每一天她都会拍照记录,照片里的她永远都是自信满满。 她说,没有什么是一个冰淇淋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 每年过年的时候,看到别人都是一家团聚,她的心里都酸酸的,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她。但是她依旧没有因为明天的不确定而感觉到焦虑。 她努力工作,不断充实自己,并且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就在她结婚不久,她的父亲突发脑梗,虽然有时候很恨父亲的不争气,可是在得知父亲生病的时候,她还是第一时间赶回来照顾父亲,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她说,生活给她的压力远比她想象的要多,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处理这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然后开怀大笑吗? 当你的内心平和了,这些焦虑自然会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泰戈尔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 3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珠穆朗玛峰边上的尸体数量,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很多》。在这个征服高峰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因为天气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死去,尸体暴露在茫茫雪山中……由于山上的温度太低,那些尸体根本不会腐烂,即使不断有登山者经过那些尸体的身边,也无能为力……这么多年下来,那些在茫茫白色雪山上去世的登山者,他们身上的鲜艳衣服,很多已经成为了地标,当大家看到不同的尸体的时候,就大概知道自己身处什么高度和位置了。 有人说,没事为什么要登珠峰,简直是发疯。 有时候我们在焦虑为什么有那么多天灾人祸,焦虑那么多的无疾而终,焦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我们勇敢地去做一些事情,就是告诉人们,时光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焦虑的。 用焦虑的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努力之后就不会焦虑了吗?会。 但是这种焦虑,是让你有更多充实自己的时间。生活本来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要用自己的善意和努力,去把它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人总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如果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那你一定让他把门也关上,因为,你可以自己开空调。 或许我们可能不完美,但是我们拥有快乐的能力;或许我们不富有,但我们拥有更多创造幸福的能力。 不要总是让自己在焦虑中度过,路是你选择的,也会因你而改变。只因为唯此一生,多么短暂,放下焦虑,我们都需要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再见“差不多”姑娘 1 之前的很多年,我都在做一个以“差不多”为主题贯穿人生的人。考试成绩一般,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干吗那么认真呢;体重差不多就行了,干吗那么累锻炼塑形呢;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干吗那么争强好胜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干吗那么苛求完美呢……当时还觉得是自己心态好,其实只是在给自己的懒惰和懈怠找借口,其实往往觉得差不多的,到最后都是“差很多”。 所以有时候我们误以为这个世界太残酷。可是当我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有人说,当你庸庸碌碌去过每一天,工作中连最起码的话语权都没有的时候,你又怎么保护自己?更别说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人,只有你强大了,才能真正看清极致人生的意义。 漫画家蔡志忠说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们来人间一遭,不是为了去换数不尽的人民币,是要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的,其他都不值得。他1岁开始看《圣经》,一岁到三岁半,是一个标准教徒,会背诵经文。4岁半的时候,他找到了他的人生之路,就是绘画。他曾经42天没打开门,在屋子里完成一件工作。58个钟头,为了完成一个电视片头。曾经去日本4年画诸子百家。曾经10年又40天研究物理。他非常喜欢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说,任何厉害的人,都会活得很明白,知道自己这辈子要拿什么刷子混饭吃,及早就把刷子选好。 100%的投入,你置心一处、置身一处,其他的纷扰都听不到。 2 总是以“差不多”来要求自己的人,觉得自己好像对生活没有苛求,活得随心所欲。其实有时候是“太将就”。 太将就的人生,总有一天会过得乱糟糟,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又怎么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每一段人生的路途? 是不是要等到70岁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差不多该认真了,该坚持了,该看清了?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做任何事情都规划好,而且特别认真地执行,计划6:00起床,绝不会等到6:01,每一项工作都一定做到客户满意为止,差一点都不可以。每天晚上坚持夜跑,而且都是在半小时以上,别人都觉得她太较真了,认为她这样的生活方式太累了,差不多得了,何苦把自己打造成停不下来的机器人。 而她说,正是因为她的这些严格的生活作息,才让她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正是因为有这些坚持,才让她的意志力越来越强大,看待这个世界的视野越来越宽阔。 3 彭于晏说:“当你停止学习时,你的演员生涯就结束了。” 2005年,彭于晏拍摄《海豚爱上猫》时,他花了一个月了解自闭症儿童、学习训练海豚,和海豚相处。拍摄结束的同时,他还拿到了海豚训练师的资格认证。 2010年,彭于晏拍摄《翻滚吧,阿信》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拍摄,他以专业体操运动员的强度,足足训练了8个月。每天和体操运动员同吃同住,不吃甜点和高脂肪食物,每天除了吃午饭、洗澡都在训练,结果就是,两个星期学会后空翻和跳马,两三个月达成了一般人练习3~5个月的状态。 2013年,彭于晏拍《激战》时,他进行魔鬼训练加节食整整3个月,3个月里,他学会了泰拳、巴西柔术、锁技。2014年,他拍《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为了学习正宗的南拳套路,他专门拜了一位著名南拳教练,每天训练10个小时,半年后,工字伏虎拳、虎鹤双行拳他全都学会了。 2016年《湄公河行动》开拍前,他接受了枪械训练、学习与缉毒犬相处、学了缅甸语,还接受了皇家御用保安的特训。他曾说过,我就是没有才华,所以才用命拼。 所以,当你做任何事都用尽全力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身体里的潜能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很多人动不动就问,那么拼命有什么用,还不是输给了好看的脸,输给有钱的爹,输给残酷的现实? 但当你更加全能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什么能难得倒你。 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才拥有更多自律的能力。而这种自律会让你更好的管理生活,不断提升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和素质,那份专注力,都是具备能量的,它会让你克服恐惧,披荆斩棘。 4 有时候我们总是得过且过,总觉得现在凑合生活、凑合工作、凑合找一个人过日子。其实让大多数人疲惫的并不是生活,而是自己的内心。 停下那些抱怨,追求生命的质量,有一种能让生活充满能力的方式,就是不要停止热爱。那种极致的付出背后,其实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认可。或者说,把普通的人生折腾得能发光。 有人说,现在的鸡汤不就是号召我们多努力、少睡觉吗?我们都有努力病,以前上学的时候觉得熬夜真的挺好,看球打游戏,连着两天不合眼,没问题,我年轻啊,人生座右铭基本围绕着:“众人皆睡我独醒”“成功人士每天只睡三小时”“天才从来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睡眠上”“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会长眠”。 其实我们说的拼尽全力并不是要你不吃不喝不睡,只埋头做事,而是把关注点放到你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上。如果做一件事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总是潦草收场,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每天都庸庸碌碌。 请对那样的人生说“不”。 不管别人做什么,不管别人讲什么,我们只需听自己的心灵说话,淋漓尽致的生活与真实的付出是对抗时间流逝的最佳武器。 我们工作,生活,烹饪,健身,不断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寻找存在的价值。 世间熙攘,你需要用心去种植你的美好。 你种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中途的风雨降临,都是为了让你的果实长得更好。 改变自己, 从控制体重开始 1 如果你的女朋友出现以下症状——反应淡漠,焦虑紧张,抑郁敏感,容易健忘,心悸眩晕等,别担心,她大概是饿了。 本来已经想好这篇文字的题目《你努力减肥的样子真的特别孤单》,总是觉得吃才是最大的治愈,何苦为难自己拼命减肥呢?可是就在前一天,这种想法突然改变了。 我陪妹妹去呼和浩特的银行面试,下午两点开始,一点到那儿的时候,培训大厅已经等满了人,我放眼望去,都是满脸的青春活力和小鲜肉。我对妹妹说,想不到这次面试的质量还很高嘛,妹妹笑着说,他们在学校初面笔试结束的时候,就一一对应聘者拍了照,这已经是筛选后的第二轮,而且这一轮情景模拟结束后,还会继续一一拍照,最后留下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刚说完,主办方请各个应聘者上楼,我看着身穿正装的有颜值、有身材的姑娘、小伙从我面前整齐地走过,视觉上真的是清新,如果满脸沧桑,膀大腰圆,估计呈现在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一个人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修炼好自己的气质,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尊重。 这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 面试结束后,我和妹妹坐动车回家,动车上的乘务员是个身着红色正装的姑娘。形象气质都特别好,提醒乘客检票的时候也是面带微笑,精致的妆容和纤瘦的身材,都让人觉得眼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好吧,我承认我在看脸的世界有些迷失了,但是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努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吗。 2 单位新来的一位同事,43岁,168厘米的身高,体重保持在100斤,之前的工作节奏比较快,所以她想要换一个环境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她说,之前的工作很忙碌,没有时间穿漂亮的衣服收拾自己,现在终于可以每天美美地上班工作。每次看到她时,她总是穿着得体的套装,40多岁的她看起来更像是20多岁的样子。 她说:“我就是想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不为那么多琐事操心。就算有一天老公开始嫌弃我,大概也找不到比我年轻漂亮的小三了。” 她说,你要知道一个女人的气质和容颜对一个家庭有多重要。 我们单位楼下是老年人合唱团,每天我进出电梯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年纪大的阿姨叔叔来唱歌。有一天下楼时,在电梯里遇到几个唱完歌回家的阿姨,其中一位真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小蛮腰”,而且她的衣着搭配极其讲究,虽然脸上有皱纹,但是看起来依旧很美,像是60岁的赵雅芝。我听到她对同伴说,下午有时间还约了朋友一起去做美容。 那一刻,30岁的我更像是从非洲回来的难民,头发没造型,衣着没搭配,皮肤没用心保养,看起来更像是大妈。 过了一个月左右,有一天早晨,我去上班,前面走着一个漂亮姑娘,精致的裙装,戴着礼帽、墨镜,踩着10厘米的高跟鞋,像是赫本的经典造型。我在心里惊呼,这姑娘一定是从外地回来的吧,这身材和这衣着品位,回头率简直是100%。我不自觉地加快脚步,走到姑娘的前面,忽听到身后两个阿姨和姑娘的对话:“您还是和年轻时一样的模特身材,今天还去老年合唱团练歌啊?” “嗯,有空就想唱唱歌。” 我回头,原来那个漂亮姑娘就是之前那位年轻的阿姨。她已经60多岁了,可是戴上墨镜,穿上小套装,完全像是年轻的小姑娘。 那一瞬间,我被震撼到。 真正的美,是随时随地所散发出来的气质。 所以,不要再埋怨洗头累了,也不要再嫌化妆品贵,更不要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老,就邋遢一辈子。 3 瘦下来或许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你可以成为这个世界最美的点缀。 修炼你的气质就是提升你的自控力。 一个自控能力强的人,才拥有更多的自信。或许我们的容颜会随着时间衰老,但是我们的身材和气质,需要我们自己去塑造和提升。 你要相信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起来的生命才更有活力。有人说,你的身材反映你的修养和自制力,减肥和保持体重其实就是学习克制和自律的过程。你能控制住自己的体重,你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能找到时间去享受生活美好的一面。 好看的身材就是你的名片,还未说话就会让对方留有最初的印象。 健身和减肥最可怕的,不是痛苦的坚持,而是,从未开始。 只有让身材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能更好地拥抱生活。 心灵的修炼, 是我们一辈子要去做的事情 我一直都觉得,比你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待人的方式。 我见过太多美丽的姑娘,有的落落大方,也有的斤斤计较,有的豁达宽容,有的尖酸刻薄。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女,一定是让人感觉有亲和力的,而不仅仅是外观上的优雅。而心灵的修炼,却是我们一辈子要去做的事情。 1 因为单位举办的一场演讲比赛推迟了时间,而我们忘记通知参赛选手,导致有几个小姑娘按照之前发的通知上写的日期赶了过来。尽管我们做了解释,有些人看起来还是很不高兴,埋怨我们没及时通知,让她们白跑一趟。而其中一个姑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扎着马尾,白衬衫,简单的淡妆,气质特别好。我忙向她解释没有及时通知的原因,她却一直面带微笑,说:“没关系,等到确定了时间我再过来。”然后很有礼貌地打招呼离开,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外兼修的大气。 过了几天,她来参加演讲比赛的抽签,需要到电脑上存储音乐背景,我们又见面了。渐渐地,我们熟识起来,原来姑娘除了工作之外,还是一名兼职主播,她的气质里的那种落落大方和优雅,是我特别欣赏的。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又用美丽的心灵征服了别人。 比起那种整容脸、大波浪的姑娘,这样的姑娘简直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她在工作之余,会录制自己喜欢的电台节目,闲暇时去画画莫奈小镇,会去学习插花,做一个花房姑娘。这样的姑娘像是一道闪闪发光的风景,让你觉得“原来生活真的可以更美”。 可能大多数人都一样,每天的工作很繁忙,每天都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终日都只为生活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甚至每天都手忙脚乱,很少有人能真正放慢脚步去欣赏我们的生活。 同时,我也相信,大多数人这么疲惫、这么拼命,都是想让生活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幸运的是,我们总能遇到一些美丽的人美丽的心灵,让我们更加相信,我们为之努力的前方是阳光明媚的。 2 小薇大学实习时第一次去打工,在泰式餐厅,主管让她们双手合十向客人说“萨瓦迪卡”,她当时脑子一紧张对着客人双手合十说了声阿弥陀佛。 有次,餐厅来了一个外国客人,结完账走人的时候对她说了一大堆外语,然后笑着看着她。小薇当时完全没有听懂,正焦虑时,一旁收拾碗筷的阿姨说,“他让你帮他拍张照。” 那一瞬间,小薇觉得自己作为失败的典型,实在是太成功了。 小薇突然意识到,不能轻视周围的任何一个人,之前她还对收拾碗筷的阿姨有很多不屑,她觉得她一定生活潦倒困苦,才会每天做这么累的工作。可是之后观察,那位阿姨对每位顾客都面带微笑,遇到不礼貌的客人她受了委屈也总是耐心地解释,没有客人的时候就坐在那里用小本子背单词,直到餐厅庆祝开业纪念日的时候,她看到那位收拾碗筷的阿姨穿着晚礼服,优雅地和她们举杯欢庆,才知道原来她是老板的妈妈。 后来,小薇也学会了如何用真诚的微笑和客人沟通,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更有效率地学习,她学会了做减法,把自己那些负面情绪减掉,做的减法越多,她反而觉得自己得到的越多。虽然小薇在那个餐厅仅仅待了3个月,但是生活教会她的,是不管遇到什么都用心去对待的态度。 一个人美丽的心灵,完全不在于她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境遇。 电影《阿甘正传》中说,让每一天都有所值。就像太阳落山前映射在河口上,有无数的亮点在闪闪发光。 3 贴吧上,有人问,有没有一件小事,让你觉得自己很善良呢? A说:“之前来办公室门口修瓷砖的工人,我能做的就是跟他们客客气气,双手递上茶水;且因为电钻钻出来的水泥灰尘太呛,给他们拿去了我自己买的口罩,希望出门在外以己微薄之力,予他人温暖。” B说:“去年秋季,邯郸学步桥旁边有个夜市。那天下着小雨,有个中年妇女撑个小雨伞在三轮车上摆了几袋卫生纸,上下学的女儿趴在三轮车上写作业。我是出差在外用不着,但是我也买了两袋,走了几步接着送给了做环卫的老人。” C说:“每次在楼道里看见有送外卖的在奔跑着上电梯,我都会为他们开门,按好电梯让他们先行。送餐员为了抢时间可能自己都没有吃饭,很心疼他们,这个世界每个人都释放一点温暖,冬天将不会冷,因为他们的心是暖的。” 其实我常常觉得,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去修炼我们自己的内心,都不是为了别人那一点谢意,而是想让别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待人,接物,学习,奉献,都是我们需要一辈子去感知的事情,说到底都是善良的能量,你怎样对待别人,这个世界也会怎样对待你。 4 大概人生所谓的圆满,像弦月后的一轮晕圈。心中有弦,弹奏出我们自己的日月光辉,只要是不负生命的小宇宙,纵使缺憾亦不枉人籁。 请修炼你的心灵,记住我们古老的传承,它更像是一段历史,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每一种姿势都胸怀一个隐喻。还有所有坚持前行的人,熬煮经年的血汗,衣兜里揣满善良的种子,在最后一场干冷的季节种下,相逢屋檐流淌的第一滴雨。温热的希冀,终会长出新绿的叶子来。 如果你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你一定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和一颗踩不碎的心。当你的心灵是美的,那么再悲催的事情,也都会被你的温暖溶解。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 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1 苏木在赫尔辛基的天空看到绽放的烟花之后,一个人去午夜场看电影,是部老电影,叫《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 她总觉得热闹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异乡遇见同类人,无话不谈,分享着旧的故事、新的焦虑,以及不愿跟他人提起的隐秘情绪,觉得彼此是患难亲朋、是傍晚浮于沉静夜空的点点微光,不想有一天,因为一些无能为力的隔阂和差别变成陌路。 龙应台曾写道: 人生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丛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路其实越走越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 “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那种感觉,是沮丧的,因你知道,你为了互相靠近已经做出了所有的努力,可是,原本的那扇门,却变成一堵墙了。沮丧吗?是有的。但是,只能接受。 我们越来越害怕和熟悉的人分离,也越来越封闭自己的内心,我们不再对所有人都真诚地笑脸相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人跌倒无人扶,或者热心肠救人却反被诬陷。我们不是害怕真心付出没有回应,而是害怕付出之后得到失望。 2 苏木25岁,在赫尔辛基留学,平常总是独来独往,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和周末去午夜场看电影。 苏木觉得阅读很重要,即使一个人也没有那么孤独。有同学开玩笑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被我忘记了,阅读真的有意义吗?”苏木回答说:“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长期的阅读让苏木的个性干净利落:公共场合偏于安静,发言时直戳重点,逻辑清晰,做起事情来专注度高,不会大声吵闹,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快。 可是有些事情偏偏不像苏木想的那样简单,从小到大,苏木就是小朋友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长相出众。 在高一时,苏木甚至成了全年级第一名,所有人都觉得她高高在上。她赢得了成绩,却被所有人孤立,那种刺入骨髓的孤独远远超过第一名带给她的喜悦。 之后的一段时间,苏木努力做到合群,甚至故意考试丢分,不去争第一名的位置,她觉得自己努力合群之后,同学一定会再次接受她,一定会皆大欢喜,世界大同。 可是,在她这样做之后,得到的反而是更多的疏离,大概从第一次考试开始,他们就与她划清了界限。 从那之后,苏木就开始独来独往,身边没有一个朋友。 3 留学时,苏木找到了自己第一份兼职。可能别人觉得她这份兼职太过单调,她要按时在每天的上午经过一座小服装店时,帮店主送衣服。也就是说,苏木扮演的是一个比快递员稍微清闲点的角色。事情不难,薪水不高,但是苏木接受了。 其实改变苏木的并不是这份工作本身,而是这家小服装店的店主。 那是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 她去取服装的时候,总能看到老奶奶戴着老花镜,在图纸上画一些图案,然后开动一台粉色的缝纫机。 老奶奶的装扮从来都是花花绿绿的裙子和叮当作响的耳环,鲜艳得像是刚成熟的西瓜。卷卷的头发上别着小发夹,虽然个性,但并不突兀,反而显示出她独特的审美。 苏木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老人。 她用旧窗帘的布料和一些美术生爱用的颜料,加以剪裁、拼接,就完成了一件台灯的灯罩。她把灯罩送给苏木,说:“小姑娘,脸上多一些笑容,去多认识一些朋友吧,有人相伴,你才能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有趣。” “认识新的朋友太难了,她们总是会离开,还不如一个人。”苏木撇撇嘴说。 “难道因为离开,就不去认识吗?一朵花如果知道自己早晚会枯萎,就拒绝绽放吗?傻孩子,你看外面的阳光多好,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好时光。”老人拍拍苏木的肩膀。 苏木以为自己不会再敞开心扉了,结果,她哭了。 她觉得自己孤独了太久。 4 留学三年后,苏木回国,她找了一份人力资源师的工作。她尝试和周围的人成为朋友,不再计较中途走散。她的朋友越来越多,她分享自己的经历给他们听,她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年少时那刻骨铭心的孤独,好像渐渐从心里抽离。 站在冬天之中最热闹的街头,苏木挽着男朋友的手,和一群朋友等待跨年的倒计时。烟花耀眼,孤独走远,苏木的心情真的大好,她愿意永远这样好下去,不为任何事物摧折。 这些年的孤独很苦,但是也教会她如何重新去对待孤独。 就像是老奶奶缝纫机下的布料,你的针脚上描绘出的图案,经过了碾压之后,才能更加平整和绚丽。 我们都曾走过孤独的路,我们也都曾疏远过别人。我们有时候宁可与全世界为敌,我们也都曾经历过失望,但是千万不要让我们的自私成为别人心里的疤痕,无法抹去。 我们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能活在真空中,我们需要融入这个可爱的世界。 感谢那些陪在你身边的朋友,也请忘记那些故意的疏离。 你总会遇到更多的人,更真诚的心。 不要怕,请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孤独从来不可怕,它教会你如何在黑暗中走好自己的路,不被他人左右,不被议论所困扰,然后,等着你自己去发现同类。 愿我们在彼此 相随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1 看到小娇现在美丽的照片,我总会想起她12岁时,短发的她活脱脱像一个假小子。 春节的时候她回来对我说,如今二胎政策又开放了,看到了有些大孩对新生弟妹不满而酿造悲剧的新闻,小娇说:“我要感谢一下老大当年不杀之恩,然后我们俩笑得屁颠屁颠地停不下来。” 我4岁的时候,她1岁,她4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给她扎小辫了,然后头上再别一朵很乡土气息的大红花,妈妈做饭的时候,我会把她背在背上着她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小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力气很大,去哪儿都带着她,她也像个小跟屁虫一样粘着我。 记得10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去亲戚家有事,把我和妹妹放到五姨家待几天。妹妹整体乐呵呵地吃饭玩耍,而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窗前看看爸爸妈妈来了没。 那时,心里的小悲伤已经逆流成海了。我每天就跟李莫愁似的,苦大仇深,每天都盼着爸爸妈妈早点去接我们,恨不得立马长出翅膀飞到他们身边。 连着几天没看到爸爸妈妈,我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哭了起来。 6岁的她在旁边说,哎呀呀,不要哭啦,他们很快就会来了。 2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她,因为每天放学都记不住老师留的作业,所以妈妈就派已经上五年级我去帮她记录黑板上老师留的作业。有一个晚上我梦到妹妹离开我了,哭了好久,醒来之后发现妹妹就睡在我旁边,我摸了摸她的小胳膊,觉得她在身边真好。 后来那个记不住作业的小朋友就摇身一变成了学霸,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年级中的佼佼者。那时的她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留着短发,穿着宽松的校服。瘦瘦的,好像一不留神就湮没在人海了。 快高考的时候,因为学业的压力,每次考试前她都会头疼呕吐,我看着她每晚在台灯下所付出的那些艰辛,看到她反复的做那些练习题,看到她认真走的每一步。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她发挥的很平稳,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她的笔记本总是很有创意的贴一些小贴画,上面有她清秀的笔迹,每门功课都倾尽所有的心血和时间去努力练习。 3 大一的时候,她留起了长发,变成了亲戚口中的大姑娘了。再后来,她学着化妆和服装搭配,本来身形纤瘦的她,任何服装都能驾驭的了,大学毕业回来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她的老师和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当年那个像男孩子一样的小学霸越来越美丽了。 之后,她准备考研,考研的过程中,她每晚都复习到凌晨,早晨醒来接着练习英语,她总是像一个倔强前行的小公举一样,一路披荆斩棘,一路义无反顾的前行。 考研等待成绩的那段时间,正好我怀孕了,她每天陪着我,一起逛花园,一起去喂小区里的流浪狗,她说:“好神奇啊,好像你肚子里的宝宝跟我特别有缘,在我最空闲的时候,她到来了,能让我多陪陪你们。” 那时,我笨重得像一头大象,最后感觉走路都很累。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怀孕的艰辛,而妹妹也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孕期。 那个夏天,她如愿地考上了厦门大学。在厦门那个充满文艺清新的地方,她也变得越来越文艺。在研一的假期,她回来做了近视矫正手术,摘下了厚厚的眼镜,由那个大姑娘又变成了小女神。 有时候和她视频的时候,我会说:“哎呀呀,我都被你美哭了,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美了!”然后我看着视频里的她,她捂着嘴说:“小萝莉,我觉得这个我颜值的最高峰了,马上就要变老了。” “不老不老,我们永远这么年轻美丽。”我笑着说。 4 是的,我们永远都要这么年轻美丽,好像我给她梳小辫的时候,还是在昨天,而如今已经到了以三开头的年龄,她居然还搞笑的叫我小萝莉。 我看着我们小时候一起拍的照片,我穿着小水靴坐在椅子上,她穿着我的鞋坐在我旁边,手里还抱着一个塑料娃娃。 那个时候,我们住在平房,有自己的小院子。 夏天的中午,我趴在窗台上,妈妈坐在小板凳上,双手在洗衣盆里搓的红彤彤的,水面上衬映着光亮亮的太阳,显示出彩色的倒影,妹妹抱着猫咪穿着凉鞋在在午后的床上安静的睡着,树影在墙体上遥遥晃晃。 我眯起眼睛,闻到夏末快要谢掉的最后一抹花香,隔着墙壁看不到的、趁着季节不断变换的时光,还有妈妈时而从盆里伸起右手把掉下的一缕头发挽到耳朵后打了个圈的声音。 看着看着,意识越来越模糊,仿佛快要睡着了。然后 “啪”的一声,脑袋从胳膊肘儿上猛地抬起来,看到妈妈把水泼到水泥地面上,在阳光下“啧啧”的声音,不一会儿就干了。 那些场景让我更轻易的就想起记忆深处遥远却清晰的容颜,暖至心底。遗忘在时光里的美好,因为它们长在内心深处最干净的地方,一直生生不息。 那个曾经爱尿裤子的假小子,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小女神,时间的力量多么神奇。这些年,我们彼此看着对方一点一点的蜕变,在今后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我们也一定会如同自己心中的小萝莉般开朗,用心爱生活,爱这个多变的世界。 ★十点读书、人民日报热文作者易小宛 ★为现代读者打造的修心暖心文集,为迷茫的你点亮一盏心灯。 ★走过才能懂得:熬过孤独才能享受繁华,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你的迷茫并不可怕,所有失去的也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