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边2:艺术里的村庄

崖边2:艺术里的村庄
作者: 阎海军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崖边2:艺术里的村庄
ISBN: 9787559844088

作者简介

阎海军,知名非虚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崖边Mook》主编、“全国爱故乡文学与文化小组”发起人之一。著有《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和都市》《陇中手艺》。作品曾入围“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获得过第九届敦煌文艺奖、第六届甘肃黄河文学奖一等奖。《崖边报告》上榜“2015华文好书社科类十大好书”“2015凤凰非虚构十大好书”、《中外文摘》2015年度十大好书、2015南都好书榜十大好书(社科类)等。

内容简介

艺术家与乡村:宋庄现 象谈 徐弘滨 宋庄原本是偏远落后的 京郊农村,由于艺术家到来 ,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艺术家聚集区。艺术家们 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情怀在乡 村从事自己喜欢的艺术创作 ,表达对社会的关注,用自 己的方式为社会发声,具有 独特意义。 艺术家生活在宋庄,二 十几年来在京郊乡村建设家 园的现象,对于中国艺术乡 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梳 理艺术家在乡村的生活面貌 ,对乡村建设思潮与乡建实 践,具有案例示范作用。 宋庄画家村的前世今生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 开始形成艺术村聚集区,这 是早期文化乡村的一种类型 。从最早的“圆明园画家村” “北京东村”到“草场地”“上 苑”等艺术村、艺术区聚集 地,京郊乡村的艺术家通过 在乡村的艺术生活与活动, 逐步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 。 圆明园画家村虽然短暂 ,却是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重 要文化现象,这得益于圆明 园画家村地处中国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附近 ,文化资源丰富。1995年 ,圆明园画家村将要被取缔 的消息逐渐得到证实,圆明 园的一些艺术家开始找出路 ,由于画家张惠平的关系, 方力钧、王音、刘炜等经济 条件比较好的艺术家在宋庄 买到了农家院。此后,圆明 园短暂聚集的艺术家大部分 搬到通州宋庄,从而形成了 中国最早、世界最大的艺术 家群落——宋庄艺术家群落 。 各种寻找创作自由的艺 术家聚集在宋庄镇的十几个 村落里。作为“圆明园画家 村”的延续与关联,宋庄形 成了中国当代艺术比较完整 的生态体系,是艺术家的乌 托邦。从此宋庄受到各方关 注,加上处于北京文化中心 的地理位置关系,于是象征 自由之地的宋庄逐渐成为各 地艺术家向往的当代艺术“ 圣地”。 宋庄是通州区直辖的一 个县级镇,距天安门广场直 线距离30多公里,位于北京 地图最东边的郊区,与河北 的燕郊镇只有一河之隔。 1953年置乡,1990年建镇 。1997年通州升格为区以 后,宋庄也随之升级,面积 由原来的55.6平方公里扩 大到了116平方公里。事实 上,1949年后宋庄在历次 的社会发展机遇中一直比较 “落后”,甚至在80年代改革 开放的浪潮中她都没有抓住 契机。宋庄镇下辖有47个行 政村,常住人口10万人,我 们所知道的“宋庄艺术区”只 是占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宋庄的历史虽然悠久, 但之前却名不见经传,艺术 家的到来给宋庄注入了文化 标签。艺术家主要集中在小 堡村。以小堡村为中心,成 发散状态聚集,包括宋庄村 、大兴庄、辛店、喇叭庄、 任庄、北寺、白庙、邢各庄 等村。2006年,宋庄艺术 家聚集区获准进入第一批北 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名单; 2007年左右,人住宋庄的 艺术家数量达到高峰,各地 艺术家蜂拥而至,宋庄艺术 家人数激增。这与艺术区画 廊等展览设施的完备、艺术 市场开始火热、当代艺术在 国内外拍卖市场的屡创新高 有关。根据宋庄艺术促进会 工作人员于2014年6—7月走 访、电话等方式调查登记, 当时在宋庄居住创作的艺术 家共登记有3611名。据不 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年 底,入住宋庄的艺术家人数 已达近两万人,还不包括有 些艺术家有意回避调查的隐 居状态。 艺术家改变了宋庄,为 其打开了发展之门。把闲置 的农村院子卖个好价钱,对 于宋庄当地农户来说,这可 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当时一 个农家院宅基地在村子内部 转让买卖也就两三干元,艺 术家能给出一万元,这对宋 庄的村民是一个诱惑。由于 当时圆明园驱赶艺术家事件 的影响,通州有关部门知道 艺术家到宋庄买房的事后也 下达过不许卖房子给艺术家 的指示,还向小堡村领导提 出过“赶艺术家走人”的“建 议”。小堡村村主任崔大柏 看到了艺术家们带来的经济 效益,为了保护这点已有的 经济成果,他向有关部门做 了治安保证,坚持让画家们 在小堡村住下来。先前16个 买房的画家得到了小堡村村 委会的支持。但1995年以 后,小堡村的院子就不再卖 给艺术家了。无奈之下,后 来的其他艺术家们也就只能 在周边村庄寻找可以购买的 院子。 崔大柏是最早接收方力 钧等16个人进宋庄的小堡村 村主任。最早是这个村包容 了艺术家,后来通过艺术家 们的努力,在世界上取得了 成就,也成就了小堡村这20 年的发展。艺术家跟村民建 立了丰厚的感情,这种感情 也是宋庄能够发展的基因, 这种感情是不可再造的。 在后来的宋庄艺术家房 产纠纷官司中,崔大柏要求 小堡村村干部、村民维护契 约精神,让房屋买卖毁约的 事件没有在小堡村继续恶化 ,使宋庄的艺术家在小堡购 买的宅基地房产得到了一定 的保证,为之后宋庄成为艺 术家聚集地奠定了契约基础 。其他村庄的艺术家就没那 么幸运,自2006年以来, 各村不少艺术家因为房产纠 纷官司不断,疲于奔命。 P2-4 北京通州宋庄如何从艺术家的聚集地变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摇篮?福建厦地古村落如何变颓圮腐朽为生机勃勃?贵州洪江上如何构建起“补丁美学”、惜物精神?云南光崀的猪窝咖啡为何火爆,外普拉的村民如何进京展演?福建后田如何成为行动剧场,村民们的行为艺术如何上演?作为历史悠久的民间窑口、“三线建设”时期的重镇,没落的甘肃安口如何重拾自信? 如何用艺术、用文化拯救业已凋敝濒临消失的乡村?听实践者娓娓道来,其中有辛酸,更有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