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之声

科创之声
作者: 佘惠敏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1.18
折扣购买: 科创之声
ISBN: 97875196148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决不能再以“帽”取人了 “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 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 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近日 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 话一语中的。 在对当前科研领域弊端的一些批评中,事关人才评 价机制的“帽子”问题是一大焦点,抢“帽子”活动也 成为科技人员时间浪费的最大损耗点之一。 “帽子”是指为表彰优秀人才设立的各类项目和荣 誉称号。各种人才项目的设立,保障了我国对高层次创 新人才的重点支持,相关人才也为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不过,随着各种人才计划越来越名目繁多,又缺 乏统筹优化,渐渐出现了部分学者争抢“帽子”的现象 。 “帽子”虽好,但抢“帽子”太浪费科技人员时间 了。造成该弊端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帽子”太重,与科研资源和个人待遇紧密挂 钩,事关个人发展前途,“不得不抢”。“帽子”与一 个人的科研资源、职称、评奖、收入紧密相关。在这样 的超强刺激下,有的学者忙于申请、评选人才项目,以 致舍本逐末,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做研究。 二是“帽子”太多,集聚效应明显,退出机制不畅 ,带来资源配置不公,助长“山头主义”。大小“帽子 ”环环相扣,有了一顶“帽子”,就容易申请到更多“ 帽子”。大多数“帽子”有年龄门槛,年轻学者为了在 年龄门槛前获得相应“帽子”,就像打升级游戏的玩家 那样不停争抢。某些高级“帽子”堪称“铁帽子”,“ 帽子”一戴终身不摘,主宰着优势科研资源的支配权。 三是“帽子”太虚,有的评价标准存在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弊端。“帽子”评选,存在“重海外、轻本土 ”“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实际贡献”的现象 。这必然带来一些人投机取巧的卡点刷分:一篇论文能 说完的工作,发出几篇甚至十几篇论文,有“灌水”嫌 疑;频频在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亮相,交换资源, 混个“脸熟”。“灌水”可凑出论文数量,“脸熟”会 带来人际关系优势,软硬相济,“帽子”到手。 “帽子”太重让人不得不争,“帽子”太多让人频 繁去争,“帽子”太虚让人取巧而争。抢“帽子”使一 部分科技人员偏离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不做重要的原创 研究,更喜欢做短平快的跟风研究,离“帽子”近了, 离真正的创新反而远了。 分清弊端,改革的重点也就不言而喻。 治“重”,要给“帽子”减负:由“以帽取人”转 为“以岗择人”,由支持“帽子”转为支持岗位,岗位 评聘论水平、政策待遇看贡献。 治“多”,要给“帽子”限量:应限定申请人的人 才项目申请数量,不可重复申报同等层次的多个人才项 目,避免一人多“帽”、重复奖励。 治“虚”,要给“帽子”做实:要完善人才计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