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传

路遥传
作者: 张艳茜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路遥传
ISBN: 9787224121346

作者简介

张艳茜,1963年出生于济南,黑龙江省绥化市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分配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文学月刊,从事编辑工作28年。出版散文集《远去的时光》《城墙根下》《从左岸到右岸》、长篇小说《貂蝉》、长篇传记《平凡世界里的路遥》等。曾任《延河》文学月刊常务副主编、陕西省米脂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政府优秀编辑奖、柳青文学奖、陕西作协年度优秀作品奖获得者。现就职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七号病房 这个七号病房,是古城西安西京医院传染科的病 房,位于西京医院的东边,一排坐南朝北的房子,门 前有片绿化带。 1992年秋天的古城西安,刚刚经历了一个闷热难 熬的夏天。进入10月,难得秋日的阳光善解人意地温 柔,随意地以不太充沛的体力,洒向病房门前的那片 茸茸绿草地上。阳光似乎带着微笑,又穿过七号病房 南边的窗户,自然而祥和地照射进病房,散落在靠窗 户的病床上。 在西京医院传染科七号病房病床上,躺倒了有一 个月的路遥,已经没有力气迈出七号病房的房门,去 享受多情的阳光笑脸。现在,他只能倚在床头垫高的 枕头上,将头侧着望向窗外——表情里满是向往。 路遥的脸色灰灰地泛着黄。浮肿着的眼皮,似乎 很沉,闭合之间都会伤着元气一样。 穿过窗户的阳光,照耀着空气中的尘埃,上下飞 舞,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亮。路遥的目光穿过这些飞 舞的亮点,定格窗外。此时,窗外的树上正有几只小 麻雀吱吱喳喳欢快地呜叫、舞蹈,梳理着褐色的羽毛 。 路遥听着看着,眼神由闪着光亮的惊喜,渐渐暗 淡到忧伤。 曾经站立着的路遥,虽然不到一米七的个头,身 材却十分魁梧,虎背熊腰的,除了粗壮有力的双臂, 还有稳健的、肌肉暴突的大小腿。而此刻躺在病床上 的路遥,嘴唇是乌黑的,眼周是乌黑的,瞳仁却是黄 色的。圆圆的胖胖的脸庞不见了,曾经厚实的大手, 也没有了往日的圆润光泽。他那松弛的手背,因为天 天要挂十几小时的吊针,布满了大小针眼。他的手指 骨节突出,指甲盖夸张地显大。路遥仿佛骤然间身体 萎缩而瘦小了好几圈,像是毫无过渡就突然进入寒冷 冬季的老榆树,枯黄、干瘦、缺少生机。他的身形薄 薄的,又短短的,在病床上蜷曲着,只占了病床的三 分之二不到。 为了塑造起挺拔的形象来,这个人的身体现在完 全佝偻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体格魁梧的人,在进行 一生紧张繁忙的艺术创造后,加上越来越危急的病情 ,身板单薄得风能吹倒。整个躯体像燃烧过熊熊大火 的树木,变得干枯而焦黑,一切生命的嫩枝叶似乎看 不见了。 这就是他吗?这就是那个令人敬仰羡慕的艺术家 吗? 这就是他。此刻,他正蜷曲在西安陆军医院内科 二楼一间普通病房里,时不时就喘成了一团。体重肯 定已经不到一百斤了,从袖筒里和裤管里伸出来的胳 膊腿,像麻秆一般纤细。 除过眼睛透露出内心的生机外,这个蜷曲在病榻 上的人,现在看起来完全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这是柳青病逝后,1980年4月12日至13日,路遥 写的一篇悼念文章——《病危中的柳青》中的一段文 字。其实路遥只见过柳青一两次,是在1978年初春, 柳青患病住院的时候,《延河》的副主编、女作家贺 抒玉,带着年轻的编辑路遥去看望柳青,并为《延河 》连载柳青《创业史》(第二部·下卷)组稿。当时路 遥并没有与柳青交谈什么,他后来是靠研读柳青的《 创业史》等作品来理解柳青的。 此刻的路遥,就像他这篇文章中描写的,和他最 敬仰的导师柳青当初的情形一样,令人难以置信地虚 弱、瘦小,这是燃过了旺火的焦炭状态呀。 西京医院的前身,是延安时期抗日烽火岁月里诞 生的中央医院,1954年改建成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1984年对外始称“西京医院”。这家医院不仅 是陕西省,也是全国著名的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医疗 技术精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融医疗、 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七号病房,是当时西京医院传染科最好的病房了 。说它好,其实是说对这间病房的重视程度,病房的 布置则是简单的。路遥病床的旁边,各有一个小小的 床头柜,上面每天都摆放着散发着清香的鲜花,那是 探视的人送来的。紧挨着的是陪护人的床,这是传染 科对路遥破例,允许陪护人员陪住。 西京医院为七号病房的病人路遥配备的医护人员 是传染科最强的:对肝炎、肝硬化治疗有丰富经验的 阎荣教授、副主任医师段满堂和住院医生康文臻。他 们先后组织了七次院内会诊,还邀请中医科、消化内 科等有关科室的专家教授,汇集多方的智慧和经验,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使用最好的药物,试图向濒临的 死神发起一场艰苦的争夺战。 路遥把重新站起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们身上了 。他说:只有你们能救我了。我的命就交给你们了! 在1992年的9月5日这一天,西京医院传染科的医 护人员忙碌中显得比往日多了一点激动,因为他们将 迎来一位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病人——作家路遥。 在那个文学兴盛的年代,征婚启事上都要表明自 己爱好文学。所以,只要是有点关注文学的人,即使 记不住作家路遥的名字,也读过他的作品;没有读过 作品,也看过由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人生》, 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平凡的世界 》。 西京医院指派的最好的医生和护士,几乎都读过 路遥的小说,也看过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但是,他 们还没有机会见到这样一位声名远播的大作家。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