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4.70
折扣购买: 国际大都市基础教育质量比较研究
ISBN: 9787572003271
马健生,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wu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秘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审组组长,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1年入选教育bu“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政策、学校领导与改进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 蔡娟,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国际化等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课题10余项。
自1915年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Patrick Geddes)在提出“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概念以来,历经百年,国际化大都市不仅在发达国家,也在发展中国家以势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国际化大都市既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国家的骄傲,也是国家的痛点;国际化大都市令人梦寐以求,令人神不守舍,心向往之;国际化大都市活力四射,躁动不安;国际化大都市是经济的发动机,科技革命的策源地,是文化的推进器,是时代的脉搏;国际化大都市像巨大的磁石,每日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人涌入追梦,同时它又那么残忍,毫不留情地赶走那些不适者;国际化大都市里精英荟萃,但也苍生悲天。国际化大都市繁花似锦,国际化大都市百病丛生…… 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教育制度既是国际化大都市文明的反映,也不可避免地为其弊端所制约。国际化大都市基础教育制度规模宏大多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质量差异巨大,质量的鸿沟难以逾越。国际化大都市基础教育制度强化了社会分层,从而使其自身深陷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激烈冲突之中。但是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以正确的理念改革国际化大都市的教育,教育也可以成为弥合国际化大都市不同阶层撕裂的黏合剂,可以为社会下层人群提供社会上升的阶梯,可以成为社会冲突的“减压阀”,可以促进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的融合;教育是拯救环境,使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环境友好的宜居之地的基础,教育是传播和捍卫维系国际化大都市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价值的利器,当然,教育还源源不断地为国际化大都市提供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总之,教育是治愈国际化大都市原罪的良方,教育是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的希望。 不管我们是爱还是恨国际化大都市,它都在那里,它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能绕过的一道坎。国际化大都市基础教育制度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产物,二者共荣共衰。我们必须研究它,为促进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为减轻国际化大都市的病痛做出我们的努力。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今天,提高国际化大都市基础教育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