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浪漫古典行

人间词话/浪漫古典行
作者: (清)王国维|校注:墙峻峰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20
折扣购买: 人间词话/浪漫古典行
ISBN: 978753548973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 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 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①本句出自冯延巳的《鹊踏枝》:“庭 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 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本句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 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 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③本句出自 陶潜的《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④本句出自元好问的《颖亭留别》:“故人 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 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 画。” 【评析】写境、造境是从创作手法上对境界加以 阐释,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则是从审美体验上对境界 加以说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王国维提出的两 个重要的美学概念,二者是在意境范围内,相对而言 的。 “有我”与“无我”,并不是“有”与“无”的 区别,因为在这两种境界当中,皆有“我”在。它是 “显”与“隐”的区别,是工巧与神妙的区别。 从情感表达方式来看,所谓的“有我之境”是指 诗人的情感表达是直接的,显性的。一方面诗人在认 识外物时,“我”是主动的,以“我”的感情来统率 外物,并直接抒发情感;另一方面,此时物已不是作 为独立的客体,而是诗人表达主观感情的材料,是诗 人移情于物后的产物。故形成“物皆著我之色彩”的 “显我”的艺术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是一个 伤心至极的“我”移情于花,视“花”为知己,想一 诉衷肠,而结果呢?花自飞落,人自寂寞。“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个灰心至极的我, 满目所见,无不是萧瑟凄厉。孤馆本已孤寂,还要闭 锁着春寒,杜鹃啼叫本已让人断肠,偏要在夕阳西下 的黄昏日暮时候。泪眼问花、乱红飞过、孤馆春寒、 杜鹃斜阳,这些情境无一不是高度自我化、情绪化的 产物,无一不包含着抒情主人公强烈的情感色彩,无 一不明显地昭示着一个“我”在。 所谓的“无我之境”,情感表达是隐性的,间接 的。一方面诗人在认识外物时,并不是如“有我之境 ”那样,以情驭物,而是以“无我”“忘我”的眼光 来看待事物;另一方面以物载情,将主观情感隐藏在 物之背后,物我同构,浑然一体。故而形成一个不知 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隐我”的艺术境界。“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时诗人已弃官归隐田园, 他已经在山水田园中找到灵魂的憩息之所,心融于物 ,体物见性。采菊东篱之下,心物凑泊,不经意问抬 头,但见悠远的南山,到底是人之悠然,还是山之悠 然,已经无法分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本心澄静,心不染着,眼中所见的寒波是澹澹的,白 鸟是悠悠的,在这闲暇的物态之后,分明隐藏着一颗 自由无碍、怀归心切的诗人之心。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