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品:闲情雅致的文字瑰宝

明清小品:闲情雅致的文字瑰宝
作者: 陈万益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明清小品:闲情雅致的文字瑰宝
ISBN: 9787559487889

作者简介

陈万益 1947年生于台湾。台湾大学中文系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任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教授。现任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所教授兼所长。著有《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考述》《晚清性灵文学思想研究》《于无声处听惊雷:台湾文学论集》等。

内容简介

鉴湖 袁宏道 鉴湖昔闻八百里,今无所谓湖者,土人云:“旧时湖在田上,今作海闸,湖尽为田矣。” 贺监池去陶家堰二三里,阔可百十顷。荒草绵茫如烟,蛙吹如哭,月夜泛舟于此,甚觉凄凉。 醉中谓石篑:“尔狂不如季真,饮酒不如季真,独两眼差同耳。”石篑问故。余曰:“季真识谪仙人,尔识袁中郎,眼讵不高与?”四座嘿然,心诽其颠。 【注释】 ① 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又叫镜湖、太湖。 ② 土人:本地人。 ③ 闸:按时启闭的水门。 ④ 贺监池:即鉴湖。唐开元间,秘书监贺知章,求以湖为放生池, 诏赐镜湖一曲,因亦名贺监湖。 ⑤ 吹:鸣。 ⑥ 泛舟:乘船。 ⑦ 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至友。 ⑧ 季真:唐贺知章,字季真,工文辞。玄宗时,授秘书监,自号秘书外监,世称贺监,晚节诞放,号四明狂客。 ⑨ 谪仙人:指李白。李白于唐天宝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文,叹为天上谪仙,荐于玄宗,召为翰林供奉。 ⑩ 眼讵不高与:眼光难道不算高吗?讵,岂。与,通“欤”。 ? 嘿然:无语貌。 ? 心诽其颠:诽,非议。颠,癫狂。 【解说】 唐朝柳宗元的游记,是文学史上极出名的作品,尤其《永州八记》,更是游记文学的代表作。将袁中郎的作品,与之比较,两人都能够在描摹景象中,将个人的感情传述出来。可是,取景的角度和描摹的手法,两人完全不同;而感情的内容及抒情的笔调,也完全异趣。 前篇我们曾说中郎的游记是将主观摄取的印象,轻描淡写,烘染成水彩画;柳宗元则有意客观,细致刻画一景一物,对方位和大小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浓彩布满整个画幅,类似油画。中郎的色彩是亮丽的、流动的;柳宗元的,则是浓郁的,甚至于阳光、溪水也都是寒冷的色调。 画中的人物,在柳宗元的画幅里是隐而不显的,袁中郎则着色较多,有时甚至成为画的主题,音容笑貌都呼之欲出。更有趣的是:游山虽然都有伴侣,柳宗元几乎不提他们,结果只剩他一个人默默无语,踽踽独行;袁中郎固然以自己为主角,他还将同游的朋友,甚至于山僧渔樵等的动静语默写出,那是一群可爱的充满欢笑的观光团。 游记整体给人的印象:宗元冷,而中郎热。宗元的景象天高气爽,苍莽阴森,使人神情内敛,抑郁沉思;中郎的花草泉石,林木山水则多可亲可爱,令人狎玩。他的世界是开朗的,没有拘束的,在其中,可以自由徜徉,嬉笑戏谑,那是我们的大自然的“家”。即使“家”有时不免沧桑之变,只要我心长存暖意,也可以在凄凉中感受温馨。 《鉴湖》就是一幅凄凉中有温馨的杰作。 鉴湖虽称“湖”,但是由唐至明八百多年的变化,真是沧海变桑田矣!眼前的情形是“荒草绵茫如烟,蛙吹如哭”,哭向历史,向月夜凄凉。游人至此,情何以堪? 中郎喝醉了,醉中模糊了人世兴衰,醉中混同了古今人我。昔时鉴湖仍然汪汪的盛唐,大诗人李白,幸好有个贺监知他为谪仙,可以稍解寂寞,同领酩酊;吾生在世,同游同醉,幸好有个陶石篑,慰我情怀。“我是谪仙,你为季真,同临鉴湖,同感古今!” 这样的心情,如此的狂言,除石篑也许心领之外,在座众人,有谁解得?表面默然相觑,内心定骂我癫狂。哈!哈!酒后谈吐,是真言?是乱语?自个儿解去!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小品文在艺术上极富创造性 ◆明清小品文是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在反映时代思潮、探寻人生真谛方面,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篇幅短小,文辞简约,趣味盎然,韵味隽永 ◆书序、传记、文论、书信、日记、游记、笑话、寓言、清言……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努力寻找到的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体,并以此建构出独立自由的精神家园 ◆引领华文世界40年扛鼎之作,数百万读者奉为经典入门的必读书目 ◆龚鹏程导读推荐 ◆优美白话翻译,精准原典注释,无须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