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123辑)

老照片(第123辑)
作者: 编者:冯克力
出版社: 山东画报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40
折扣购买: 老照片(第123辑)
ISBN: 97875474307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现在才明白他为什么对北斗洞如此情有独钟,《旅 游历史——乙编:雁荡山名胜古迹》中《北斗洞》一篇也 是他亲自执笔。1985年,距离宗文中学在雁荡已近半个世 纪,想起他少年时北斗洞中八仙楼、凌霄殿都曾是教室, 朝花夕拾,书声弥漫,名山与学子如此结缘令人神往。难 怪他说起洞内建筑如此熟悉。 这本小书大约四万字,共四十篇,其中我执笔三十五 篇,盛老师执笔五篇,我执笔的部分,也都经过他修订。 他的文字简练、朴素,绝不哕嗦,但明明白白。在编写这 本教材期间,我经常往返于谢公岭,每次去不是他留我吃 饭,就是另外一个正在编《旅游地理》的盛老师留我吃饭 。他也曾专门来过我家一趟,我又陪他登谢公岭去了雁荡 。 这年6月,当全稿完成,我在写后记时心里想到的是孟 浩然的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我那时年少轻狂,自以为在做一件大事, 其中说:“我们从历史角度系统叙述雁荡山的名胜古迹, 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盛老师不同意用后记,也不要 前言,连署名都没有就印了。 这是我生平的第一本小书,打字油印了二百册。我记 得领到二百元稿费,十元面额的一摞。盛老师一分也不要 ,全给了我,他的理由是他有工资,再说主要是我执笔的 。当年,有一篇《马鞍岭》在《温州日报》发表,我们共 同署名,他用了一个化名“盛侃”。稿费他全部给了我, 我推辞不了,只好收下。 第二年秋天,他托人带给我一册《雁荡山特辑》,是 乐清县政协文史工作组编印的,从《旅游历史——乙编: 雁荡山名胜古迹》中选载了七篇,前面有个编者按: 盛笃周、傅国涌同志编写的《旅游历史——乙编:雁 荡山名胜古迹》,是作为雁荡旅游学校旅游历史教材使用 的,按雁荡山七个风景区中主要风景点,分别写了近四十 篇(名胜古迹)史话。现选载几篇,以飨读者。 这可以算是我生平第一本小册子,带有考证和史话的 性质。前后用了两个月时间完成,资料的积累则前后近两 年。我记得1984年8月我在北京中关村小娘舅家小住时,正 醉心于雁荡山及温州地方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决意写几本 书出来。舅舅建议我选择某个时代,专攻断代史,像吴晗 那样,我当时还不以为然。认为研究雁荡山也一样很有价 值。 三 《旅游历史——乙编:雁荡山名胜古迹》印出不久, 刚从温州师专毕业的林宏伟和还在读的许平乐办了一期雁 荡山语文夏令营,邀我作为老师参加。时在1985年8月。来 自温州、台州各地的中学生大约二十人(其中有几个小学生 ),住在雁荡中学招待所,那曾是我们1983年秋天的学生宿 舍。前后大约三天,我们的足迹主要在二灵一龙,我大概 是主要的讲解者。我依稀记得那几天,我们在山水之间有 西瓜、有啤酒,有单纯的文学话语,尤其难忘在灵岩的一 处露天茶室,一杯清茶,休憩闲话的场景。在大龙湫和灵 峰合掌峰前,我们留下了两张在当时还有点奢侈的彩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