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半生唯嗜书/书话文存

坎坷半生唯嗜书/书话文存
作者: 王学泰
出版社: 商务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6.62
折扣购买: 坎坷半生唯嗜书/书话文存
ISBN: 9787100074360

作者简介

王学泰,一九四二年底生于北京。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九八○年春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任编辑;一九八八年调至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一九九七年被评为研究员,后兼研究生院教授。二○○三年退休至今。 研究领域最初是偏重于中国古代诗歌史,近十年来,偏重于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著作包括《中国人的饮食世界》、《中国游民》、《华夏饮食文化》、《幽默中的人事百态》、《《水浒》与江湖》、《中国人的幽默》、《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等,而且还有很多的学术随笔集出版,其中包括像《燕谈集》、《多梦楼随笔》、《偷闲杂说》、《重读江湖》、《发现另一个中国》、《平人闲话》等。整理了《杜工部集》、《唐诗评选》(王夫之评选)。与傅璇琮等人主编了《中国诗学大词典》。

内容简介

逛书店和跑图书馆加强了我的读书意识。我最早逛的书店是琉璃厂的 旧书店,我的家住在米市胡同南口,1954年至195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 中学读初中,每天都从琉璃厂过。那时书店尚未公私合营,比现在书店要 多多了,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而且各有特色。几乎每天我都要到这 里流连一会儿,可惜当时没有钱,看到过许多想买的书,因为囊中羞涩, 而失之交臂。其中使我数十年而不忘的是《郁达夫十年集》,那是由《沉 沦集》、《寒灰集》等十本郁达夫作品编成,皆为精装,出版于三十年代 初,纸已发黄,封面与书脊还很新,索价十元,那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还 有余(当时中学生伙食费每月八元五角),捧着书,摩挲再三,终于放下了 。其他如旧杂志《新青年》、《现代评论》、《语丝》、《拓荒者》、《 词学季刊》等名刊,也不难得,只是数毛钱到两元钱一本,这对一个中学 生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像现在视为“文物”的北大学生1957年办的 《红楼》(“整风”时学生的“鸣放”文章多发表在这个刊物上)只五分钱 一本,我买了一整套(可惜后来送给一个同学了)。那时的琉璃厂不像现在 的金碧辉煌,有富贵气,无书卷气;当时的名店《来熏阁》、《富晋书社 》等都是青墙灰瓦,非常朴实的。我们穷学生在那里站着看书,而且一看 就是俩仨小时,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也很少不耐烦,应该说我是在这些现在 看来很不起眼的狭小的书店领略了知识海洋的无限宽广。 北京五六十年代的新旧书店我都跑遍了,西单商场和东安市场的旧书 摊,隆福寺夹道的“修绠堂”都是令我流连忘返的地方。东安商场旧书摊 最大,新旧书全有,绵延有百米之长。我在六十五中读高中时,中午吃完 午饭就利用休息时间跑到这里读书,有时甚至误了上课。那时最时兴苏联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鸥》、《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勇 敢》等几乎是中学生必读的书。有位同学在东安商场书摊买了三本一部的 《勇敢》,只一元一角钱。打开书的扉页,写满了娟秀的小楷。大意是勉 励友人向书中的英雄人物学习,两人联翩前进。从词意和赠书者的名字看 是位充满热情的女郎。可是墨迹未干,书就上了旧书摊,真是令人悲哀。 那时我们也正在青春期,买到此书的那位同学颇有感慨,在扉页最末写道 :“少女一片痴心意,换得书摊一块一。” 那时正逢“反右”之后,谁一划为“右派”,他写的书马上廉价处理 ,上了旧书摊。刘绍棠是较早划为“右派”的青年作家,他的《运河的桨 声》、《山楂村的歌声》、《青枝绿叶》就卖五分钱一本,哪个摊子上都 有。秦兆阳是较晚划为“右派”的,他的描写农村合作化的长篇小说《在 田野上前进》被处理,一角钱一本,旧书店中的书架上常常被该书排满。 巴人的“人性论”被批判,他的《文学论稿》也只是卖两三毛钱。 那时书店与书摊的从业人员们不是人们常说的“小辫子”,而大多是 中老年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安市场的中国书店一位女售书员,五十年 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在那里工作,她高高地坐在收款台上,却还是显得那样 的干枯瘦小,看来她近六十岁了,表情严肃,极富敬业精神。去得勤了, 我们熟悉了。她爱读当时流行的马南村的《燕山夜话》。有一次与我闲聊 :“作者真博学,三教九流、声光化电,仿佛他什么都懂得。”我说:“ 他大约借助了类书。”她谈吐不俗,经常介绍给我一些好书。《杜臆》、 《三家注李长吉歌诗》、《道咸宦海见闻录》、《世载堂杂忆》都是通过 她介绍而买的。我非常喜欢刘禺生的《世载堂杂忆》,称赞她有眼光。她 说作者还有一本《洪宪记事诗》更有意思,可惜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出版过 。我很奇怪,问她,您很早就爱读书吗?她说:我还是大学生呢,国立女 子师范大学的,听过鲁迅先生的课。我们一下便感到亲近了,因为古往今 来这么多思想家、作家,我最喜欢的就是司马迁、杜甫、鲁迅。一位坐在 书店收款台的女店员竟受过我最崇敬作家的亲炙,真是不可思议!她说由 于家庭的原因,大学未能念完。结婚成了家,没有工作,虽然也时常看些 书,但学问荒疏了,解放后便不能从事文化工作,只能卖卖书,总算和文 化还能沾点边,每当说到这些时,脸上便会掠过一丝凄凉的苦笑,不知道 其中蕴涵着多少辛酸和艰难。她的心很细也很善良,有一次,我在书店看 书,旁边有个高中生模样的青年匆匆地将几本书塞到书包里。店员都在忙 着上架,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我十分感激书店让我们这些经济不宽裕 的学子们到这里自由浏览,因此便特别厌恶这种所谓的“窃书”的行为。 我悄悄地把这种情况告诉了那位女店员。她的表情马上严肃起来,向那位 青年瞟了一眼,又叹了一口气。她把那位青年带到后屋,大约几十分钟之 后,那位青年红着脸走了。后来她跟我说:那个学生是个高三生,爱看书 ,家里很困难。我没有为难他,快毕业了,要是公开了这件事,说不定会 影响他的一生。以后,我在书店还看到过这个青年,说明他没有受到为难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