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厅
作者简介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国际经济政策历史的学术奠基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代表作有《民众的愤怒》《嚣张的特权》《金色的羁绊》等。 在宏观经济史、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理论、亚洲金融市场、外汇制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其关于金融危机、汇率制度和最优货币区的实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畅销书《变量》作者,得到App《何帆读书俱乐部》、《何帆报告》主理人。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当选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畅销书《变量》作者,得到App《何帆读书俱乐部》、《何帆报告》主理人。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当选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
内容简介
再版序言 《镜厅》讲述的是过去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在的理解,以及现在的事件如何引导我们重新解读过去。我关注的特定领域是经济政策,背景是西方过去一百年的两次重大经济和金融危机: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和2007—2009年的大衰退。核心论点是,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政策制定者在大萧条中未能采取更有力的经济政策进行干预,从而使 20 世纪 30 年代的危机更加严重;这一看法影响了经济政策制定者,导致他们对 2007—2009 年的大衰退反应过度。历史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然而,它也可能像一副马眼罩,成为某种限制或偏见,阻碍政治制定者全面观察问题。由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开始于西方银行体系,于是西方政策制定者在2007—2009年关注的是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而忽视了资产负债表外工具、衍生证券等所谓“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但 20世纪30年代并不存在“影子银行”,这个情况在 2007—2009 年被忽视了。因此,“影子银行”系统的崩溃最终引发了大衰退。 与此同时,西方政策制定者对 2007—2009 年经济危机的过度反应并没有完全阻止经济衰退(即所谓的“大衰退”)。这提醒人们,宏观经济的调控不仅仅依赖于政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旦这些因素开始发挥作用,就很难被逆转。这提醒我们,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不仅仅是错误的经济政策所致,而且反映了一战所带来的脆弱与失衡。这种观察说明了当下是怎样重塑了我们对过去历史的理解。 为什么中国读者会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有两个原因。 第一,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展开。因此,西方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在 2020—2021 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危机时,采取了更大规模、更持久的财政刺激措施。这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应对大衰退的经济政策结束得太快,随后的财政紧缩就会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和随之而来的通货紧缩风险。然而,事实证明,2020—2021 年的情况是不同的。由于美国和其他西方经济体在供给侧方面的约束,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后果是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可美国的财政刺激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结束得不是太快,而是结束得太晚。这再次提醒我们,历史可以提供借鉴,但也会误导我们对当下的理解。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史为鉴时,不仅要找出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相似 之处,更要找出它们之间的重要差异。 第二,在今天的中国,也可以观察到过去和现在之间类似的“辩证” 关系。中国在 2008—2009 年推出了一揽子计划,以应对西方的大衰退,并在 2020—2022 年再次出台一揽子政策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第一次举措的成功和失败为第二次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影响和塑造了第二次尝试时的策略和方法。同样,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举措的成败最终也将改变我们对中国早期干预的看法。 《镜厅》这本书聚焦西方,它不是关于过去的中国经济政策如何塑造其当前的行为,也不是关于中国当前的政策将如何最终改变我们对其过去的看法,但我也非常希望有人能写这本书。 巴里·埃森格林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2024年8月 1.全球金融领域权威重磅高分之作,绝版5年,全新再版!当今国际学术界知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经典作品。值得与《置身事内》对比阅读。 2.深入探讨100年内两次重大金融危机,深挖金融体系问题根源。作者认为,《凡尔赛和约》没能建立好的经济政治秩序,成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祸根。书中指出,大萧条和大衰退之前,都出现了资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以及大型金融机构的扩张与倒闭。这些症状预示着危机的来临。 3.整理金融体系发展症结,预言未来全球经济走向。作者将两个时代、两块大陆的决策者、企业家一一镜像对比,鲜明立体;呈现风云事件细节,宛如美剧,丰富有趣。作者分析了两次危机中的政策选择,指出虽然我们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避免了一些最坏的情况,但也错失了深度反思和改革现有金融体制的机会。 4.何帆、向松祚、保罗?克鲁格曼、艾伦?布林德、阿代尔?特纳,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