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1861-1911)(精)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1861-1911)(精)
作者: 谌旭彬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83.20
折扣购买: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1861-1911)(精)
ISBN: 9787213111983

作者简介

谌旭彬,笔名言九林,青年作家,资深历史编辑,十年原创经验,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颇有心得,现为“腾讯新闻·短史记”主编,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类文章。出版书籍《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等,主张回归常识,寻找历史真相。

内容简介

1891 年:皇帝开始学英语 1891年,光绪皇帝正在学习英文的消息传出,震惊了清帝国的朝野士绅。 主张革新的知识分子兴奋异常,宫里也“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的热潮,王爷和 大臣们都一窝蜂地去寻找英语课本和教员” 1 。传统士绅们则惶恐不安,当李 鸿章16岁的小儿子李经迈也在本年十月份开始学习英语时,京中士大夫纷纷 “函劝鸿章不可” 2 ——70岁的李鸿章已办理洋务逾30年,当然不会理会这种 “函劝”。 年轻的光绪皇帝要亲自开眼、正眼看世界。可遗憾的是,他并不是清帝国 真正的掌舵者。 洋文堆满御案,引起国际关注 据翁同龢日记,光绪皇帝接触英语始于上一年的12月1日。翁在当天的 日记里写道:“是日起(每日午),上在勤政,命奕劻带同文馆教习进见讲 洋文。” 3 在此之前五天的11月26日,翁在去书房给光绪皇帝上课时,已知晓光绪皇 帝有了学习外文的念头,但翁对此似乎并不太理解,在日记中写道:“闻欲通 泰西字义,此何意也?” 4 外文学习开始后,光绪兴趣颇高,用工也很勤。于是,12月5日,翁又在日 记中写道:“上于西文极用意也。” 5 英文成了皇帝最关注的学业内容,让翁同龢深感失落。12月7日,他在日记 中写道:“近且洋文彻于御案矣,伤哉。” 6 皇帝的书桌上堆满了外文书籍,让 满肚子圣贤之道的翁同龢黯然神伤。 光绪原本希望请华人传教士颜永京担任自己的英文教师。颜早年留学美 国,1862年回国,担任过上海英国领事馆翻译、公共租界工部局通事等职。后 转入教会工作。19世纪80年代任上海圣约翰书院校长。颜很想为中国输入近代 科技知识,在学校里专门开设了科技课程,也很热心于禁烟与放足运动。 但颜无意入宫侍奉皇帝。据其外孙女曹舒丽安说,颜拒绝的主要原因,是 受了近代教育的他,已不愿再向皇帝跪拜: 光绪十七年,清廷曾有意征召他充任皇帝英文师傅,他竟婉辞谢却。他对 家人说:“每天教书,要我向学生跪拜磕头,我如何能做到呢?” 7 究竟是谁向光绪皇帝推荐了颜永京,所见材料有限,笔者尚不得而知。颜 永京留过学、办过教育、与来华传教士关系密切(他自己正是一位牧师),且 关心清廷改革。无论是谁将拥有这种背景的人推荐给光绪皇帝做英文老师,其 着眼显然并不仅限于英文,必也有意在其他方面对光绪皇帝施加影响。 无法聘请到颜永京后,被派去给光绪皇帝教授英文的,是出身京师同文馆 的张德彝与沈铎。其中,张德彝是同文馆培养出的最早一批懂洋文的学生, 1866年在赫德的带领下随斌椿等人游历欧洲,1867—1870年又随蒲安臣使团出 使欧美诸国,1870—1871年再随崇厚使团赴法国为“天津教案”致歉。张德彝 的外语能力优秀,后来郭嵩焘出使英国、崇厚出使俄国等外交活动,都由他充 任翻译官。1890年,张德彝是总理衙门的英文正翻译官。沈铎出身于广州同文 馆,1871年“咨送” 8 入京到京师同文馆学习,1879年以“工部笔帖式”(负责 抄写、翻译工作的文员)的身份留在了京师同文馆,1882年做过清廷驻日大使 黎庶昌的英文翻译。1890年,沈铎是总理衙门的英文副翻译官。 据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披露,之所以要给光绪配备两名英语教师,是 因为这项工作非常累人,必须由两个人分别负担——“每天半小时的英语课程 是在清晨四点钟左右,老师们必须在半夜刚过就起身入宫,然后等上好几个小 时”。光绪很尊重自己的英文教师,“允许他们在自己在场时能落座,而王爷 和其他大臣见皇帝时都只能跪拜”。但两位老师教一位学生同一门课,难免会 出现一些冲突。丁韪良说,“有一天,其中的一位老师向我抱怨说,另一位老 师扯了他的袖子,并纠正了他对一个词的发音”。教师间的这种抱怨,让丁韪 良有些忧虑,担忧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皇帝的热情与教师的谨小慎微,也确实 让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尊贵的学生上课都很准时, 很少会缺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显示出相当的颖悟,但他的口语糟糕透顶。 试想当学生犯错时老师从不敢纠正,怎么会学得好呢?所有的对话练习都是预 先写下来交我审定,然后再给皇上,让他再抄一遍”。丁韪良还说,“臣民们 对于皇上学英语……视为一种极其屈尊的行为”,但光绪皇帝自己似乎并没 有这种感觉。他甚至还准备了一篇英文稿,试图在年节之际向各国使节做一次 演讲。 图书是著名历史畅销书作家谌旭彬继《秦制两千年》《活在洪武时代》之后的又一重磅新作。全书于细微处透视清朝灭亡真相,剖析晚清改革历程,展示了晚清最后五十年历史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