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我们为何建造

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我们为何建造
作者: (英国)罗恩·穆尔|总主编:俞孔坚|译者:张晓丽//郝娟娣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我们为何建造
ISBN: 9787575301756

作者简介

罗恩·穆尔,英国建筑评论家,毕业于剑桥大学,曾短暂从事建筑业,后转投新闻界,担任建筑杂志《蓝图》(Blueprint)的编辑,同时为《旗帜晚报》、《卫报》、《观察家报》等媒体撰稿,并于2002—2008年期间担任英国建筑基金会主任。

内容简介

"“但是你的伯爵夫人……”她说,停顿了一下。 我正要回答,只见门开了;我的回答也被赞叹所打断。我震惊了,又十分愉悦,我不知道自己着了什么魔,我开始真诚地相信魔法。门关上了,我再看不到刚才走过的地方。现在我眼前只有一幅没有间隙的树林的鸟瞰图,它似乎不站立、不停靠在任何东西上。是的,我发现自己在一个大笼子里,四周铺满了镜子…… 在维旺·德农写的小说《没有明天》中,年轻的主角在一夜之间被美丽的T夫人引诱了。事件在一系列的室内场景中展开,从剧院中毗邻的包厢到月光下的马车旅途,到城堡中与年老的T先生的一顿冷淡的晚餐,再到城堡的花园。尽管花园是在室外,它也有室内的特征,为夜幕所笼罩。 事件继续发展,种满树的庭院、长着草的河岸、一座小亭。中间有些耽搁, 当时T夫人的“正派的原则”竖起了微弱的屏障;那个关于他的情妇(伯爵夫人)的话题出现了。但最终“我们的膝盖打了弯,我们无力的胳膊相互交缠,我们无法再支撑对方,沉在了一张沙发里……月亮渐渐落下去,它最后的光辉很快揭起了端庄的面纱,这端庄正变得格外让人厌烦”。接着他们听到了塞纳河水拍岸的声音,因为花园正位于河畔,它似乎与他们跳动的心合拍。 从剧院包厢到亭子,空间成了引诱的共犯。它提供了庇护所、私密性、娱乐消遣、暗示和伪装,还有及时和实用的帮助,比如长满草的河岸和沙发。它刺激了各种感官感受,何况相伴的还有波浪声和月光的神奇效果。从歌剧到月亮到城堡到河,大自然和人工交替变换。 在亭子事件之后,还有一段犹豫的时间。然后两人往回走,去“城堡中一个更加迷人的房间”。他们穿过一座“迷宫”:没有照明的楼梯和过道、一扇秘密的门、一条窄小黑暗的走廊,叙述者将这段路比作一个入会仪式。就在他们走进屋子前,T夫人的顾虑又出现了: “但是你的伯爵夫人……”她说,停顿了一下。 没有间隙的房间的景象阻止了他的回答,他被幻象般的树林和“铺满镜子的笼子”所迷住。这里的光源是神秘和隐蔽的,这里有香炉、点着烛火的圣坛、花朵和花环、丘比特和其他神的雕像,这是一座格调轻快的神殿。有一个黑暗的洞穴,它的地毯是仿草地的样子,还有“一个华盖,下面是一堆堆的枕头,小爱神丘比特撑起它的锦缎”。 主角一度坦白说:“我渴望的不再是T夫人,而是那间小屋。”但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开始发生,在装满镜子的空间,“在那一刻,由于我们两人的映象在每个角度都出现了,我看到那座小岛被快乐的恋人完全占满”。他们进了洞穴,被设计精巧的弹簧推到一堆坐垫上。在某个恰当的时候,她又问起他的伯爵夫人,可他的回答又一次被打断了,这次是一位忠诚的仆人通知他们天亮了,他们不得不离开了。 他发现自己回到了花园中,白天的阳光驱散了魔法,那间小屋就像一个梦。“我看到的它只是天真的,不是迷幻的。”他说道。他无意中遇到了侯爵先生,T夫人长期的情人。他想到前一夜是一个精心布局的阴谋,他自己、侯爵、她的丈夫牵涉其中,只有她纵览全局,并操纵一切。他毫不知情地在一出没有观众(读者除外)的戏里做了演员。让故事得以开始的戏剧表演(他们在演完第一幕后就离弃了这种表演,以追寻各自的冒险),后来又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经过一系列的场景变换,直到故事结束。 小屋当然是虚构的,是文学构思,如果变成真的,它的魔法弹簧和仿草地的地毯会让人笑掉大牙。但德农描述了充满情色气息的空间的特点和效果,它可以在小说之外被找到。他的世界几乎都是室内的,甚至包括花园。从剧院到密室,有一系列的空间和氛围的变换,但在其中,屋顶、正墙、砖石结构和其他外部特征几乎都没有被提及。 这个世界是多知觉的——河水的声音,香烛的气味,柔软的坐垫,视觉的迷乱;并且经验从一种知觉蔓延到另一种知觉:光线是柔和的,叹息(它属于声音)表达了激动。人工与自然相映成趣,这个人工痕迹浓重的小屋中出现了树林、花和凉亭的形象,它们“画得如此惟妙惟肖,让人感觉所有东西都出现了一样”。尽管小屋属于室内且没有窗户,但它是两人先前调情的花园的一个压缩的、更急迫的版本。内与外的界限在此消融了。 德农的空间分解了视角和重力。那里从来都没有地平线,一切都渐渐淡入阴影或不确定的边界。树木“似乎不站立、不停靠在任何东西上”。小屋与世隔绝,像是解了锚的船,需要经过迷宫一般的过道才能到达它,而且屋门一关上就消失了。在这里,一对情侣不得不创造自己的地平线,自己的重力和自己的自然。 他们处在众神和丘比特(以及天花板上描绘的神话人物)的注视下,这些都是色情的附属物,虽然已经不那么流行了(但不完全是:我们可以在伦敦的脱衣舞俱乐部这类地方,看到显眼的古典维纳斯的雕塑)。在德农那里,它们似乎是为一种安全的暴露癖(这对情侣被窥视,但不是被真人所窥视),以及一种意在委婉或者证其权威的目的服务的,其方式是将当下的情欲放到古典神祇的永恒领域中。如果要给这个情节找个不太雅观的现代对应物的话,那可能就是在色情电影背景下的性爱行为了。这间屋子将个人化的东西上升到了一种普遍层面。 这对情侣还被镜子注视着。镜子是性发生的地方的一个经久不衰的重要存在,比如它们被装在了妓院的天花板和床头板,还有花花公子们的巢穴中。我在迈阿密见到过一个装了很多面镜子的公寓卧室,它曾经属于一个叫“美洲狮”(the Puma)的拉美歌手。我还在一个苏塞克斯郡农庄见到过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组扩建房,它显然是为欢娱设计的。这里有极丑陋的卡拉汉时代的肉欲特征。有一个棕色砖墙和棕色皮装饰的迪斯科吧;一间泳池,窗户上镶着花边女短裤状的粉红荷叶边;一座桑拿室,为免你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它的灯具上画着风中的苏格兰男子,在被风吹起的短裙下,在阴茎处,正是要按的开关。在这里,咖啡色的泡沫浴池装了很多面镜子,就像一个内部被翻出来了的迪斯科舞厅。 “欲望的景象能够再造欲望”,德农说道。这就是镜子的力量。它使情侣们能从外界完整地看到自己,此时他们正身处一幅毕加索风格的拼贴画中,既在这个时刻,也在这个时刻之外。镜子赋予他们风采,使他们既是自己的明星,又是自己的观众。它使他们的行为向外延伸,像一个旋涡,构成他们所在的空间,而在此之外是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德农的秘密小屋的现实非文学版本,也许可以在日本的爱情旅馆的形象中找到。这里的房间可以按小时出租,它面向的是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常常被剥夺了家庭隐私的一群人。或者还有另一种解释是,它适应了这样一个大部分体面婚姻与个人隐秘欲望截然分离的社会的需求。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艺伎茶馆。它们提供了一个个漂浮的世界,没有外观的概念,与外面城市的关联也很模糊。有些为不愿意被人看见的顾客装备了特别不显眼的楼梯,有些有自动入住登记系统,以便在进门的时候不与任何人接触。这些旅馆布置了丝绸般光滑闪亮的毛绒表面,还有很多镜子。有些以人造自然为主题,走廊里植了树,卧室里是海的风景。 旅馆里还有德农所没有的设备:X状的木床和手铐,用于四肢展开式的捆绑;锁链、精巧的座椅和秋千、笼子、振动器和润滑剂发放机。有些旅馆有相连的两个房间,隔墙上安了窗户,如果愿意,情侣们可以透过窗户互相观看。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有主题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德农的小屋也是有主题的,它有假花园和古典神话。而爱情旅馆更直白一些。它们有监狱牢房、罗马浴室,有花玻璃的“大教堂风格”,有太空船、地铁,有“顽皮护士游戏室”。幼稚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你会发现一个旋转木马,或者一间“Hello Kitty SM室”,或者一间教室。违反规则也受到欢迎,比如有一个基督教式的十字架,被漆成了黑色,上面有手铐和脚镣。受人认可的还有怪异风格,它有着随意描画的极丑的动物图,以及令人反感的颜色和表面的组合。 为何人们如此热衷于主题,原因不是十分清楚。日本作家桐野夏生称:“当日本人享受性爱时,他们需要一种非现实感。他们喜欢性爱过程中的幻想而非性本身。”(像德农的男主角一样,那一刻他更渴望那间小屋而非女人。)也许可以说,主题增加了逃避的意义,就像不装窗户、使用昏暗的通道一样,可以玩角色扮演的房间,把情侣们从日常世界中隔离出来。同时,庸俗的和动画的影像降低了威胁和恐惧感。人们通过把性当作一个大大的玩笑,释放了它的一部分力量。 室内装饰可以被视为一种形式的典雅。通常在谈论和写作中,对与性爱相关的行为和部位的指称是保守的,人们喜欢用暗示或者间接的手法做些掩饰。选择主题也是一样:对主题的不懈追求,成了对色欲的追求的一种类比。主题是什么(外太空、古罗马、Hello Kitty),比不上坚持将它实现重要,它只不过是被用来代替某种不容易命名的东西而已。 至于所有这些装备在激发情欲方面能起多大作用,情况还不是很清楚。据我所知,目前尚无任何同行认可的研究,是关于“宇宙飞船的形象,相较于家里或者传统旅馆里普通的床,会不会强化性的愉悦和表现”。有些内部装饰竭力想让人激动起来,却传递出一种不顾一切的感觉。当垃圾筒和空调这种日常用具闯入幻想的空间时,这些装饰容易变得陈腐。 爱情旅馆的卧室是性的象征,它们更多是关乎概念而非现实,因为活生生的性爱现场不需要室内设计。它们使我想起英国的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说过的话。他说,能不能卖掉一套公寓不在于它有没有漂亮的厨房(虽然最近这种情况比较多),而在于有没有能容得下两个人的淋浴设施。我想,尽管这个命题也没什么学者研究,但它也是观念比事实更重要的例子。当一套公寓被买来,它的淋浴设施的情色功能被探索过数次后,它就如同一台被弃置的健身自行车,意图多过实际应用。 " 说到建筑,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先落在它的质地与结构、它的建造方法,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罗恩·穆尔的《我们为何建造》集中探讨了建筑物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欲望,引领读者认识了建筑超越物质形体的层面,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体认自我的有趣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