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世界的泡沫(精)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加雷?加勒特(Garet Garrctt,1878-1954)1878年生于伊利诺伊,1903年25岁时已经成为《纽约太阳报》的著名记者.1911年出版了一本异常成功的畅销书《金钱生长的地方》。在《纽约时报》、《星期六晚间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从事财经记者工作之后,在1916年,他38岁那年,成为《纽约论坛报》的执行主编。1920年至1933年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写作上。1932年出版了畅销书《压垮世界的泡沫》。 译者简介: 李思毓,1972年生,河北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曾做过数年的教师、图书编辑,现为自由职业者。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泡沫的根源 上帝赐予人类繁殖,而人类却发明信贷。 群体性错觉穿插在人类历史之中,并不是偶然出 现的。错觉的产生因素广为人知;错觉迅速转化为“ 狂热”亦是因此。通常狂热呈区域性分布,就如同多 年前荷兰对郁金香的狂热,抑或是如今华尔街对普通 股的狂热。但是,每次产生全世界范围影响的错觉之 前,都不能被人们察觉。我们对此的认识也都停留在 原始粗糙的层面。 下面说的是关于信贷的错觉。从信贷的性质上来 看,债权人和债务人在观念上应该有一条明确的界线 。再看借贷关系,这里存在着长达十几年的不合理事 实,债务人和债权人全都陷入同样的错觉中。事实将 会证明,信贷双方的错觉,贷方的愚蠢更胜借方的挥 霍。 通过下面三个相似的特征,我们试着勾勒出群体 性错觉的大致轮廓。 第一个特征,依赖信贷解决债务。 世界大战后开始逐渐产生巨大的债务,并达到目 前的数量级。如若没有信贷,战争持续不到四个月; 而正因为有了信贷的帮助,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胜 利伴随着信贷而来,同时付出代价的是惊人的债务。 欧洲欠下的战争债务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美国 的战争债务仅限于国内。作为唯一一个没有举债的战 争参与国,美国不仅没有举债,还为欧洲盟国提供了 超过100亿美元的贷款,这与它在战争中投入的武力 规模相一致。这仅仅是欧洲政府与美国财政部之间的 债务,除此之外,欧洲各国政府还互相借贷,向本国 的人民举债。欧洲通过信贷来处理国内外的债务。它 请求美国出借巨大数额的私人信贷——这在战前是不 可能出现的,声称除非美国的信贷为它提供摆脱债务 负担的方式,不然它将无法还债。 结果是,欧洲欠美国的私人债务的重负比其原先 的战争债务还要大;而加上利息,如今的战债比和平 协议签订时的数额更大。这不仅限于欧洲。战争结束 后,债务是整个世界的经济恐惧点。如何偿还成了一 个大问题。尽管如此,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国家,每 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州、市、镇或者区,它们的 债务都在战后成倍增长。这些增加额的总和是巨大的 。相当大一部分的债务增加额的产生是由于这些国家 通过信贷来避免偿还债务。 第二个特征,一个如今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政治学 说。该学说认定的前提是人们享有对生活做出一定改 善的权利。假如他们不能马上改善生活质量,即假如 他们自己无力改善生活,而由于改善生活是人们的权 利,那么信贷必须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为了避免 让这听起来不合理,该学说的结论是假如信贷能提高 生活标准——当然信贷可能在短期内达到这一目标, 那么人们就能成为更好的债务人(原文误写为债权人 ——译者注)、更好的顾客,最终能心甘隋愿地轻松 还债。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