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终点: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自然史
作者简介
杰伊·英格拉姆是一位科学作家和广播员。他主持了加拿大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怪癖与夸克》,他是加拿大探索频道《每日星球》的联合主持人和制作人,曾出版过12本图书。他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杰出校友,曾五次获得荣誉博士学位,也是加拿大骑士团成员。 译者:慕容晓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精神科医生,目前从事临床工作。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衰老,直面还是惧怕 当我们想到衰老,便无法回避阿尔兹海默症的阴影。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大多数人——都心怀恐惧:合作发现DNA结构的詹姆士·沃森(James Watson)在检测自己的基因组时,要求将一段阿尔兹海默症基因的情况保密。他不希望知道自己是否携带易感基因。他当年79岁。 花费在研究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或者看护病人上面的钱早已是天文数字,然而,未来这个数目恐怕仍将大幅增加。 尽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阿尔兹海默症仍然神秘复杂。不要说治愈,就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也遥不可及。 这是我们已知的事实;这是21世纪,尤其对西方国家来说,衰老一词的全部意义。但在“阿尔兹海默症以前纪”,在痴呆还没有成为每个人面临的问题时,人们对衰老的认识与我们非常不同。数百年前,关于罪恶,生机,神的旨意和生命阶段的种种思潮论断都在试图争取公众关注。在这团混杂的思想争鸣中,过去与现在最大的不同在于:当过去的人们挣扎于无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之中,宗教是他们的避难所。当代宗教对我们的影响力已经不如以往,但我们仍怀有信念(或至少希望)并将之寄托在现代医学上。我们期待科学研究能让我们享受快乐而长寿的生命。 但这种信心并非自古皆然。一旦你了解数百年前人们对衰老的体验有多么不同,就能更清楚地估计阿尔兹海默症到底对我们有多么难以承受。我们需要一个旁观者的有利视角,而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先祖恰好是最佳人选。 14到15世纪,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精确年龄。如果需要丈量生命,他们就用年纪或者生命阶段。这种年龄尺度大概可以分为: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有时候他们也会把人生跟四季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四个阶段,或者七个——因为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皆大欢喜》里写过而广为人知: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 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他的表演可以分为七个时期 。 这七个时期其实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被占星学家托勒密在他的《占星四书》里描述过。他划分的依据是当时已知的五大行星,月亮和太阳 的影响。托勒密描写的影响非常精细:月亮负责引导前四年的生命,水星是接下来的十年,然后是金星负责之后八年,太阳对应的是19年的“年轻成人期”,然后再是火星,木星,最后以土星结束。行星的特质证明着它们的影响力:从地球上看,月相多变,正如最开始四年的生命,大脑和身体都飞速生长变化。临近末年,慢速转动的土星统辖着衰退中的生命:“身体和灵魂的行动都冷却下来,成为冲动,享受,渴望和速度的累赘;作为自然衰退过程的一部分,年龄记载着生命的磨损……”。 这种把生命划分为若干阶段的想法在数百年里主导着人们对衰老的思考,不同之处只在生命阶段的数目从开始的四个或者七个扩展到了更多。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是把人的一生排列成阶梯型的金字塔,婴儿在左边最开始的地方,50岁在顶尖,更老的人随着年龄增加逐阶向右下排列。这种排列方法在16世纪到19世纪反复出现,有各种不同形式。在某些版本里,百岁老人甚至没有自己的位置,而是并排放在最后一级九十岁的老人的右侧。美国柯里尔&艾夫斯出版公司直到19世纪中期还制作了数十张这样的图表。 核心主题有了许多重大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金字塔只描述男性;女性一开始仅作为忠实的妻子出现,直到19世纪才独立出现。金字塔的每个台阶或者每一层都有其对应符号:死神手持沙漏,左边的小树苗和右边垂死的老树遥遥相映,一只老猫在炉火旁打瞌睡。这是19世纪——同样的概念放在另一个时间,就催生出了那副著名的人类进化图,左边从我们的原始人祖先开始,逐渐转变成右边直立行走的智人。 甚至连桌游也用了生命是由一系列阶段组成的概念。1860年美国企业家米尔顿·布拉德利(Milton Bradley,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最终于1984年被孩之宝公司收购)推出了一款游戏“生命棋盘”,游戏要从“婴儿期”一直走到“幸福晚年”,投掷筛子时,只有奇数幸运点才能让游戏者避开破产或者贫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游戏里包含“自杀”可能,但是棋盘上没有一格标着“死亡”。布拉德利卖出了成千上万份“生命棋盘”。 我翻箱倒柜找到另一个现代点的版本,米尔顿·布拉德利的“生命游戏”2002年版。它跟原版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一版的“生命游戏”删掉了1860年版里面所有黑暗的部分——棋盘上没有“犯罪”,“懒惰”,“耻辱”或者“贫穷”这些格子。而被“参加健康俱乐部”,“购买跑车”和“做整容手术”所取代。这是现代版的“生命游戏”。 这些划分生命阶段的图表当然哪一个也不能称得上是伟大艺术,但确实存在一些涉及这个主题的,就算够不上伟大,至少也是公认重要的艺术作品。里面最杰出的一幅是美国画家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的四幅大尺寸系列油画,名字叫《生命旅程》。 我第一次看见这些画是多年前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里,那时我还远没有对这一主题产生兴趣,但几分钟之后我就被迷住了。这四幅油画展示了一次顺流而下的旅程,开始是一艘载着婴儿的小船慢慢出现在山洞口,最后是一位老者,仍然在船里,驶向宽广的海面。画面透出浓厚的宗教意味:这个人的一生总有守护天使伴随(虽然大多数时候他并未发觉);一座闪亮的白色城堡浮现在空中;天使总是出现在画面各处。完全符合我们印象里一个19世纪中期信仰宗教的艺术家对于“生命像一场旅途”的表述。 当然这不光是科尔自己:数百年来宗教是唯一对思考生命之路产生显著影响的思想。的确,人们设想衰老是一系列步骤或者阶段,但这只是计算方法,或者方便预期。而宗教提供动机:比如,清教徒们反对衰老就只是让人越来越无用,越来越临近死亡的观点。他们认为高龄实际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让人们更接近拯救,这是四十来岁的人不会觉得需要的。因此,人们就有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动机,来道德高尚地过完生命的每一天。 实际上早点开始有德行的生活是个不错的主意。那时大多数人都相信,只有拥有纯洁的心灵,和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才能过完充实,健康,快乐的一生;那些寿数未尽就去世了的人,或者更糟糕点的,那些在晚年受尽折磨的人,都被视作是因为前半生的罪孽而遭到报应。他们只能怪自己,而无法迁怒于神的旨意。也就是说,如果你有罪,那你的晚年必然痛苦凄凉。不幸的是就算你遵从道德戒律,也不能保证就一定能善终。 所以科尔在他的油画里着重突出天使和天堂并不让人意外。但这些画要表达的还有更多:小船经过的是美妙绝伦的风景,无忧无虑的少年漂流于静水之上,然后转变成烦恼的中年男人随波涛沉浮,只能默默祈祷。最后当然是自然的力量让人屈服,但老人前方的水面上还是投下了天堂的光。 ★《记忆的终点》是一本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百科全书,向读者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真相。 ★《记忆的终点》追溯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由来——将“0号病人”奥古斯特·D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包含了阿尔茨海默症自发现百年以来的疾病史,也包含当前新的医学研究概况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千万,居全球之首。这本书适合想完整了解阿尔茨海默症的读者,因为它不仅在基因上对阿尔茨海默症进行了分析解读,同时也提供了基本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