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4.80
折扣购买: 从源头开始
ISBN: 9787532622085
苦涩黄昏恋 早在1979年,上海就已在全国率先进入了老龄化城市。据有关部门统 计,由于丧偶或离异,目前上海大概有65万老年人处于单身状态,其中有 1/3的老人有再婚的意愿和需求,按照这个数据估算,上海大约有20万老人 渴望再婚。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老人的晚年同样需要爱情和婚姻的 滋润,需要用灿烂的阳光驱散孤独的阴霾。在上海的静安寺街道就有一个 专门为单身老人牵线搭桥的交友平台——阳光单身沙龙。一个偶然的机会 ,记者结识了其中的两对老人, 结婚本来是一件再高兴不过的事,但最近家住巨鹿路的吴老先生自从 和比她小24岁的施女士领了结婚证后,却烦恼不断。同样感到困惑的还有 刚刚相识了两个月就准备一起生活的裘先生和吴女士,他们至今都没有想 好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巧的是,两对老人都相识于静安寺街道的 阳光单身沙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个专为老年人牵线搭桥的沙龙 里的故事。 “觉得非常苦闷,特别是晚上,我总是想到我太太,结婚44年,到现 在晚上静下来,我总要出眼泪,掉了一样东西也要哭呢,毕竟44年了,现 在女儿这样对我,我很伤心的。”吴老伯泪流满面地说。 吴老伯今年76岁了,他和施女士上个月26曰才刚刚领了结婚证。按理 说,蜜月中的新人是最甜蜜不过的,但今天两位老人却黯然神伤。他们又 一次来到了他们曾经相识相恋的地方——静安寺街道老年阳 开始了前途莫测的黄昏之恋 光单身沙龙,向这里的负责人述说心中的苦闷。 事情要回到5年前的这个时候,吴老伯的老伴不幸因患胃癌去世了。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过了没多久,还沉浸在悲痛中的吴老伯就开始了漫 长的征婚旅程。 吴仁迪回忆道:“我是2001年5月份开始找老伴的,那时候我前妻过世 才4个多月。我生活能力很差嘛,从小家里条件还可以,我们浙江宁波人, 母亲对男孩子要求是不要做事情的,家务不用做。另外我结婚以后,我爱 人也是受罪的,男人做不好事情,也是不要我做的。” 妻子的过世使得原乍养尊处优的吴老伯生活一下子乱了套,家里乱成 一团不说,就连原本最简单不过的吃饭问题也顿时成了他生活中的头等难 事。“我一个人就外面吃吃啊,吃大併,吃冷面啊,没有依靠了,吃到哪 里是到哪里了,而且我这个人很节约的,大吃大喝我也不舍得,这种小饭 店啊,五元十元吃一顿。” 每天,吴老伯都要从他在三楼的家里摸着楼梯一步一步地慢慢蹭到底 楼,然后穿过车流不断的几条马路,到一家便宜的小饭店里去买饭菜。由 于担心小店的碗筷不干净,讲究的老吴总是自带着饭盒。 老吴曾经考虑过请个保姆来帮忙解决吃饭问题,但一来他舍不得花这 些钱,二来精神上的孤寂也是请保姆解决不了的。如果说妻子的过世对吴 老伯生活上的影响是明显的话,那么,吴老伯的心灵上的孤独与寂寞恐怕 就是别人难以感受到的了。离开了妻子的陪伴,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吴老 伯说:“他真不知道如何打发每一天的24个小时。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一 样淡而无味。她这样走了,我这么苦啊,现在我一个人了,心里不舒服, 要哭出来了,那我也想家,我母亲在,那我也好了,再说我母亲也过世了 ,活到70多岁了要吃苦了,年青的时候很好的。” 生活的不便和精神的孤寂,使得吴老伯加快了给自己找个妻子的步伐 。他在《老年报》上登厂征婚广告,义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老年交友俱乐部 。即便这样,他还不断托人给自己介绍女友,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 这个人与外面关系很好的,亲戚朋友啊,襄阳公园里的人也给我介绍啊, 还有股票市场的以及总工会婚介所也给我介绍啊。”李老伯说道。 5年来,吴老伯前前后后相了一百多次亲,但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直到去年,阳光沙龙里的一位朋友向他介绍了施女士。 吴老伯说:“我说我倒运气蛮好的啊,身体也蛮好的,家里嘛房子也 有的,我有一点积蓄的。她说你年纪倒蛮轻的哦。我想,哎,她关心我的 家里情况了,倒有点意思了。我就抄电话了,大家就联系了。” 记者问道:“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吴老伯倒也爽快,他回答说:“我现在最困难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烧 饭烧点菜给我吃吃,我说你肯帮我忙吗?她说好的,那么就10月份开始, 我就叫她帮忙了,她每个礼拜给我烧二次,我去拿,拿了以后我很开心, 我想以后有饭吃了,有饭吃了。” 施阿姨今年52岁,曾经有过一段婚姻。离异后,她就一人把儿子含辛 茹苦地拉扯长大,直到几年前,儿子成家之后。施阿姨才开始考虑重新给 自己组织一个家庭。 施阿姨一谈起她以前的生活,就有说不完的话,她说:“我想到以前 的事情我要哭的,我以前是很苦很苦的,一个人很孤独不要去说,在社会 上议论很难听的,因为离婚的女人被人家很看不起的,社会上压力很大的 。如果家里要是碰到点什么事情,好像人家觉得你这样,都欺侮你。”然 而,老吴和施阿姨毕竟有着24岁的年龄差距,两人走到一起并不是很顺利 。 施阿姨说:“我考虑了好长时间才接受了他,因为社会上面那个舆论 毕竟岁数差那么多,肯定有种想法的,肯定是我向着他的经济。事实上是 这样的吗?事实上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家里的条件本身还是可以的, 不是挺好吧,一般过得去的。我有二套房子,一套是一室一厅,一套是二 室一厅,打动我心的是他看上去不像人家好虚伪。虚伪的人我不喜欢,虽 然他岁数大,但还是他比人家年轻的人实惠。”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