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是江南——世界遗产和人类非遗图谱上的中国苏州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园林的雪 1 我去过的第一座苏州园 林,是怡园。 十几年前,我还在杭州 的一家报社谋生。当时年轻 ,意气风发,想给江南的藏 书楼写一本书。于是,看完 了绍兴的古越藏书楼、宁波 的天一阁后,就马不停蹄地 直奔苏州寻访过云楼。过云 楼和怡园的关系,此处不赘 述,总之,我的怡园之行是 寻访江南藏书楼的“副产品” 。陪同者江少莉,一个福建 女孩子,南京大学毕业后就 职于苏州图书馆,执编馆刊 《今日阅读》。她带我先去 看声名显赫的过云楼,结果 大门紧闭,什么也没看到。 我隔着一道门朝里瞅了几眼 ,望楼兴叹了一会,在路边 抽了一支烟,就不无遗憾地 去了一墙之隔的怡园。关于 那次怡园之行,我写过一篇 《一个怡园的下午》,述写 在怡园的种种见闻。平心而 论,怡园之美最让我动心的 倒是园主顾文彬一家三代的 过往岁月,以及坡仙琴馆里 的风雅往事。 一座怡园,是一个家族 与书画、文艺密切交集的时 代切片,雅致得如同历史之 手安放在苏州城里的一间琴 室,珍藏着文人墨客的情怀 与往事。站在怡园,我想, 要是像当年的顾家主人那样 ,在这样的园子里填词写诗 、抚琴喝茶,该是多么静好 的岁月啊。后来,我得缘收 藏了一套过云楼藏书,细细 品读,纸上的怡园往事又让 人唏嘘不已。然而,彼时的 我,只是一介匆匆游客,很 快又隐身漂泊于如云的茫茫 尘世间。 但那一天的怡园,在我 心底埋下了一粒风雅的种子 。 2 2015年,机缘巧合,我 从杭州移居苏州,在一家文 化单位谋生。相对清闲的工 作环境,让我有了宽裕的时 间和近水楼台的便利去走近 一座座咫尺之隔的园林。更 重要的是,此时的我终于可 以掸落游客外衣上的尘埃, 以半个主人或者新苏州人的 身份从容寻访。 在此之前,有三本书, 让我多了些许底气。 一本是计成的《园冶》 ,一本是陈从周的《苏州园 林》,还有一本是当代苏州 才子蒋晖的《园林卷子》。 有好几年,这三本书都是我 的床头书,每天夜里翻几页 ,有一搭没一搭地翻,时间 久了,一座座园子的历史和 大致模样渐次清晰。这三本 书让我的园林知识储备不至 于那么单薄,也让我在纸上 寻找到了一条通往现实园林 的秘密途径。 《园冶》,几乎是一本 旷世奇书。计成在造园之余 ,将其心得记录成册,遂成 《园冶》。作为中国古代第 一本园林理论专著,其堂奥 之处需要逐字逐行地慢慢理 解,但像我这样的门外汉, 似是而非地读,竟然也粗通 了它的深意。 陈从周,被誉为“现代园 林之父”,也是国内最早研 究徐志摩的学者,新中国成 立后才致力于园林研究。他 的《说园》是一部打通了历 史文艺与园林学术研究的随 笔集,而1956年出版的《 苏州园林》作为国内第一本 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首次 提出的“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虽 是一家之说,但很快得到广 泛认同。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