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入门(丰子恺音乐五讲)

音乐入门(丰子恺音乐五讲)
作者: 丰子恺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音乐入门(丰子恺音乐五讲)
ISBN: 9787547730041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从夏丏尊学习文学。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6年,任教于上海艺术大学。 1928年,首部美术理论著作《西洋美术史》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1年,首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9年,任教于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 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续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再笔》,漫画集《子恺漫画》《护生画集》,艺术论著《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建筑讲话》《艺术修养基础》等,译作《源氏物语》《猎人笔记》等。

内容简介

声乐的基本练习,首重发声。声有地声、上声、里声三种声区。唱歌者必须充分练习这种声区的,使唱时善于变换。声区的变换名曰“换声”。换声是唱歌上极困难的一种技术。熟达这技术的唱歌者,其换声不见显明的痕迹,而自然移行。声区的优劣,全由唱歌法的基础的“发声法”的学习态度而定。学习态度不严正,决不能习成优秀的声区。发声的要点在于呼吸。须使呼出的空气皆为歌声,全不夹杂一点别种的声响,明快、澄澈而自由,方为最上的发声法。又声量的变化也须练习。唱歌时所发的声,须先由弱声开始,次第加强, 再次第减弱,终于消失。这声量调节的方法名曰“弱强弱”(Messa di voce)。还有声的进行也有种种的技术。例如,从一音移到别音时,欲其不分明界限而圆滑进行,名曰“贯音” (Legato);由此更进一步,欲使两音完全接续,名曰“运音”(Portamento);反之,各音短促而分离的唱法,名曰“顿音”(Staccato);使歌声震颤,名曰“颤音”(Vibrato)。这等唱法各有其巧妙的用处,练习声乐的人均须一一认真地修习。唱歌者的最初步的功夫是练习发音字眼的明确。在唱歌上,无论何国言语,其发音必须明白清楚而正确,不得稍有模糊。练习者须置备小镜子一面,照着自己的口而校正发各母音时的口的形状。母音有五,即A(啊),E(哀),I(咿),O(噢),U(呜)。发A音时口作大圆,E作阔扁形,I作狭扁形,O作小圆形,U 作合口形。歌词中所用的字眼都是各种子音和这五个母音的结合,故五种母音正确练习之后,就能正确地唱奏一切歌词中的字眼了。母音练习之法,先用A 音唱出音阶上的各音,及各种音程练习课。顺次及于其他四音的练习。同时由指导者或由自己从镜中检点口的形状,每唱一音,务使口始终保住同样的形状而发同样的声音。不励行这种严正的练习,带着笑而任意唱歌的,都不是正当的学习者。他们是以唱歌为游戏,他们是侮辱声乐,他们的学习是徒然的。 正如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言,“教授成为名教授,有两个阶段:一是,讲义当著作;二是,著作当讲义”,丰子恺先生的教学和创作生涯亦是如此。从1919年到1943年,丰子恺先生先后任教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艺术大学、重庆国立艺专、浙江大学,从教师逐步成为知名艺术家,其讲义先后出版为艺术专著—— 《音乐的常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5年) 《音乐入门》(开明书店/1926年) 《孩子们的音乐》(开明书店/1927年) 《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开明书店/1930年) 《开明音乐讲义》(开明书店/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