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贸易(贸易如何塑造世界)](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24/21/20221124214223756.jpg)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1
折扣购买: 伟大的贸易(贸易如何塑造世界)
ISBN: 9787521714647
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Bernstein) 哲学博士、医学博士,efficientfrontier网站创始人。著有《聪明地配置资产》(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投资的四大支柱》(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华尔街日报》《晨星》杂志专栏作家。
引言 九月的一天清晨,在我下榻的柏林市中心的一家酒店的大堂,我和前台用我们各自蹩脚的德语与英语打了个招呼,顺手从前台的果盘里捡了一个苹果丢进了背包。几个小时后,当饿意袭来时,我决定在附近的蒂尔花园吃掉包里的那个苹果。这座市内公园鸟语花香,引人入胜,差点让我忽视了我的午餐——苹果——上的标签:产自新西兰。 中国台湾的电视机、墨西哥的莴苣、中国大陆的衬衫以及印度的工具等等如今已遍布全球,大家已然习以为常,以至于让我们忘记了这样的全球商贸奇迹其实是非常晚近才发生的事。此刻,当我在世界的另一边吃这颗苹果时,它的欧洲“表兄弟”们正被从树上摘下,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地象征这史诗般的全球贸易时代呢? 回顾千年以前,只有利润回报率最高的商品——丝绸、金银、香料、珠宝、瓷器与药品——才会横跨大洲。毕竟,在当时,一件商品仅仅因为其来自异域便足以使其沾染上神秘、浪漫与尊贵的气息,正如在公元3世纪的罗马,最受追捧的进口商品是来自遥远中国的丝绸。伟大的罗马皇帝们大多因征服战争、城市建设、工程或法制成就而闻名后世。然而,公元218年至222年在位的埃拉伽巴路斯皇帝(Elagabalus)留在人们心底的记忆却是行为残暴、迷恋娈童、追求奢华的丝绸。在位期间,从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到肆意妄为地虐杀孩童,他无所顾忌地做出一系列不可原谅的行为,使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首都——罗马——见多识广的人民都感到震惊。格外吸引罗马人注意力,甚至让他们妒火中烧的则是埃拉伽巴路斯所拥有的数不胜数的锦衣华服,以及他那哗众取宠的夸耀方式:他剃光了身上的所有毛发,甚至还在脸上涂脂抹粉。尽管他最喜欢的布料——丝绸——在当时偶尔会混杂进亚麻,也就是所谓的赛里古姆 ,但埃拉伽巴路斯大概可以算得上是西方世界第一位穿过完全由丝绸制成的衣服的君王 。 从丝绸的东亚产地到其出口的最终目的地罗马,只有统治阶层才能穿得起这小小的无脊椎动物——桑蚕——的分泌物。习惯了廉价、平滑与舒适的人造布料的本书的现代读者们大概知道三种古代制作衣物的主要材料:廉价但穿起来又热又重的兽皮、穿起来有瘙痒感的毛料、有褶皱的白色亚麻。(虽然印度与埃及出产棉,但工艺复杂,因此可能更贵,甚至比丝绸还贵。)面对如此有限的着装选择,任何人一旦体验过丝绸在皮肤上的那种轻柔触感,便再也难以抗拒其诱惑。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最早的那批丝绸商人,在他们所经过的每一个港口与贸易站,从背囊中扯出一小块丝绸,狡黠地对着一户人家的女主人说:“夫人,您必须亲自感受一下这美妙的丝绸才能相信它的存在!” 活跃于公元110年的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曾讥讽道,那些黜俭崇奢的妇女们“嫌弃最为轻薄的长衫穿起来仍旧燥热难当,却甘愿忍受华美的丝绸摩擦她们吹弹可破的玉肌” 。据说,就连众神们也难以抵挡丝绸的诱惑:伊西斯女神曾以不断变色的丝绸裹体,“时而金黄、时而玫红、时而焰红、时而灰暗朦胧” 。 尽管罗马人知道中国丝绸,但对中国却一无所知。他们一度以为丝是直接长在桑树上的,而不知桑叶其实只是蚕的栖息之所与食物来源。 来自中国的货物到底是如何一路抵达罗马的呢?事实是,两地之间的货物转运十分缓慢且充满凶险,这也使得往来两地的商人成为当时最为艰苦的职业。 中国的商人在中国南部的港口将丝绸装载上船,一路沿海岸行驶到中南半岛,穿过马来半岛与孟加拉湾,抵达斯里兰卡的港口。在斯里兰卡,他们将丝绸卖给印度商人。印度商人接手后,将丝绸转运到印度次大陆西南海岸的泰米尔人的港口,如穆吉里斯(Muziris)、尼塞达(Nelcynda)与科马拉(Comara)。在这些地方,大量的希腊与阿拉伯中间商收购到丝绸后,将其送抵迪奥斯科蒂亚岛(Dioscordia,如今的索科特拉岛)。这座岛聚集了阿拉伯、希腊、印度、波斯与埃及商人,人声鼎沸,熙来攘往。从迪奥斯科蒂亚岛出发,丝绸搭乘希腊商船经由曼德海峡(曼德是阿拉伯语悲伤之门的意思)进入红海,抵达这片海域的主要港口——埃及的贝雷尼塞(Berenice)。然后,丝绸将在驼背上穿过沙漠到达尼罗河,并一路顺流而下抵达亚历山大城,再由希腊和意大利的罗马船只穿过地中海,抵达终点罗马的大港口普托利(Puteoli),今天的意大利波佐利)与奥斯提亚(Ostia)。通常情况下,中国商人甚少涉险西行到斯里兰卡和印度以北的红海入海口以及意大利以南的亚历山大城。希腊商人因而得以在印度到意大利之间的广阔范围内,从丝绸转运中谋取巨额利润。 在漫长而艰险的转运过程中,丝绸的每一次转手都将使价格剧增。丝绸在中国本身已经价格不菲,抵达罗马后,价格更是跃升百倍以上,与等重的黄金等值,昂贵到几盎司重便可耗尽一个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只有诸如埃拉伽巴路斯皇帝这样的巨富阶层才能穿得起一整件丝绸制成的托加长袍。 另一条抵达罗马的路径便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最早由中国汉朝的使臣在公元2世纪开辟,通过陆路蜿蜒曲折地穿过中亚地区。这一路径相较之下更为复杂,其具体路线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迁。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开伯尔山口以南到西伯利亚的南部边界范围的广大区域都曾留下过丝绸之路的遗迹。正如海上的运输贸易路线是由希腊、埃及与印度商人控制一样,陆上丝绸之路沿线那些盛极一时的伟大城市,如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伊斯法罕(在今伊朗境内)、赫拉特(在今阿富汗境内)则由犹太人、亚美尼亚与叙利亚的中间商垄断。如此看来,谁又能指责罗马人当年误以为丝绸其实产自两个国家,一个是由陆路从极北的赛里斯 而来 (Seres),另一个是由海路从极南的秦尼国(Sinae)而来? 海上运输相较于陆路运输,成本较低,更为安全也更为快捷。在古代,海路运输还有一个额外的优点,那就是可以绕过一些形势不稳定的地区。丝绸最初是由陆路运抵欧洲的,但罗马帝国早期治下的稳定局面使得印度洋成为更为理想的东西方商贸通道,丝绸贸易也被纳入其中。尽管罗马帝国与东方的贸易在公元2世纪逐渐减少,但海上通道却一直保持通畅,直到伊斯兰势力在公元7世纪阻断了它。 《伟大的博弈》姊妹篇:在一部贸易史中感受商业文明、科技文明、思想文明的人类史; 人大、复旦、对外经贸多位教授联盟推荐,是一本非常好的贸易与历史类著作,推荐相关领域的学生、学者阅读; 最近受到疫情影响,世界贸易也受到了重挫,关于全球化和贸易往来的话题热度不断,这本书或许也是“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 的佐证,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到全球化的爆发,市场、商品、运输、竞争串联起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它让我们看到,即使经历无数艰辛,人类依然坚定地扬帆远行,一次次将现代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带到更远的地方,勇敢而精彩地演绎着伟大的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