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演义(珍藏版)

香港电影演义(珍藏版)
作者: 魏君子|责编:蔡宛若//史慧莉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29.70
折扣购买: 香港电影演义(珍藏版)
ISBN: 97875039671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造星:重金打造廉价片 酬 后人对邵逸夫“怠慢与李 小龙合作、不接受许冠文 利润分红的要求”深表遗憾 ,认为乃决策失误,邵逸 夫此举当年亦被影界同仁 戏称“捉到鹿却不懂脱角”。 其实以“六老板”的智慧,又 怎会窥不透个中玄妙商机 ?只是从他的利益立场和 公司大局出发,放弃李小 龙、许冠文是必然的选择 。 邵逸夫自回港改组邵氏 制片业伊始,就立意效仿 西方资本主义管理制度, 采取流水作业生产策略, 投资、制作、发行、影院 一条龙,所有业务环节皆 由邵逸夫统一管理,强调 专业水准。对于不满意的 粗剪毛片,邵逸夫的处理 方式有两种:一是尽量补 拍,好歹凑成一部电影; 二是付之一炬,不能影响 邵氏品牌。对于六老板这 两种极端做法,很多人表 示不解,其实想来道理也 很简单,无论补拍还是烧 毁,目的只有一个:追求 经济利益最大化。 邵逸夫斥巨资建成的清 水湾片场堪称亚洲最大的 电影“梦工厂”,连好莱坞影 人参观后都惊叹不已。在 清水湾,大部分演职员都 住在一起,工作在片场, 休息在宿舍,对此邵氏公 司称为“理性管理”。不过, 让当代影迷惊奇的是,当 年演员的片酬居然比武师 低(譬如混武行的姜大卫, 如果不是张彻极力游说, 宁可做替身多赚钱也不愿 做演员)。“邵氏”改组兄弟 公司初期,就深知明星包 装与品牌打造的必要性, 因此积极推行“电影明星制” ,除了以高薪或优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