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形成与演进
ISBN: 9787504779854
尹晓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和产业组织。近年来,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在《价格理论与实践》《商业经济研究》等重要经济管理类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5.1.1第三方交易平台发起者和组织对象 第三方交易平台通常由政府、企业或者政府与企业联合发起,政府是从提供公共产品角度发起平台,企业则是从营利角度发起平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组织主体已经从政府转变为市场运营商,即专职从事交易服务业务的平台企业,既包括批发商业运营商(如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零售商业运营商(如大中电器等),也包括虚拟交易平台(如、淘宝网等)。政府则逐步淡出对交易平台的经营管理,在市场交易中转变相关职能,成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标准、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管理者,以及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并进行宏观上的规划和指导。因此,本章所述的平台发起主体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 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对象或服务的对象是市场交易主体(交易的买卖双方),任何加入社会化分工体系的个人和组织都有多样化的交易需求,因此,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对象即社会化大分工体系下所有有交易需求的经济主体。 5.1.2第三方交易平台发起的目的 以企业身份出现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和其他一般企业一样,运作目的都是获取利润。按照专业化分工的思想,专业化分工带来了社会交易需求的增加,第三方交易平台作为商品流通领域专业化分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专业化的交易组织服务,降低社会交易的成本,促进交易效率的提升。第三方交易平台企业的本质仍是团队生产,组织者预期能获得的剩余是合意的,因此才承担投资风险,开展提供专业化平台服务的团队生产。 5.2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业务结构、合约关系与利润获取 5.2.1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业务结构 专业化分工与多样化消费格局下,交易需求是普遍存在的,交易客观上需要组织,交易信息搜索、比价、谈判、缔约、支付、交割、物流配送等环节都有第三方服务可以改进的空间。作为平台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平台企业是平台架构和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其以自身能力吸引大批卖方和买方进人平台开展交易活动,并助推平台不断成长,实现网络效应。例如,苹果公司推出的App Store就是一个典型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该平台以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核心技术为基础搭建,众多的苹果应用程序开发者和苹果产品用户聚集在该平台上,苹果公司作为平台的领导者,设计App Store 的架构和运行规则,以其产品自身的吸引力吸引大量终端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进入平台交易,大量的应用程序开发者不断推陈出新,为平台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苹果终端用户使用该平台,形成网络效应。 第三方交易平台业务关系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平台对卖方和买方形成组织和管理交易活动的领导关系,买方和卖方利用平台形成交易关系。具体到每一个交易平台,其组织结构由平台可以聚合的用户群体类别决定。我们将在平台组织中具有相似角色的群体归为一类,若平台拥有两边用户则称为双边平台,证券交易所就是一种典型的提供交易匹配服务的双边平台。有的平台则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由多边用户构成,形成多边平台结构。比如,平台企业通常会把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核心来为买卖双方提供服务,为了更专注于核心功能,往往会把资产专用性高的其他服务或产品(如物流等)外包。物流平台作为互补平台,在信息服务平台中以模块化的方式接入,它们既服务于卖方群体,又服务于买方群体,这样提供物流服务的机构群体作为参与方就构成了平台的第三边。除此之外,支付服务机构、信用认证机构、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等又构成平台的更多边。多边用户既有明显区别又相互依赖,平台通过促进用户互动来创造价值,其业务结构关系如图5-2所示。 "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攀升。而平台经济是基于数字平台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第三方平台作为平台经济的主体,很有研究意义。本书从相关理论基础、需求者分析、互联网时代平台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