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卢梭(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作者: (美)萨莉·肖尔茨|主编:张世英//赵敦华|译者:李中泽//贾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80
折扣购买: 卢梭(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ISBN: 978710109763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当时狄德罗在樊尚身陷囹圄,卢梭徒步去拜访狄 德罗的途中,读到了第戎科学院发布的论文竞赛题目 。题目是“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利于道德的净化 ”。卢梭参加了竞赛,并且获奖。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前两名获奖者都表达了否定的观点。这篇以《论科 学与艺术》为题的论文又常常被称作《第一论》。该 文批评了启蒙运动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发展,指陈这 种发展对当时社会道德所起的腐蚀作用。“我是这样 给它们排列顺序的。邪恶的第一个根源是不平等;不 平等造成了富裕;贫与富的说法都是相对而言的,在 人人平等的地方就无所谓贫富。奢侈和懒惰源自富裕 ;美术来自奢侈,而科学来自懒惰”。(《第一论》 ,45页)艺术和科学在现代的进步并不能传授道德。 卢梭是这样开始他的论述的。他认为,知识的滋 养创造了需求和欲望。我们已经在《第二论》的讨论 中对需求和欲望略有了解。需求和欲望在某种程度上 奴役了文明的鉴赏力。当然,不无讽刺的是,在发展 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偏离了轨道,用虚假的社会礼仪模 糊了真理和德性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科学和 艺术趋于完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灵魂也被相应地 腐化了。”(《第一论》,7页)接下来,卢梭简单 地叙述了历史发展和由此产生的邪恶,涉及到了像罗 马、埃及、希腊和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地方。现代中国 就是体现艺术发展与人的堕落逆反关系的一个例证。 相形之下,波斯、德国和斯巴达当然展示了对德性的 热爱,而不是对鉴赏力的虚假关注。 卢梭援引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Republic)中的话说:诗人和艺术家宣传虚假的知 识。卢梭认为,知识的激增无益于人类。相反,它教 给我们的只是更多的谎言。卢梭此话的意思是:当我 们开始学习德性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如何实践德性。 (《第一论》,11页)卢梭以勇气为例,说明了学习 上的闲散是如何削弱人的体力和意志的。 在《第一论》的第二部分,卢梭直接了当地论及 艺术和科学。他指出,艺术和科学的目的是徒劳无益 的,它们的影响具有腐蚀作用。“艺术和科学都出自 懒惰,而且轮流滋养着懒惰。因从事科学和艺术而失 去的不可挽回的时间,必然给社会造成第一个伤害” 。(《第一论》,13页)更为严重的是,经过传播的 知识在人们的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他们开始对信仰 和政治发出质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看来似乎 与卢梭的思想有矛盾之处,一个民主的支持者和公众 舆论的反对者是不应该建议民众不要去质疑权威或蔑 视舆论的。的确,这一矛盾之处十分麻烦,但卢梭的 担心在于:民众在质疑信仰和政治的同时会抛弃所有 的德性,甚至包括社会偏见,而不是去寻求真正的德 性。毕竟仅有极少数人能够理解德性。卢梭的另一个 担心是,这些尊重德性的有识之士(卢梭认为他们是 有识之士),只能把自己降低到大众礼仪的水平,不 会获得他们真正能够获得的认识。 卢梭在论文的结尾处注意到那些所谓的哲学家的 智慧(特别引用了斯宾诺莎和霍布斯的论点,并且提 到许多其他哲学家)。每个哲人都认为自己知道真理 ,但是他们的学说恰恰又相互矛盾。卢梭进而批评了 书籍印刷及其发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书籍在传播科学 和艺术的同时散布道德的腐败。 论文在结尾之处呼吁民众恪尽职守。卢梭对于个 人的职守给予了柏拉图式的解释。他说,极少数人天 生就是为了研究科学和艺术、分辨真正的自然法则的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探寻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 而不要徒劳地去努力获得知识。幸福无法在公众舆论 中找到,只能在实现个人的才能中获得。P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