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总该醉一回

一生总该醉一回
作者: 花灯|责编:孙真//李丽丽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一生总该醉一回
ISBN: 9787509016916

作者简介

花灯,本名巩新民。1965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华东工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热爱文字,多年来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及对生命的感悟;喜欢诗词,痴迷于简洁文字所创造出的意境与韵律之美。

内容简介

瞎 掰 “瞎掰”,老北京方言,是没有依据的瞎说、胡扯、徒劳无用的意思。其实,瞎掰还是一件设计精巧、实实在在的物件儿,是一种曾在民间广泛使用的生活用品。 瞎掰的学名其实叫鲁班枕,据说是两千多年前,由木匠的鼻祖鲁班发明的。 制作瞎掰的材料,一般选用无疤痕、韧性好、密度大的优质硬木。在一块整板上画好轴、梁、槽的位置,然后通过锯、钻、抠、凿、刨、磨、漆等多道工序方能加工完成。因为是在一块整板上制作而成,互为榫卯,彼此相连,所以瞎掰只能折叠,不能拆卸。 瞎掰打开后可以当小板凳用,睡觉时也可以当作枕头,便于携带,一物多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瞎掰设计巧妙,制作精细复杂。曾经看到过一段有关瞎掰的制作工艺的阐述,感觉清晰而有哲理。 瞎掰的制作可以说是抽象、具象结合,阴阳、动静互补。瞎掰如同世间自然万物一样,是一个阴阳共存的统一体。动静结合——动为阳,静为阴;榫卯相契——榫为阳,卯为阴;张合有度——张为阳,合为阴;折叠起来,又恰似阴阳合璧,继而循环往复,如日月交叠,寒暑更替。 也许,很多人都会非常困惑,如此制作精巧的物件儿,为什么会有“瞎掰”这么个名字?而在北京方言中如何又有了瞎说胡扯、徒劳无用的意思?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瞎了”,也是北京的一个方言词汇,大多时候并不是眼睛失明的意思,而是说事情毫无头绪,如一团乱麻,面临无法解决的局面,或者是说事情做砸了。瞎,在这里有“复杂”的意思。瞎掰的“瞎”其实也是这个意思,而“掰”则是对打开瞎掰时动作的描述。因而这个物件儿被叫作瞎掰,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在北京方言中,“瞎掰”如何就有了“瞎说胡扯、徒劳无用”的意思,或许是和瞎掰的结构有关。我猜想,第一次用瞎掰的人,大都不明其理,故而总会胡乱地开合,徒劳无功。这大抵就是让瞎掰有了如今方言中含义的原因吧。 我的家里至今还留存一个爷爷留下的瞎掰,那是做了几十年木匠的爷爷当年做学徒时制作的。那也是爷爷木匠出徒时,交出的出徒作品,大概就如同现在的毕业论文吧。 爷爷说,木匠学徒学会了制作瞎掰,也就掌握了各种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木匠这门手艺的基本要领,就可以出徒了。 如今,爷爷早已经不在了,但爷爷制作的瞎掰留给了我。虽然它已不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但我依然珍藏着。我希望我的后人们能够知道,瞎掰到底是什么。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明白,瞎掰不是胡扯胡闹的“瞎掰”,不是徒劳无用的“瞎掰”,它是古人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份优秀的文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