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3000年(精)

荷马3000年(精)
作者: (英)亚当·尼科尔森|译者:吴果锦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0.70
折扣购买: 荷马3000年(精)
ISBN: 9787539986203

作者简介

亚当·尼科尔森,英国历史学者和作家。出身文坛世家,曾在剑桥伊顿公学接*教育。著有《纽约时报》畅销书《上帝的大臣》《海的房间》《西辛赫斯特》等。其中《西辛赫斯特》获得2009年“英国皇家翁达杰文学奖”。他还曾获毛姆文学奖、海涅曼图书奖、英国地形学奖,是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苏格兰考古学会会员。

内容简介

**章 初遇荷马 十年前的某个夜晚,我**次读到英文版的《荷 马史诗》。此前我跟老友乔治·费尔赫斯特刚刚经历 了一次远航。我们从英国的法尔茅斯(Falmouth)出 发,目的地是爱尔兰西南部的巴尔的摩(Baltimore ),横跨凯尔特海(译注:Celtic Sea,大西洋的一 个海域,位于爱尔兰南方。),全程250英里。我们 于3天前出发,驾驶的是一艘木质双桅帆船“海雀号 ”。这艘船全长42英尺(译注:约合12.8米。),其 大小足以胜任法尔茅斯海港的航行,可到了大西洋上 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次航行很不顺利。刚驶出法尔茅斯港口1英里 左右,船上的仪表就坏了;可是,我们为此次远航筹 备了太久,两个人都渴望成行,不愿就此打道回府。 当天晚上,风暴来袭,开始时的8级大风又升级到9级 、10级。当时我们是在锡利群岛西部(译注:Scilly ,位于英格兰康瓦耳郡西南方群,由50座小岛和许多 礁石组成。),天气晴朗时我们根据天上的星星辨别 航向,阴雨天里就用指南针。在接下来的**半时间 里,我们俩轮流驾船,每4小时换一次班。海浪有时 很大,整个船首都扎进浪涛里面,船首的斜桅都淹在 水里,一直没到斜桅的梁座。海水漫过前甲板,冲到 舵轮位置,舷边甲板就像磨坊的水槽一样,任大西洋 的海水进进出出。 重读《奥德赛》 40个小时之后,我们抵达巴尔的摩。乔治的脸色 暗红,伴着青肿,眼窝下陷,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生 死大战一般。我们在巴尔的摩海湾中心位置抛锚停船 以作休整。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码头周围地区的亮 光,我们的到来稍稍打破了这份静谧。我一口气睡了 16个小时。第二天晚上,我们把“海雀号”停靠到码 头上。我躺在*铺上,翻看着美国**诗人学者罗伯 特·菲格尔斯(译注:Robert Fa**es(1933-2008 ),美国教授、诗人、学者,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长期教授英语和比较文学。因翻译许多古希腊经典作 品而闻名于世,他的荷马史诗的现代英语译本广*称 赞。)所译的《奥德赛》。 小时候我曾读过《荷马史诗》,却怎么也看不懂 。学校讲授的是希腊文原著,对我而言如同天书一般 。老师在黑板上写着鬼画符一样的希腊文,我们在下 面像剔鱼刺一样一行行记录着每句诗的意思。《荷马 史诗》里的古代词汇,诗节里长音短音的格律,遥远 而枯燥的希腊诸神……听这样的课,就像午饭时间听 别人讲述他昨晚的梦境一样。这个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这个有什么用?跟眼前的人生现实、跟我们的欲 望和焦虑相比,这些古老的异国文字有什么值得研究 的?艰涩的文字,陌生的背景,对我而言就像阴暗的 地牢一般;考试刚过,我就如释重负地将其束之高阁 了。那时的我认为,荷马与我毫不相干。 现在,菲格尔斯的译文就在我的面前。当初我把 这本英译本的《奥德赛》带上船来,为的是在北大西 洋里航行无聊时随便翻翻。可是,真正翻开这本书的 时候,已到中年的我突然发现,诗里所写的,不是“ 往时别处”,而是“此时此地”。诗里描绘的,是任 何一个读诗、听诗的人的内心世界。这首长诗的每个 部分,都是一则宏大的暗喻。奥德修斯的远航所穿越 的,并不是地中海,而是人之一生中的恐惧和渴望。 书中诸神并非高高在上的造物主,他们的冷酷,他们 的薄情寡义,他们的冷漠,他们的自私,他们的欺诈 手段,他们惊天动地的脚步……对应的,都是普通人 的性格特质。 当天晚上我读完了菲格尔斯的《奥德赛》;在“ 海雀号”沿爱尔兰西海岸一路向北航行期间,我又读 了第二遍。我渐渐觉得,荷马可谓人生的领路人,《 荷马史诗》的意义与《**》经文不相上下。《奥德 赛》中的大海吞噬着生命——赫尔墨斯是奥德修斯人 生的主神,他曾一度说道:“有谁愿意越过无边的海 水来到这里?附近没有凡人的城市。”(译注:本书 所引《奥德赛》诗文,借鉴了王焕生所译《奥德赛》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及陈中梅所译《奥德 赛》(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本书所引《伊利 亚特》诗文,借鉴了陈中梅所译《伊利亚特》(译林 出版社,2000年版)及罗念生所译《伊利亚特》(上 海出版社,2004年版)。);但其中却掩藏着各种各 样迷人的岛屿,充盈着不可思议的愉悦之源——美女 如云,果实鲜美,风景宜人,无需劳作,犹如人间仙 境;每到一处,都有其各自的**和凶险。但任何一 处都不是奥德修斯的好归宿。女神卡吕普索 (Calypso)美艳不可方物,7年时间里夜夜与他** 共枕;喀耳刻(Circe)用美味佳肴挽留了他1年时间 。直到有**,他的一位伙伴劝他道:“看你现在是 什么模样?我们不可如此生活下去。如此以往你会沉 沦至死。”(译注:此处为菲格尔斯从希腊文译出的 英文;在王焕生译本中,此段译为“糊涂人啊,现在 是考虑回乡的时候,如果你命里注定得救,能够返回 到那座高大的宫宅和你的故乡之地。”)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奥德赛》讲的其实是 一个人在自己的死亡路途中航行:大海是致命的,岛 屿是致命的;在长诗的中段,他甚至遇见了冥王哈迪 斯;故乡的亲人以为他已不在人世,早已化作天际海 滩上的一堆白骨。他渴望正常的生活,却苦苦寻觅不 得。在听到有人讲述他的生平时,他无法忍*这种悲 伤煎熬,于是“提起宽大的紫色外袍”,遮住脸面, 为失去的一切而哭泣流泪。 那个夏天,我们驾船一路北上,经过了赫布里底 群岛、奥克尼群岛、法罗群岛;在此期间,我真正爱 上了奥德修斯这个足智多谋、狡猾灵巧的人,亦即《 奥德赛》首句所说的“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此处 的“聪颖敏睿”,希腊原文中所用的词 是“polytropos”,菲格尔斯的英译本中用的 是“the man of twists and turns”。他四处漂泊 ,经*苦难,在广袤的大海上肝肠寸断。他的人生是 曲折的。我想,也许这正是他的天命:在任何一个故 事情节里,他总是波折不断,从未有过消停的时刻; 而他漂泊途中的那些岛屿,正是他的弱点。故乡,伊 萨卡岛,是他久久期盼的地方;而只有在*后,当他 克服了弱点之后才能抵达。所以,奥德修斯的困惑正 是其角色的魅力所在。 但奥德修斯并不是弱者。他苦难加身,却并不垂 首认命。他的美德在于其韧劲和弹性。逼迫之下,他 会弯曲,但随即他会反弹;在我看来,这种能屈能伸 、借力反弹正是阳刚之美的模范。他在海上漂泊了十 年之久,他狡猾多变,闪避暗礁,说谎骗人,并*终 生存下来。只要形势所需,他可以表现得决*、狂躁 、暴虐,也可以是机灵、滑稽、慈爱。而这些性格特 征并非水火难容、非此即彼,奥德修斯将其兼具一身 ,毫无冲突。 就像莎翁戏剧和**典故一样,《奥德赛》的故 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在那个夏天,在乘着“海雀 号”远航期间,《奥德赛》的一段情节深深打动了我 。前**晚上,我们离开了爱尔兰西岸的阿伦郡岛( Arans)。深夜里,乔治驾船沿着戈尔韦市海岸向北 驶去。拂晓时分,我们俩换班。清晨,我掌着舵,手 里拿着一杯茶,看着朝阳从爱尔兰陆地冉冉升起。我 驾船向北,朝着伊尼什凯群岛(Inishkea)和梅奥郡 方向驶去,然后掉头,转向苏格兰方向。 从梅奥郡山地吹来强烈的东风,太阳白刷刷的, 气温却不高。乔治、我儿子本(他在中途上了船)都 在下面船舱里睡觉。海鸟在波涛**伴着帆船飞行。 这些黑色轻灵的海鸟就像海浪在空中的化身。一只管 鼻藿(译注:一种海燕。)乘着气流伴着我们前行, 不时地在前桅帆和主帆之间穿过。这天早上,“海雀 号”乘着风势破浪前进,从大西洋里一路向北驶去。 我感觉从未如此愉快。 我把握着船舵,随着海浪的来去或控或松。我把 罗伯特·菲格尔斯版的《奥德赛》放在罗盘箱上,用 弹力绳将书页绑定,以防被风吹乱。当天早上,我读 到了塞壬(Siren)的故事。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 ,奥德修斯明白——自己即将面临这种鸟身人首的生 物的歌声。塞壬用美妙的歌声引诱过往船只上的水手 ,使船只在海滩搁浅,随后吃掉他们。奥德修斯** 能做的,就是将蜂蜡切开,在手中揉捏,借阳光的热 度使其软化,然后塞进水手们的耳朵里。在确定水手 们都听不见声音之后,他又指使水手将自己绑在主桅 杆上。如此一来,哪怕他*到了歌声的蛊惑、想要将 船驶向塞壬的方向,船员们也不会听从他的命令。( 译注:据《奥德赛》所述,女神基尔克曾向奥德修斯 预言,说只有他可以聆听塞壬的歌声,但须被绳索捆 紧;所以奥德修斯事先吩咐水手们,如果他恳求、命 令他们为其解绑,他们反而要将其捆紧。)只有他失 去了行动能力,才能聆听妖女塞壬从“繁花争艳的* 地”上传来的美妙歌声。 P3-8